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五四制)八年级全一册化学 第六单元 课题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第一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8.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五四学制)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1-11-14 13:55:3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题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授课人
教 学 目 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二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了解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和碳循环及温室效应。
过程与方法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演示并分析实验来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式得出结论的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二氧化碳相关性质的讨论、学习全面的认识与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树立利用化学为人类服务的观念。 让学生了解温室效应对人类可能产生的危害,形成热爱打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重点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难点 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
学习者分析 二氧化碳这种物质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通过前面的学习能够知道我们周围的空气中及我们呼出的气体中都存在二氧化碳等相关知识,但学生们并不真正全面了解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基于这种情况,我采用紧密联系生活生产实际,启发学生去积极思考,在教师的恰当引导下,达到对二氧化碳有一个全面认识的目的。
使用资源 多媒体课件
教 学 过 程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课】 首先给出一个谜语让学生来猜,再由此谜语直接引出课题。 【进行新课】 提出问题: (1)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是多少? (2)假如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全部除去,会有什么后果? 给出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的循环图,引导学生分析、讨论。 出示一个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 利用学生熟知的场景引出二氧化碳的三态变化,主要讲解干冰及其用途。 过渡到探究二氧化碳的密度 演示:倾倒二氧化碳 然后引导学生分析 过渡:大家有没有想过,在二氧化碳溶于水的过程中是否与水发生了化学反应? 探究二氧化碳能否与水发生反应 演示: (1)向紫色小花上喷水 (2)将干燥的紫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3)将湿润的紫花放入充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 (4)向紫色小花上喷稀醋酸 (5)将变红的小花从集气瓶中取出,小心加热 提问:检验二氧化碳的方法? 引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的反应 过渡:由空气中没有二氧化碳不行,提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是不是多多益善呢? 给出全球变暖的漫画,引导学生分析,讲解温室效应的相关问题。 【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获得了那些知识? 【巩固练习】 【布置作业】 非常轻松的猜出谜底 (1)回忆作答 (2)动脑思考,猜测可能出现的后果。 学生观察颜色、状态,闻气味,判断密度大小。 饶有兴趣的听讲,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新知。 观察现象,看到瓶子变瘪了,认识到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学生讨论,提出各种假设。 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根据现象分析得出正确结论。 回忆作答 进入问题情境,积极思考。 认真听讲并讨论。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然后归纳,由学生单独进行总结。 开门见山攻破主题,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设计的问题使学生认识到二氧化碳的重要性,这样学生就会集中精力听课,为下面重点内容的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分析能力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贯穿性质决定用途的观点。 加深印象的同时,引出下一个问题,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获得结论”的探究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形成科学探究的方法。 把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下一个知识点上。 自然过渡到下一个问题上来。 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情感,同时学会正确的评价自然界中的物质。 使学生对二氧化碳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增长知识的同时又培养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板书设计】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无色无味气体 物理 化学 1、不燃烧,一般情况下也不支持燃烧 有三态变化(干冰) CO2 2、与水反应H2O﹢CO2=H2CO3 密度比空气大 性质 性质 H2CO3=H2O+CO2↑ 能溶于水 3、与石灰水反应 Ca(OH)2+CO2=CaCO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