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鱼我所欲也》同步检测
(满分:50分 时间:3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7分)
1.填空。(4分)
(1)孟子,名 ,字 ,是 时期的大思想家、教育家和散文家,是 以后的儒家大师,被尊为“ ”,与孔子并称“ ”。
(2)《孟子》主要是记述孟子到各国游说,以及同各种学派进行论辩的情况,阐发他的政治见解和哲学、伦理、教育思想,基本上是一部 散文,它以 方式,展开雄辩说理,辞锋犀利,富于哲理。
2.下列句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蹴(jiù)尔而与之 B.则凡可以辟(pì)患者何不为也
C.一箪(dān)食,一豆羹(ɡēnɡ) D.乡(xiānɡ)为身死而不受
3.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 B.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
C.此之谓/失其本心 D.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 二者不可得兼(同时得到) B. 此之谓失其本心(指人的恻隐之心)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假如,假使) D. 万钟于我何加焉(句末语气词)
5.下列各项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2分)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是亦不可以已乎
6.下列句中加点的“得”意义与其他项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 故不为苟得也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C.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D. 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7.下列各组中“恶”的意义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2分)
A.深恶痛绝 B.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 C.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D.死亦我所恶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得之则生/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复前行,欲穷其林
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D. 是亦不可以已乎/死而后已
9.下面句子属于倒装句的一项是( )(2分)
A.鱼,我所欲也。 B.乡为身死而不受。 C.万钟于我何加焉! D.帝感其诚。
10.下列译文不准确的一项是( )(2分)
A.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译:生也是我想要的,然而想要的比这生更重要的,所以不能苟且偷生。
B.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译:一筐饭,一豆汤食,得到它就能生,不能得到它就死。
C.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译:用脚践踏后给他,乞丐也不肯接受。
D.万钟于我何加焉!
译:高官厚禄在我身上还需要增加一些。
11.对于文章《鱼我所欲也》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本文说理充分,富于雄辩。开篇,便以人们要舍鱼而取熊掌的普通事例为喻,将人们引到自己的论题上并顺势提出中心论点:要舍生取义。
B.在文章中部作者逐层分析。首先阐明义重于生。在阐述这一层道理时,孟子从反面说明义重于生。既而从正面假设,提出质问。
C.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D.最后孟子以行道之人、乞讨之人弗受嗟来之食为例,说明生活中人们是常常能做到舍生取义的,说明义是存在于人们的心中的。
12.用原文语句填空。(3分)
(1)表明“我”不会做“苟且偷生之事”的句子是: 。
(2)体现“性本善”思想的句子是:________
(3)(3)与《礼记》中记载的“不食嗟来之食”的典故意思一致的句子是: 。
13.综合性学习。(9分)
在我国,“义”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加“‘义’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
【源流追踪】
(1)“义”甲骨文作“”,从“”从“”。“”即“祥”;“”,兵器。与战前占卜的吉兆有关。“再卜色变,遽告不义,公乃令偃旗”中的“义”便是用其本义:___________;“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中“义”则引申为:__________。(4分)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义”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3分)
①“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之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蠖乎 ”……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史记 屈原列传》)
② “天祥受宋恩,为宰相,安事二姓?愿赐之一死足矣。”天祥临刑殊从容。南乡拜而死,年四十七。
(《宋史 文天祥传》)
③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吕氏春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义”远流长】
(3)“端午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心怀大‘义’”文化传承活动,请提出一项倡议。(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1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问题。
【甲】 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崔篆平反
崔篆,汉人也,为郡守,时王莽改制①,爪牙遍及各地,严刑峻②法,杀戮无辜。篆所至之县,囚系满狱。篆垂涕曰:“嗟乎,刑法酷烈,乃至于斯③!此皆何罪!”遂为之平反,所出二千余人。吏叩头谏曰:“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篆曰:“吾无悔,纵杀吾一人而赎二千人,何悔之有!”吏默然无以④应。
【注】①王莽改制:王莽篡权,改汉朝为新朝。②峻:苛刻。③无以:没什么用来。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所欲有甚于生者 / 可爱者甚蕃
B. 刑法酷烈,乃至于斯 / 斯是陋室
C .遂为之平反 / 乡为身死而不受
D. 故不为苟得也 /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1)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
(2)君诚仁者,然今独君为君子,将有悔乎?
3.【甲】文中连用三个“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为之”句式的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3分)
结合【乙】文的内容,用【甲】文的观点分析崔篆的形象。(4分)
参考答案
一、
1.(1)轲 子舆 战国 孔子 亚圣 孔孟 (2)语录体 问答
2.C
3.D
4.C
5.D
6.B
7.C
8.D
9.C
10.D
11.B
12.(1)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3)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13.(1)神灵佑助的仁道、公理之战 合乎正义
(2)(示例1)坚持真理 忠君爱国 大公无私 (示例2)洁身自好 共赴国难 清正廉洁。
(3)(示例1)举办“心怀大‘义’”故事会,讲述中国古往今来先贤圣哲、明君忠臣、领袖英雄“行大义”的典故史实。
(示例2)开展“‘义’义探究”读书报告会活动,评说经典著作阐释的“义”的思想内涵。
(示例3)组织“‘义’行中华”论文征集活动,阐述当今时代传承“义”文化的意义、途径、措施等。
(示例4)开展端午节纪念屈原的活动,研究屈原的生平、著作、思想影响等,在班内进行展示。
二、
1.B
2. (1)通过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
(2)你果然是个实实在在的仁义之人,然而当今就只有你一个人是君子,将来(如果你受到排挤谄害)会后悔吗
3.①构成排比句,将今昔进行对比,强烈地批判了重利轻义的行为,使论证更富有气势。②罗列出“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者见利忘义的原因:豪华的住宅、妻妾的侍奉、所认识的穷困的人的感激。③论证了失掉“本心”的表现。
4.崔篆爱护百姓,宁愿舍弃生命,也要坚持道义,为身陷牢狱的两千多名无辜百姓平反,这正体现了孟子表达的“舍生取义”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