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教学目标:
1、了解孔子与《论语》的相关知识,
积累文言词汇、积累成语、格言、警句。
2、朗读课文,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3、联系自身学习经历,体会课文丰富精彩
的内蕴,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
孔子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人。我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成就主要在晚年,他致力于教育,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并把《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我国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论语
儒家经典著作,是一部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
是儒家的重要经典之一。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孔子像
◆试读课文,读准字音。
1、论( )语2、不亦说( )乎
3、人不知而不愠( )
4、三省( )吾身
5、学而不思则罔( )
6、思而不学则殆( )
7、诲( )女( )知之乎
8、是知( )也
9、弘毅( )
10、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也
11、其恕( )乎
lún
yuè
yùn
xǐng
w ng
dài
huì
rǔ
Zhì
yì
diāo
shù
学习方法
一是诵读,这是最基本的,凡要求背诵的课文都要背得烂熟,不要求背诵的也要读得十分流畅;
二是用心领会课文的意思,不依靠译文;
三是自己动手,积累词语。
◆听范读课文,处理好停顿和语速、语调。
1、子曰:学而 /时习之,不亦/ 说乎?有朋 自远方来,不亦 /乐乎?人不知/ 而不愠,不亦/ 君子乎?
2、曾子曰:吾日 /三省吾身:为人谋 /而不忠乎?与朋友交 /而不信乎?传/ 不习乎?
3、子曰:“温故 /而知新,可以 /为师矣。”
4、子曰:“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 /则殆。”
5、子曰:“由,诲汝/ 知之乎!知之/ 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 /知也。”
6、子曰:“见贤/ 思齐焉,见不贤 /而内自省也。”
7、子曰:“三人行,必有 /我师焉”
齐读课文,纠正节奏
齐读课文,纠正节奏
8、曾子曰:“士/不可以/ 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 凋也。”
10子贡/问曰:“有一言 / 而可以 /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 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文言文翻译六字法
(1). 对,就是对译,逐字逐句落实。
(2). 换,就是用现代词语替换古代词语。
(3). 留,就是保留文言文中一些基本词汇、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 国名、朝代名、
官职名、年号、政区名、典章制度及度量衡名称等,均不必翻译,原样保留。
(4).删,就是删去文言文中某些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其语法作用,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只要不影响语气,就可以删去。
(5).补,就是补出文言文中的省略成分。
(6).调,就是调整语序。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
“按一定的时间”
或“及时”
“温习”或“复习”
“愉快”或“高兴”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志同道合的人
愉快、高兴
了解
知道
怨恨
品德高尚
的 人
[译]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时常实践它、复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
合作探究
1、结合注释自行翻译课文,提出不易理
解的字词,组内讨论解决。
2、将课文前5则内容按以下几点归纳: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不尽心竭力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温习过呢?”
3、孔子说:“能够通过温习旧知识,进而悟出新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4、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惘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求知的正确态度吧!对待知识,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这才是聪明智慧啊!”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3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宽广胸怀、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探究结果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求知态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修身做人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重点文言实词:
1、不亦说乎。 说:“悦”的古字,愉快
2、吾日三省吾身。三省:多次反省
3、温故而知新。 故:学过的知识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而殆。
罔:迷惑,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殆:有害
5、士不可以不弘毅。
弘毅:强毅,意志坚强
6、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欲:愿意,想要。施:施加
一词多义:
为人谋而不忠乎
项为之强。
为之怡然称快。
以丛草为林……。
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可以为师矣。
知之为知之……
仁以为己任。
为
为,替
为,做
为,是
为,作为
为,被
(wèi)
(wéi)
为,因为
为,因为
为,作为
可以为师矣。
士不可以不弘毅。
可以
可以:可以凭借
可以:能够
人不知而不愠。
是知也。
温故而知新。
知之为知之。
知:了解
知:领悟,知道
知
知:通“智”,聪明智慧
知:知道
文言代词:
吾,人称代词,我
女,同“汝”,人称代词,你
吾日三省吾身。
诲女知之乎。
余忆童稚时。
余,人称代词,我
通假字:
不亦说乎
诲女知之乎
是知也
通“悦”,高兴
通“汝”,你
通“智”,聪明智慧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十则论语,有的关于学习态度,有的关于学习方法,有的关于个人修养,还有的关于理想抱负。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这10则论语,先要熟练背诵,再疏通大意,最后深入理解。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成绩更上一层楼!
作业布置
1、熟读并背诵全文。
2、将课文后5则内容按以下几点归纳:
(1)学习方法
(2)学习态度
(3)思想修养
3、归纳课文中的成语和格言,任选其中三
个写一段话。
第3页
孔府:
孔子嫡系子孙
居住地
孔府一角
二堂内景
三堂内景
后堂楼内景
圣府大门
分类总结
求知态度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学习方法
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②传不习乎?
③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④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修身做人
①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③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④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⑤已所不欲,勿施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