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春——李清照

文档属性

名称 武陵春——李清照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1.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23 13:36: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8张PPT)
千古独绝——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苏轼的学生,官至礼部员外郎,藏书甚富,善属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宸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由于家庭的影响,特别是父亲李格非的影响,她少年时代便工诗善词。
十八岁时,李清照与赵明诚结婚。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然而好景不长,朝中新旧党争愈演愈烈,一对鸳鸯被活活拆散,赵李隔河相望,饱尝相思之苦。
公元1127年,北方女真族(金)攻破了汴京,徽宗、钦宗父子被俘,高宗南逃。李清照夫妇也随难民流落江南。飘流异地,多年搜集来的金石字画丧失殆尽,给她带来沉痛的打击和极大的痛苦。后来金人铁蹄南下,南宋王朝腐败无能,自毁长城。
  同年,赵明诚被任命为建康知府,在一次城中叛乱中,赵明诚缒城逃跑,使得李清照对其心灰意冷,并于第二年逃亡江西途中,行至乌江时写下有名的《夏日绝句》,赞项羽讽明诚,赵明诚自感羞愧,心情郁郁,后死于上任湖州知事途中。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完成丈夫未竟之功。金兵的横行肆虐激起她强烈的爱国情感,她积极主张北伐收复中原,可是南宋王朝的腐朽无能和偏安一隅,使李清照的希望成为幻影。多年的背井离乡,她那颗已经残碎的心,她无依无靠,呼告无门,贫困忧苦,流徙飘泊,最后寂寞地死在江南。
李清照纪念堂(济南趵突泉公园内)
济南趵突泉公园内
了解背景:
金军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只身流亡寓居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词。时年53岁,经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 、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这首词所反映的正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
武陵春 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 载不动许多愁。
风住尘香花已尽,
交待季节特征——
已是暮春时节。
暗指:
自己年老株黄,寓寄词人漂泊零落,红颜迟暮的身世之恸。
日晚倦梳头。
此句是什么描写?
典型的生活细节描写
通过具体的外在行为展现人物的什么心理?表达什么情感?
心灰意懒
浓重的哀愁
由景到人
由此,这两句是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采用含蓄手法进行间接抒情。)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这两句紧承上句叙述了什么内容?
叙述了哀伤的原因、程度。
“人非”具体指词人的什么遭遇?
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
因此,这两句是词人直抒胸臆,再次借助神态和外在行为表达出自己浓重的哀愁。
其抒情方式是——直接抒情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闻说”、“也拟”表达词人 一种什么心理?
不是贪恋美景游赏心切
而是想要寻求一个消除愁苦的去处。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只恐”否定自己的计划。两句中词人运用什么修辞仍然表达自己内心不解的哀愁?
比 喻
词人创意出奇,将心中抽象的、难以捉摸的“愁”转为具体可触的立体感,说“舟轻愁重”使“愁”有了形体、重量、动态。这种写法是——
化虚为实
“闻说”、“也拟” “只恐”是用欲抑先扬手法,曲折尽情的表达作者沉重、无奈的心理变化,道出哀愁之重。
风格
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3.离恨恰似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4.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5.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6.闲愁最苦,休去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
7.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知识拓展
这首词采用借景抒情、化虚为实的手法,表达女词人内心中,因种种不幸遭遇而万念俱灰的无限惆怅与悲伤之情。
小 结
醉花阴 重阳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婚后,清照与丈夫情投意合,如胶似漆,“夫妇擅朋友之胜”。一年重阳节,李清照作了这首著名的《醉花阴》,寄给在外当官的丈夫:“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秋闺的寂寞与闺人的惆怅跃然纸上。据《嫏环记》载,赵明诚接到后,叹赏不已,又不甘下风,就闭门谢客,废寝忘食,三日三夜,写出五十阙词。他把李清照的这首词也杂入其间,请友人陆德夫品评。陆德夫把玩再三,说:“只三句绝佳。”赵问是哪三句,陆答:“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这首词广泛传诵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结尾处比喻的巧妙。古诗词中以花喻人瘦的作品屡见不鲜。如“人与绿杨俱瘦”(宋无名氏《如梦令》),“人瘦也,比梅花、瘦几分?”(宋程垓《摊破江城子》),“天还知道,和天也瘦。”(秦观《水龙吟》)等等。但比较起来却均未及李清照本篇写得这样成功。原因是,这首词的比喻与全词的整体形象结合得十分紧密,极切合女词人的身份和情致,读之亲切。
其次词中还适当地运用了烘云托月的手法,有藏而不露的韵味。例如,下片写菊,并以菊喻人。但全篇却不见一“菊”字。“东篱’,本来是用陶渊明‘采菊东篱下”诗意,但却隐去了“采菊”二字,实际是藏头。又如,“把酒”二字也是如此,“酒”字之前,本来有“菊花”二字,因古人于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风习,这里也省略了“菊花”二字。再如“暗香”,这里的“暗香”指的是菊花而非其他花蕊的香气。“黄花”,也就是“菊花”。由上可见,全词不见一个“菊”字,但“菊”的色、香、形态却俱现纸上。词中多此一层转折,吟味时多一层思考,诗的韵味也因之增厚一层。
这首词是作者婚后所作,抒发的是重阳佳节思念丈夫的心情。
前两句写出了时间的漫长无聊,同时又烘托出环境的凄寂。次三句从夜间着笔,写出了词人在重阳佳节孤眠独寝、夜半相思的凄苦之情。
下片写重阳节这天赏菊饮酒的情景。末三句直抒胸臆,写出了抒情主人公憔悴的面容和愁苦的神情。取譬多端,含蕴丰富。为千古传诵的佳句。
风格
风格
风格
风格
风格
风格
总之,该词的意境通过描述了重阳佳节作者把酒赏菊的情景,烘托了一种凄凉寂寥的氛围,表达了作者思念丈夫的寂寞与孤寂的心情。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这首词的开头展现了夜空的景象,具体是什么?
云海迷茫,星河斜转的朦胧美。
这首词由实入虚,你认为词中的梦境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绪?
体现了诗人才华自负,有乘风高飞的气概,但现实不允,只有在梦境中追求。
这首词引用了《楚辞》和《庄子》中的名句,你怎么理解它的含义?
“路长嗟日暮”写出了实现理想之艰难。“九万里风鹏正举”写出了自己的才华和豪情!
这首词气势磅礴、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武陵春》细腻地刻画了内心的浓重哀情,描写具体形象,体现了哀婉的词风。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唱唱《一剪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