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8张PPT)
有“北地西湖”、“北国江南”之称,又有“鱼米之乡”、“华北明珠”之誉。是帝王巡幸之所,英雄辈出之地 。 这是哪儿?
是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是小兵张嘎的故乡
这里水光天色,四季竞秀。春光降临,芦芽竞出,满淀碧翠;每到盛夏,"蒲绿荷红","岸柳如烟";时逢金秋,芦花飞絮,稻谷飘香;隆冬季节,坚冰似玉,坦荡无垠。淀内沟壕纵横相连,芦荡、荷塘、渔村星罗棋布的地貌在全国独一无二。叠叠荷塘、莽莽芦荡是特色景观。
白洋淀
在很久很久以前,天上有位非常美丽的仙女,他掌管着世上所有的河川湖泊。她心地善良,常常为穷苦的百姓播雨布川,解救百姓干旱之苦。每逢皓月当空,她身着洁白的裙纱,手捧玉瓶到处巡视,有一天她来到一块广袤无垠的大地上空,看到大地因干旱而干裂,禁不住发出了一声声叹息。于是她微倾玉瓶向下倾倒,却不经意将玉瓶摔在了地上。玉瓶碎成九十九块,瞬时幻化成了连在一起的九十九个大淀。瓶中插着的花,变成了香气袭人、粉白相间的荷花,这荷香又引来了无数水鸟,从此这里就变成了紧紧相连的九十九个大淀。这就是今天的白洋淀。
白洋淀人民有着光荣的革命斗争传统,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 中是冀中的一个重要革命根据地。1938年,日寇侵占冀中平原,雁翎队和三小队以广阔的白洋淀为依托,以浓密的芦苇荡为掩护,运用小船行动灵活的特点,用土枪土炮打游击、烧汽船、截物资、杀日伪。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
著名的抗日武装“雁翎队”,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利用淀区芦荡遍布、沟河交错的有利地形,开展机动灵活的游击战,以弱胜强,痛击日本侵略军,大长我中华民族之威风。
孙犁,现代小说家、散文家。河北安平县人。1913年4月6日出生。以其清新的艺术风格形成“荷花淀派”。《白洋淀纪事》是作者最负盛名和最能代表他创作风格的一部小说与散文合集。《芦花荡》是一部短篇小说。
作者简介
小说的三要素
人 物
情 节
环 境
小说:
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来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情节、环境。
刻画人物的方法:
直接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神态描写等);间接描写(又叫侧面描写)。
小说的情节: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有序幕、尾声。
小说的环境: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交代背景,衬托人物,发展情节,渲染气氛。)
本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试用几句话进行概括。
抗日战争时期,我军队伍驻扎在苇塘里,里外交通全靠一个将近六十岁的老头子,他非常自信。一次,他护送两个女孩进苇塘,被鬼子发现,其中一个女孩受了伤,他发誓要为女孩报仇。他引诱鬼子进入他的埋伏圈,用锋利的钩子把鬼子钩住,用竹篙痛打鬼子。
本文具体写了两件事:
头一天夜里
送大菱和二菱进苇塘失利;
第二天中午
凭着水上的功夫杀敌复仇。
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
序幕
故事
(1------8)
(9------63)
开端:护送
发展:受伤
高潮:愧疚
结局:复仇
(9------24)
(25-----34)
(35-----54)
(55------63)
第一部分(1-8):序曲
介绍老英雄的工作环境,任务和性格.
第二部分(9-19):开端
写老英雄载了两个女孩子回芦花荡.
第三部分(20-54):发展
写老英雄船上的大女孩“挂花”了.
第四部分(55-63):高潮
写小女孩眼看这场英雄行为的发生和经过.
品味小说语言
你
觉
得
小
说
哪
些
地
方
写
得
最
精
彩
?
景物描写
你能找出来吗?
“夜晚……目标好象就是天上”
景物一:
质疑
将“呆望着”改为“望着”好不好?为什么?
不好; “呆望着”非常生动地写出了鬼子兵十分注意地看却无法看清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神情;也为下文埋下伏笔。
质疑
“苇子还是那么狠狠地往上钻,目标好象就是天上。”这句话蕴涵着什么深刻含义?
用苇子生长的姿态,暗含抗日军民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
“这是冀中区的女孩子……她们长大成人了”
景物二:
写冀中农村的夏秋之景,抒写了人民忍受苦难的艰辛,对家乡的眷恋,对胜利的渴望。
“在那里,-----正在迎风飘散。”
景物三:
质疑
关于芦花的描写,是否偏离了战斗情景?说说你的理由?
没有偏离。用美丽的芦花,衬托老人报仇时的轻松、愉快的心情。
总而言之,小说中景物描写的作用是:
为人物活动提供背景,烘托人物形象,增添了小说的诗意。(“诗体小说”)
归纳
描写人 物的方法
外 貌 描 写
语 言 描 写
动 作 描 写
心 理 描 写
神 态 描 写
外 貌 描 写
老头子浑身没有多少肉,------眼睛却特别明亮。
作用:点出老人矍铄干练的内在气质。
语 言 描 写
序幕:
你什么也靠给我,---一切保险。
表现了老人自信的性格特点。
语 言 描 写
护送:
“多么俊的一个女孩子呀!”
表现了老头子对两个女孩子无限的喜欢和怜爱。
可
否
改
为
“
好
一
个
靓
女
呀
!
”
不能,“俊”字含有朴实清新的泥土气息,这是孙犁作品的艺术风格。
语 言 描 写
在老头子护送的过程中,他连续说了哪三句类似的话?
“不怕,洗一洗吧,多么俊的一个孩子呀!” “不怕,小火轮上的探照灯,它照不见我们。” “不怕。他打不着我们!”
表现了老头子自信的性格特点。
语 言 描 写
当小女孩意外的受伤后,老头子又说了哪些话?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特征?
“我不能送你们进去了。”
“我没脸见人。”
表现了老头子对工作认真负责,为不能完成任务而感到深深的自责、内疚。
语 言 描 写
“他们打伤了你,流了这么多血,等明天我叫他们十个人流血!”
朗读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里?
重音应落在“十个人”上。
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特征?
爱憎分明
语 言 描 写
“你们不信我的话,我也不和你们说。谁叫我丢人现眼,打牙跌嘴呢!可是,等到天明,你们看吧!”
朗读这句话,重音应该落在哪里?
重音应落在“你们看吧”上。
表现了老头子什么性格特征?
自 尊
语 言 描 写
老头子狠狠地说: “为什么不能……有热闹哩!”
去掉“狠狠地”可以吗?
不可以,去掉就不能写出老头子对敌人的痛恨,也不能表现老头子过于自尊、自信的性格
“为什麽不能?”是一个什麽句式?改为陈述句好不好?
不好,用反问句语气更加强烈。
我们刚才品味人物的对话,说说老头子是什么样的人?
机智,勇敢,自信,自尊,对工作极端负责,富有爱心。
归纳
通过简洁朴素的人物对话,展示了人物鲜明的性格特征。
小 结:
我们刚才理清情节,品味语言,明白了孙犁小说最大的艺术特色有两个:
以如诗如画的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形象。
通过写主人公夜送两个女孩子进苇塘,第二天狠狠惩罚敌人、报仇雪恨的故事,赞美了老英雄爱憎分明的强烈感情,英勇机智的革命精神。表现了根据地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
中心思想:
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中国人民是不可征服的,中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
精彩片段赏析——(复仇)
(1)”鬼子们又偷偷地爬下来洗澡了“这句中的”又“字表明了什么?
表明了老头子对鬼子的活动规律了如指掌。
(2)老头子在船上开始是”有一篙没一篙的撑着船,剥着莲蓬“,后来”张皇失措“,这一系列动作有什么用意?
引诱敌人进入圈套。
(3)从这一节里看,你认为老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言出必行,智勇双全的英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