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7 09:0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7张PPT)
第21课 敌后战场的抗战
新知讲解
1. 正面战场——平型关大捷
1. 时间
1937年9月25日
2. 地点
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平型关
3. 参战方
八路军12000余人、日军4000余人
4. 结果
八路军伤亡600余人、日军死亡1000余人
5. 地位
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次大捷
一一五师师长 林彪
6. 意义
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抗战的信心。
平型关遗址
嘉奖
八路军首战告捷,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声望,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25日一战,歼敌如麻,足证官兵用命,深堪嘉慰,尚希益励所部,继续努力,是所致盼。
蒋 中 正
抗日战场建敌后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巩固
地雷战
破袭战
地道战
麻雀战
伏击战
人民群众形式多样的游击战
革命圣地----延安
革命圣地延安它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
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 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凤凰山革命旧址位于城内凤凰山东麓。为中共中央机关1937年1月至1938年11月驻地。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城北杨家岭村,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至1947年3月所在地。中共七大曾在此召开
材料:敌后军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针对 敌人的“扫荡”和包围,广大人民群众运用智慧,广泛开展伏击战、地雷战、地道 战等游击战,打击日本侵略者,为全国人民的抗日事业作出了具有决定意义的贡献。
3.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将敌拖进持久战的泥潭
中国共产党的中流砥柱作用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关键!
———习近平
1.倡导与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抗战
2.制定持久胜敌抗战方略,驾驭战争全局
寻找历史的真相
……笠原幸雄中将……指出今后华北治安的致命祸患,就是共军。只有打破这个立足于党、政、军、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才是现阶段治安肃正的根本。
——日本防卫厅《华北治安战》
……吉原矩大佐懊丧地回顾说:“当时并未重视共军,视其为……残兵部队或抗日杂牌军相差无几之军,确信不久将可扫荡歼灭而不重视。对共产党巧妙扩张提升其势力之实态,惜未能十分认识。”
——《剑桥中华民国史》
难点解析:日军侵华政策的初步转变
思考:
材料中“立足于党、政、军、民的有机结合的抗战组织”指的是什么?
日军在华北进行“治安肃正”采取了什么政策?
成果展示:
抗战组织指抗日根据地;
日军采取了囚笼政策。
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他指出:敌强我弱,中国不能迅速战胜日本。但是,日本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是退步、野蛮的,失道寡助;中国的反侵略战争是进步、正义的,得道多助。日本是小国,经不起长期战争;中国是大国,能够支持长期战争。因此,中国既不能速胜,也不会亡国。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实行人民战争的路线,最后的胜利一定属于中国。《论持久战》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大大增强了全国人民坚持抗战的决心和信心。
新知讲解
3. 敌后战场——百团大战
1. 时间
1940年8月-1941年1月
第一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摧毁正太路交通
第二阶段(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继续破坏日军交通线,摧毁日军主要据点
第三阶段(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反击日军的报复性“扫荡”
2. 地点
冀察全境、晋绥大部分领域、热南地区
3. 主要指挥官
彭德怀 左权
“百团大战战果是巨大的……但是,胜利之中也有比较大的欠缺和问题……使敌人集中力量来攻打我们……报复性扫荡,实行三光政策……军民伤亡巨大……同时,使得蒋介石增警惕……发动皖南事变,新四军伤亡巨大……”
——《剑桥中华民国史》
延安窑洞里的朱德、毛泽东,最让人佩服之处,是他们的政治远见,他们知道在需要的时候打一场合适的仗,依我看,百团大战的政治意义远远大于他的军事意义。
——《薛岳将军的秘书——郑兴国 陈锦瑛回忆录》
合作探究:你如何看待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抗战时期中国工农红军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最大规模的战役,它打出了敌后抗日军民的声威,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在战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国民党正面战场。百团大战的胜利,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斗志,在我国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在国际上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抗战处于困难、妥协投降空气甚浓的时候取得重大胜利的,具有重大的军事和政治意义。它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进一步减轻了华中正面战场的压力;极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气,百团大战的捷报传开之后 ,举国上下一片欢腾,报社电台相继发表社论、社评,备地纷纷举行祝捷会、庆功会,群情振奋,增强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共产党、八路军的声威,揭破了八路军“游而不击”等谎言,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争取抗战胜利的希望所在。(《中国抗日战争全史》)
百团大战的历史意义
山高路远坑深,
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
唯我彭大将军!
---毛泽东
“这次战役大大提高了华北人民群众敌后抗日的胜利信心,对日寇当时的诱降政策以及东方慕尼黑阴谋以很大打击,给蒋管区人民以很大兴奋。此役也给了投降派又一次打击,提高了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的声威,打击了国民党制造所谓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谣言。”(彭德怀)
“经过长时间的筹划,朱德和彭德怀在1940年8月初发布最后命令,对日军展开百团大战。……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一百团人打击了日军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
“查顽敌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之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痛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与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卫立煌1940年8月26日、28日致电朱德)
“宜昌战后三个月,各线无大战事,战况的沉闷在日军方面照例是整理补充,以备下一次攻势,在我们方面,也是在观望日军的动向,针对日军的企图,以从事新的部署,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了北方的捷音。”(《大公报》 1940年9月5日)
各界对百团大战的评价
淞沪、太原会战
徐州、武汉会战……
课堂小结:全民族抗战
1937年
1938年
1939年
1940年
1941年……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平型关大捷
抗日根据地 百团大战……
坚持
坚决
相互
配合
构成
整体
抗战胜利
课堂练习
1.抗日战争中,在“彭大将军”的指挥下,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 )
A.平型关大捷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淮海战役
2.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人是( )
A.杨靖宇 B.彭德怀 C.佟麟阁 D.赵登禹
A
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