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格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表格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6.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2-09-22 22:32: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单元 共( )课时 本单元 第( )课时 本册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39-4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方法的过程,能口算和在100以内的两位数加两位数,以及进位的整百数加整百数。2、在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相应的实际问题。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4、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探究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正确地口算出进位的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结果。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情境导入 你们去玩具店买过玩具吗?今天也有两个小朋友去玩具店买玩具,你们想帮他们参谋参谋吗?现在我们就到玩具店看看吧。看!谁在买东西呀?我们给他们起个名字吧! 学生给图上两个小朋友起名字。
二、探索新知 出示图,每人要买两件玩具,你能说出他们各买什么玩具吗?你是怎样知道的?他们怎样付款呢?你们能帮他们算一算吗?你能提出什么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教师板书出和书上相同的两个问题。指名口答算式你会口算出他们各应付多少钱吗?反馈学生的口算方法。哪种算法你比较喜欢?比较两道算式的异同点师归纳小结。 学生说一说。提出问题。口答算式。想一想,算一算 再在小组交流。小组讨论交流。
三、实践运用 算一算,比一比想想做做第1、2题比较每组题的异同点。第1题让学生体会进位加与不进位加在计算方法上的联系与区别第2题让学生体会在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基础上思考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想一想、填一填第3题根据要求填表。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比一比、填一填“想想做做”第4题。引导学生口算每组题的第1小题,再算第2小题。口算后交流算法。学生说一说通过口算发现了什么?解决实际问题第6题先看看有几条路,再说说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书上的问题? 学生把口算结果填在书上。学生填在书上。学生口算。交流。同桌合作。先估计再口算,互相纠正,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观察图。思考后回答问题。独立解答。集体反馈。
四、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学会了什么?课后同学之间互相做猜题游戏。看谁能获胜!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7题。
教后反思:
本单元 共( )课时 本单元 第( )课时 本册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1-4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发展数学思考。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和独立思考、乐于交流的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的过程,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正确地口算需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创设情境 出示例题图,谈话引入:欢迎大家再次光临玩具商柜。上次在这里我们解决了两个数学问题,今天我们来看看还能提出哪些用减法计算的数学问题?教师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学生观察图,提出问题。
二、探求新知 探索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板书:38-25学生口算,再小组交流组织全班交流板书出学生的口算方法讨论:自己的算法和其他同学的算法有什么不同?你更喜欢哪一种算法?探索退位的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小组合作,共同完成44-25小组汇报。根据汇报板书出不同的口算方法。用你喜欢的方法说一说44-25的口算过程对比小结讨论:刚才两题在计算时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试一试44-38完成后同桌交流,再指名说说不同的口算方法。5、小结并板书课题 学生口算后再小组交流。全班交流。学生讨论交流。说一说口算的方法。讨论交流两题在计算时的不同点和相同点。试着做一做,再交流口算方法。
三、实践应用 巩固口算、安排估算(1)完成第1题学生独立口算,指名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并说一说同一组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地方。(2)第2题竖着一组组做,完成后说说每组题的联系。(3)第4题先比一比每组题的联系后再独立进行计算,订正时说一说算法。解决实际问题(1)第3题引导学生看懂统计表后独立填写,再集体订正。(2)第6题知道学生从情景图上获取信息,并根据信息先估计一下哪种球最贵,交流时说说是怎样估算的,最后算一算结果和估计的是否一致。 学生独立口算,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独立做题,说一说每组题的联系。比较交流再说一说算法。学生理解题意后独立填写。学生先估计再计算。
四、课堂小结 谁愿意把你今天的收获谈一谈,和大家一起分享。 评价总结。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5、7题。
教后反思:
本单元 共( )课时 本单元 第( )课时 本册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3页的例题和“试一试”,第43-44页“想想做做”第1-4题。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学习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决与倍有关的两步计算实际问题及相应的变式问题。2、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进一步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与习惯。
教学重点与难点: 学习画线段的方法分析数量关系学会解答与倍有关系的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你有过和你爸爸妈妈一起买衣服的经历吗?今天和老师一起去服装柜台买衣服好么?在买衣服的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你去解决,你有信心吗?板书: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题(1)出示服装柜台图,裤子标价28元,营业员阿姨说:上衣的价钱是裤子的3倍。老师想买这样的一套衣服要多少钱?“买一套衣服”是什么意思?(2)老师今天想请一个数学小助手来和大家一起分析一下这道题,你想知道是谁吗?板书:“线段图”一边讲述一边画线段图表示裤子的价钱,表示上衣的价钱该画多长呢?为什么要画这样的3份长?指名到黑板上画。要求一套衣服一共要多少钱,也就是求裤子和上衣的价格一共是多少,在线段图上表示出问题。谁能指着线段图的每一部分说一说表示的意思?(3)这个问题需要几步计算来解决?你会解答吗?(4)谁来说一说你是怎样列式的?说说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5)有没有不同的算法?2、教学试一试(1)出示:一件上衣比一条裤子贵多少元?线段图该怎么画?你会解答吗?指名板演。(2)交流:你先算了什么?再算的什么?3、比较:这两题在解答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把课题板书完整。 学生观察图,回答问题。学生讨论。学生在书上画出表示上衣价钱的线段。学生说一说学生讨论在自己本子上解答。学生说一说。学生发言交流。学生在本子上试着画线段图。再解答。
三、实践应用 1、想想做做第1题说说问题是求什么?你是怎样解决的?还可以怎样做?2、想想做做第2题指名说说线段图所表示的意思。交流订正,说说先求什么?再求什么?3、想想做做第3题题中告诉了哪些信息?要我们做什么?学生各自填表。4、补充合适的条件。养牛场里有黄牛25头,________________,奶牛和黄牛一共有多少头?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一步计算的问题。补上一个条件使它成为一道两步计算的问题。 学生独立解答。独立解答。学生说一说,再在书上的表里填写。学生先独立思考再交流。
四、课堂小结 你们真了不起,今天解决了好多问题。在这节课上你有什么收获么? 评价总结。
五、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4题。
教后反思:
本单元 共( )课时 本单元 第( )课时 本册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练习课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能掌握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会分析数量关系合理选择解答方法。2、培养学生有序、合理的思考,并能大致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 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会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复习口算 出示题口算23+39= 50-28=300+800 1300-500指名口算,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口算比赛看谁先夺到红旗(第5题) 学生口算后说一说口算的方法。学生口算比赛。
二、解决实际问题 第44页第6题学生看图,说说图上有哪些信息?要求什么问题?你会画线段图吗?同桌互相说一说数量关系列式解答。第45页第7题学生独立解答后说一说要求他们一共有邮票多少张,就要先求出什么?第9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再独立解答比较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思考题想一想妈妈和小芳各是多少岁?题中知道了哪些数量?你会画线段图吗?根据线段图,你会列式解答吗? 学生说一说。学生在本子上试着画线段图。同桌互相说说。学生独立解答。回答问题。学生独立解答,再讨论交流两个问题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画线段图再说说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什么内容?你知道怎么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四、课堂作业 “想想做做”第8题和思考题。
教后反思:
本单元 共( )课时 本单元 第( )课时 本册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 练习五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6页。
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进一步弄清口算时进位加与不进位加、退位减与不退位减以及加与减在方法上的异同,进一步沟通知识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口算练习 口算练习五第1题,先口算,再比一比。学生一组组口算。先比较前两组每组上下两题的区别和联系。再比较前两组每行左右两题的区别和联系。使学生明白加、减法在算法上的共同之处。出示小黑板25+36 48+37 64-2818+49 80-49 47+2640+70 140-60 800+3001500-900 2000-600 700+50075-38 63-39 45+26比一比哪组做得又快又对。统计正确率。练习五第2题先口算上下两个数的和再口算上下两个数的差。 学生口算。讨论交流。学生口算。同桌用制作好的口算卡片,互相说一说算一算。
二、综合练习 第3题估计得数哪几题比50小,哪几题比50大。学生估计,说一说你是怎样估计的?第5题学生看图理解题意,根据题中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学生估计。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练习了加减法的口算,在计算加法口算时别忘了进位,减法时要记住退位。
四、课堂作业 练习五第4题。
本单元 共( )课时 本单元 第( )课时 本册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练习五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6-47页。
教学目标:练习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借助线段图表示题中的数量关系,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与难点:会分析数量关系,形成正确问题的策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补条件,提问题 (1)大汽车有45辆,小汽车比大汽车多12辆。 ?(2)白兔有15只, ,白兔和灰兔一共有几只?指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并画出线段图。 学生提出问题或补上条件,说说你是怎样想的。再列式解答。
二、解决实际问题 练习五(第6、7题)学生做完后一起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练习五(第8题)学生理解题意。学生解答后比较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之处?在解答的时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练习五(第9题)画线段图,分析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解答,再互相说一说数量关系。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讨论交流。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练习了两步计算的解答的实际问题,在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时我们应该先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答的方法再列式解答。
教后反思:
本单元 共( )课时 本单元 第( )课时 本册累计课时数
教学内容:练习五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47-48页。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估计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与难点:在解决实际中形成解题的策略。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手记
一、估算练习 出示练习五第10题。估计一下,在( )里填上<、>或=。交流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填在书上。
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 练习五第11题学生理解题意。要求这一天三年级共借书多少本?需要用到哪些信息?在哪里去找?要求三班借书多少本又要在哪里去找需要的信息呢?交流: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练习五第12题你能根据书上给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再列式解决问题。练习五第13题学生看图。说一说你打算选购哪两种体育用品,并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钱?再组织学生交流。思考题仔细看书上的每组算式,研究同一道算式中各部分的数之间以及三道算式之间有什么联系 你会接着写下去吗? 学生说一说。再独立解答。学生在自己的本子上试着练习写出问题,再小组交流。学生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学生观察,再说一说。写一写。
三、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练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练习老师相信你们一定真正掌握了解决两步实际问题。
教后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