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第一单元 中国革命传统作品
一、《长征胜利万岁》
二、《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三、《别了,“不列颠尼亚”》
四、《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2020中国抗疫记》
学习任务一:追寻历史印记
学习活动一:讲述历史,解说奋斗历程
一、根据所学历史知识,完善下图中华民族奋斗历史年代尺的绘制。
1840 1900 1911 1919
1956 1966 1978 1997 2020
1921 1926 1931 1936 1937 1940 1945 1949
鸦片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
中共成立 国共合作 九一八事变 长征胜利 日军全面侵华 百团大战 抗战胜利 新中国成立
十年建设 改革开放 香港回归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
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
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978—20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2017—)
如:从被迫开门到主动走出去,从自卑迷茫到自信坚定,中华民族用血汗与坚韧迎来了一个真真正正属于中国人的崭新时代!
二、请用一句话解说自新民主主义革命以来中华民族的百年奋斗历程。
要求:①展现道路曲折;②体现民族心理;③揭示历史意义。
学习活动二:区分功能,撰写导读卡片
本单元作品均为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实用性文本是指有针对性的应用性文章,这类文章往往具有特定的情境、明确的对象与独特的写作技巧。认真研读文章,完成以下导读卡片。
(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导读卡 篇 目 文 体
作者信息 使用情境 针对对象 写作内容 结构特点 写作功能 作品推介 评价项目 评价要求 总分100
作者信息 涉及作者的生卒年、名号字等基本信息,介绍作者身份与主要成就。 10分
使用情境 准确概括作品的使用情境。 10分
针对对象 正确分析作品的针对对象。 10分
写作内容 准确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概括全面,语言简练。 10分
结构特点 准确概括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的结构特点。 10分
写作功能 准确概括作品的写作功能。 15分
文体定位 准确区分各种文体。 15分
作品推介 ①或概述历史事件,或点明课文主旨,或揭示历史意义;②语言简洁,不超过30个字。 20分
评价量表
(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导读卡 篇 目 《大战中的插曲》 文 体 回忆录
作者信息 聂荣臻(1899-1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 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使用情境 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展现开国元勋事迹的《聂荣臻回忆录》中 针对对象 对中日战争性质不了解的中外人民 写作内容 百团大战中,晋察冀军区的战士们救下两个日本小姑娘并将其送回日本,同时送去书信,肯定八路军的统战工作;多年后寻找日本小姑娘后,美穗子及其全家来华探望,大战中的插曲变成了中日人民友好的佳话,意义深远。 结构特点 无固定格式 写作功能 还原历史事件,以小见大,向本国和世界人民展现中日战争的性质和中国军队的性质。 作品推介 沉重乐章中的清音,烽火岁月中的温情,民族道义的火种。 (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导读卡 篇 目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文 体 (政论性)开幕词
作者信息 毛泽东(1893一1976),字润之,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的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毛泽东思想的创立者。 使用情境 1949年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现场。 针对对象 与会人员(全国政协代表) 写作内容 宣布大会开幕,介绍参加会议的人员,说明会议召开的基础、性质和本次大会的任务;论述革命胜利的历史必然性,对发展大计作出规划,描绘民族振兴蓝图。 结构特点 标题、称谓、正文 写作功能 宣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开幕,宣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鼓舞与引导与会代表建设新中国。 作品推介 一场慷慨激的演说,一次掷地有声的宣告,一种高瞻远瞩的智慧。 (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导读卡 篇 目 《长征胜利万岁》 文 体 回忆录
作者信息 杨成武(1914—2004),福建长汀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著名高级将领。1934年10月随红军第一方面军主力长征,多次率部担任前卫,在强渡乌江、抢占娄山关、飞夺泸定桥、攻破天险腊子口等重要战斗中屡立战功。此后转战祖国大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立下了不朽功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 使用情境 2007年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展现开国上将事迹的《杨成武回忆录》中 针对对象 对长征具体历史事件和意义不了解的中国人民 写作内容 成功抵达吴起镇,在毛主席的指挥下歼灭了蒋介石派来“追剿”的二马骑兵,与军委警卫连、工兵连在左权参谋长的率领下消灭了千佛山的一股反动民团、召开会议 结构特点 无固定格式 写作功能 重现了历史现场,使读者更好的了解长征故事和长征的历史意义。 作品推介 一曲谋求生存的凯歌,一场生死之际间不容发的战斗,一段艰辛却又激情燃烧的岁月。 (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导读卡 篇 目 《别了,“不列颠尼亚”》 文 体 消息
作者信息 周婷、杨兴,实际上是新华社周树春、胥晓婷、杨国强、徐兴堂四位记者的合称。 使用情境 新华社1999年出版的《1949——1999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集·对外新闻选》中 针对对象 关注中国时局动态的世界各国政坛 写作内容 港督府告别仪式(第一次降旗);添马舰东面广场告别仪式(第二次降旗); 交接仪式(降旗与升旗);“不列颠尼亚”号离开香港。【时间顺序】 结构特点 标题、导语、正文、背景、结语 写作功能 演绎事件现场,展示国家力量,形成国际影响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坚定民族自信心) 作品推介 一次振奋人心的交接,一场展示国家力量的盛会。 (实用性)革命文化作品导读卡 篇 目 《在民族复兴的历史丰碑上 ——2020年中国抗疫记》 文 体 事件通讯
作者信息 “钟华论”是由新华社领导直接指挥、集中全社评论骨干力量打造的重要政论栏目,于2019年创办。“钟华论”聚焦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打造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重磅评论,实现文字、视频、图片、金句海报的全媒呈现,彰显新华社评论的影响力。 使用情境 2020年5月11日《人民日报》版面 针对对象 不了解中国抗疫全貌的中外读者 写作内容 概述新闻事件;展现抗疫成果,阐明党中央的出色领导力;全体人民团结抗疫,展现中国社会制度的优越性;抗疫过程中各行各业的中国人的表现,展现中国精神;中国人民在抗疫过程中牢牢坚守“生命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人民坚持“科学”抗疫的态度;中国人民面对灾难懂得反思;中国在大疫当前展现的博大胸怀与大国担当;抗疫取得胜利,中国继续阔步前进。 结构特点 标题、导语、正文(横式结构)、结语 写作功能 全方位多角度记录2020抗疫过程,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国风貌,发出中国声音 作品推介 全民奋起的战斗,民族历史的丰碑。 思考:编者这样编排文章顺序的原因是什么?
学习活动三:品读课文,编排文本
编排顺序 说明理由
①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② 《长征胜利万岁》 ③ 《别了,“不列颠尼亚”》 ④ 《2020中国抗疫记》 学习活动三:品读课文,编排文本
小组合作,将课文重新排序,并给出理由。
篇目编排顺序 说明理由
①
② ③ ④ 学习活动三:我眼中的百年历程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请同学们选取百年征程中能体现革命精神的典型事例或典型人物,以本单元为例,编写以革命精神为专题的单元目录,并给出编写推荐语。
提示:可编写人物卷、事例卷、地域卷。
目录 体现的革命精神 编写推荐语
知 识 拓 展
一、基本概念:在重要会议或重大活动开始时,会议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讲话所用的文稿。
二、主要特点:宣告性和引导性。不论召开什么重要会议,或开展什么重要活动,按照惯例,一般都要由主持人或主要领导人致开幕词,这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标志着会议或活动的正式开始。
三、主要内容: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性质、宗旨、任务、要求和议程安排等,集中体现大会或活动的指导思想,起着定调的作用,对引导会议或活动朝着既定的正确方向顺利进行,保证会议或活动的圆满成功,有着重要的意义。
开 幕 词
文体知识
四、文体结构:通常由标题、称谓及正文三部分组成。
①标题:一是用会议名称作标题;二是前边再加上领导人姓名;三是用提示内容中心或主旨作标题,在后面通常加上副标题。
②称谓:一般写在标题下行顶格,称呼通常用“同志们”、“朋友们”、“各位代表”等。
③正文:开头、主体和结尾。
开头:宣布开幕之类的话。
主体一般包括:会议的筹备和出席会议人员情况;会议召开的背景和意义;会议的性质、目的及主要任务;会议的主要议程及要求;会议的奋斗目标及深远影响等等。但写作中一定要把握会议的性质,郑重阐述会议的特点、意义、要求和希望,对于会议本身的情况如议程等要概括说明,点到为止;行文则要明快、流畅,评议要坚定有力,充满热情。
结尾:一般都是“祝大会圆满成功”之类。
文体知识
一、概念:
散文的一种,用叙述或描写的方式追记自己或自己所熟悉的人物的生活经历和社会活动的一种文体。回忆录的篇幅有长有短,具有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二、特点:
(1)真实。真实记载人物的经历和观感。
(2)广泛。不仅要回忆个人,而且要以个人为主线,串联与之有关的人和事,广泛触及生活的各个角落,反映社会的历史面目。
(3)突出。人物要处于突出地位,事件要典型,有代表性,其他人物也要有个性。
三、分类:(根据记录方式的不同)
(1)亲笔回忆录:关于一系列事件的记录,通常由参加者所写,回忆录的主人公亲笔撰写个人回忆录。而不像历史那样拘于形式,内容也不求完备。
(2) 口述回忆录:一种自传体描述,其口吻常闲逸而亲切、注意的焦点通常在作者所知的人物、事件或时代上。回忆录的主人公没有亲笔撰写,而是采用自己口述、他人记录整理等方式完成的回忆录。
文体知识
回 忆 录
一、概念:也叫消息,是指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 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是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
二、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倒金字塔结构)
(1)标题:一般包括引标题、正标题和副标题;
(2)导语: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3)主体: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
扩展和阐释;
(4)背景:新闻发生的历史因素、社会环境或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也可
以暗含在主体中。
(5)结语:消息的最后一句或一段话,是消息的结尾,交代事件的结果,它依内
容的需要,可有可无。
文体知识
新 闻
三、要素:(5W+H)
主: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
辅:事件的起因(why)、经过(how) 、结果 (what)
四、特点:
公开性、真实性、针对性、时效性、准确性。
五、体裁分类:
1、新闻报道:消息(广狭之分)、通讯、新闻特写、新闻公报、调查报告、专访
2、新闻评论:社论、述评、编辑部文章、评论员文章、思想评论、理论文章
3、新闻副刊:散文、杂文、小品、诗歌、小说、剧本、报告文学、回忆录、曲艺
新 闻
文体知识
一、概念:
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二、分类:
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
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
关于通讯
一、概念:是报纸、广播、电视中最广泛、最经常使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近发生的有社会意义并引起公众兴趣的事实的简短报道。
二、叙述表达: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也不用或少用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关于消息
文 体 开幕词 回忆录 新 闻
会议或活动介绍人
重大会议或活动开幕
会议或活动参与者
阐明会议或活动的指导思想、重要意义,向与会者提出开好会议或办好活动的中心任务和要求
标题、称谓、正文
宣告与引导
历史亲历者
需要通过回忆记录某段历史或往事
对历史或往事不了解的客体
以个人为主线,记录与之有关的人和事
无固定格式
演绎与重现
事件见证者
需要对事件进行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
一般为社会上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件
标题、导语、主体、
背景、结语
记录与传播
使用情境
写作内容
结构特点
作者角色
针对对象
写作功能
对某一事件不知情的客体
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