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三黑和土地》同步练习含答案
一、用“√”给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把地翻好,又耙( bà pá )了几遍,就坐在一边看着荞( qiáo jiáo )麦花发呆。
2.有人在朋友圈晒自己逮( dài dǎi )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视频,没想到被警察逮(dài dǎi)捕了。
二、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三黑耙过地,坐下来歇一歇。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B.农民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C.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吱吱吱…叫得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D.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服,就想发芽,赶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根据课文内容,选一选。
这首诗有着强烈的画面感,仿佛一部电影。下面几个画面中, 和 是写实的, 和 和 是想象的画面。(填序号)
①三黑在地头歇息
②三黑赶着毛驴送公粮
③三黑耙地
④三黑看闺女
四、阅读课内文段,完成练习。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1.如果给这段文字起一个小标题,可以是
2.“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从这句话中,我们感受到了三黑对土地的 之情。
3.回忆你在日常生活或影视作品中见到过的农民劳作的景象,写出你看到的景象和你的感受。
五、小练笔。
三黑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有了自己的土地,还有了对未来的畅想:“明年要跟人合伙,把地浇得肥肥的,让庄稼他又在打算:长得更好,收得更多。”发挥想象,说说三黑还会有哪些打算,仿照诗歌写一小节。
答案
一、
1. pá qiáo
2. dǎi dài
二、
C
三、
①③②④
四、
1.三黑翻地
2.珍视和热爱(意思对即可)
3.示例:我看到过农民伯伯秋天收割稻子的场景。稻子熟了,黄澄澄的稻子在秋日的阳光下显得更加耀眼,一阵秋风吹过,稻子翻出一层又一层的黄色波浪。农民伯伯们拿着镰刀,弯下腰来割稻子,那一簇一簇的稻子在镰刀下齐齐地倒在了地上。不一会儿,稻子便铺满了稻田,给土地盖上了一层暖暖的被子。看到此种情景,我一方面感受到了农民伯伯们劳动的辛苦,另一方面也体会到了农民伯伯们丰收时的喜悦。
五、
明年我要种些花生,
可以榨成花生油,
这样炒出来的菜就会闻着更香,
吃着更美。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共36张PPT)
21.三黑和土地
部编版 六年级上册
旧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农村人口总数不到10%的地主、富农约占有农村70%~80%的耕地,他们以此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农村人口总数90%以上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则只占有20%~30%的耕地,他们终年辛勤劳动,却不得温饱。
背景介绍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第二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作品有《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诗文集》等。
作者介绍
苏金伞从小在农村长大,能深刻体会到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宝贵的土地。
新课导入
要求:
1、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
2、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圈出生字词;
3、读通每个句子,读不通顺的多读几遍;
自读诗歌
耙 地 荞 麦 蝈 蝈 蹚 坏 闺 女
pá dì qiáo mài ɡuō ɡuō tāng huài ɡuī nǚ
生字学习
pá
bà
耙
钉耙
耙地
多音字
溜
liū
liù
溜冰
一溜
多音字
散
sàn
解散
sǎn
散装
多音字
一种草本植物,籽实磨成粉供食用。
形容很白。
一种昆虫,身体绿色或褐色,善于跳跃。
从浅水里走过去,也指从雪地、草地等走过去。
荞麦:
白霎霎:
蝈蝈儿:
蹚:
词语释义
公粮:
翻身:
笑嘻嘻:
农业生产者或农业生产单位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
税的粮食。2016年1月1日起,我国已全面取消农业税,
不再缴纳公粮。
比喻从受压迫、受剥削的情况下解放出来。
形容微笑的样子。
词语释义
旱天:
温暖:
顺溜:
松散:
舒服:
招呼:
干旱的天气。
天气温暖,使感到温暖、温存。
有次序,不参差。
(事物结构)不紧密;(精神)不集中。
身体或精神上感到轻松愉快。
用语言或动作表示问候;吩咐、告诉。
词语释义
顺溜——
松散——
招呼——
白霎霎——
笑嘻嘻——
笑眯眯
疏松
顺当
白花花
呼唤
近义词
松散——
白霎霎——
笑嘻嘻——
紧密
哭啼啼
黑乎乎
反义词
1.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2.尝试划分诗歌节奏。
朗读诗歌并思考下面的问题:
新知讲解
这篇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课文介绍了主人公三黑和土地的故事,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对重获土地的喜悦心情。
新知讲解
尝试划分诗歌节奏。
第一部分
(第1-8节):三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第二部分
(9-14节):三黑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憧憬。
第三部分
(第15节):总结全诗,三黑内心充满喜悦。
新知讲解
自由朗读1-8小节:
说一说三黑对土地有着什么样的感情?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农民一有了土地,
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中心句
表现出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对土地的那种热爱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活像旱天的鹅
新知讲解
活像旱天的鹅,
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将农民对土地的那种热爱的心情表现了出来。
活像旱天的鹅
新知讲解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
都送到舌头上,
是咸是甜,
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
躺在土里试一试,
看温暖不温暖,
合适不合适。
反复
这两节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作用是?
体现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之情。
新知讲解
有人说诗歌的题目是《三黑和土地》,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是多余的。你认为他说的对吗?
不对
前三节并不多余。这三节诗概括了农民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常欢喜的情景。三黑是许许多多普通农民中的一员,他的心情和其他农民是一样的。
新知讲解
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
从东到西,从南到北,
每一寸土都给翻起,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感受三黑对土地的热爱和认真劳作的态度。
这两节诗写的是三黑翻地的情景,体现了 。
从“每一寸、每一块、细细、几遍、顺溜”这些词语中,可以感受到什么?
三黑的勤劳能干
新知讲解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耙得又平又顺溜,
看起来
好像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
简直是一张软床,
叫人想在上面打滚,
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辛勤耕耘,把土地耙得非常平整。
比喻
新知讲解
三黑
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
今天准备好了,
叫麦籽儿睡上。
这一小节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说明三黑深耕细作是为了让庄稼更好地成长。
这一小节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新知讲解
默读第二部分(9-14)感受现在与以往的不同。
三黑耙过地,
坐下来歇一歇。
看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荞麦地里
还有个蝈蝈儿在叫唤,
吱吱吱……
叫的人心里痒抓抓的好喜欢。
比喻
荞麦花开,预示着丰收在望,“好喜欢”表现出了三黑的喜悦之情。
新知讲解
小时候因为逮蝈烟儿,
常常挨骂,
爹娘骂:不好好拾柴火。
地主骂:蹬坏了他的庄稼。
现在
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
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
“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不一样
爹娘骂:那时候家庭贫穷,需要 劳动。
地主骂:尖酸刻薄,不近人情。
三黑招呼孩子说明了现在的三黑内心满足,非常快乐。
思考:爹娘和地主骂的原因一样吗?
对比
新知讲解
他又在打算:
明年要跟人合伙,
把地浇得肥肥的,
让庄稼长得更好,收得更多。
三黑的第一个打算: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
合伙种田
新知讲解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驮着老伴儿
看闺女,上东庄。
三黑的第二个打算: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
新知讲解
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
农民的生活更自由了
对生活的态度改变了
对劳动有了前所未有的积极性
他们因为生活改变了,思想也发生了变化,他们更愿意接受新鲜事物,更加积极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
你从三黑的两个打算中感受到了什么?
新知讲解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他笑嘻嘻的,连嘴都合不上。
地里的蝈蝈儿也叫得更欢。
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总结全诗,点明中心。
翻身
“翻身”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得土地,开始当家做主。
新知讲解
讨论:诗歌塑造了三黑怎样的形象?
三黑辛勤劳动,精耕细作,内心善良,对未来充满希望。三黑是广大劳动人民的代表。诗歌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们重获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新知讲解
诗歌展现了哪几幅画面?给每幅画面起一个小标题。
喜获土地
劳动场景
所见所闻
未来畅想
新知讲解
课文通过描述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在重新获得土地后的欣喜和对土地的感受,表现了中国农民对土地的深厚的感情——像对生命一样挚爱土地。
主题归纳
三黑与土地
三黑现在获得土地的欣喜
三黑过去没有土地的心酸 农民对土地的挚爱
三黑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憧憬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