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六年级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共6页,两个大题20个小题,考试时间60分钟。
2.答题前请将答题纸上的考生信息项目填写清楚,然后将试题答案书写在答题纸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书写,规范答题;考试结束,只交答题纸。
一、 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写在答题纸的答题栏内)
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也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理活动课上,某同学制作了一个简易地球仪(右图)。读图,完成1~3题。
1.下列关于地球和地球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B.沿赤道环地球一周需要走4万千米
C.地球仪上有连接南北两极的纬线
D.假如给地球做外衣,最少需要5.1亿平方千米的布料
2.右图所示地球仪上,符合“东半球、中纬度”条件的地点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下列与图中60°W共同组成经线圈的经线是
A.60°E B.180° C.120°E D.120°W
4.下图表示地球上太阳光照射情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四幅图示中正确的是
5.我国神舟十二号飞船乘组三名航天员“出差”三个月后,于北京时间2021年9月7日13时34分成功着陆内蒙古自治区东风着陆场,着陆点中心地理坐标为(100.07°E,41.62N).读图分析,东风着陆场位于甲、乙、丙、丁四地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021年5月6日,首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在海南省海口市开幕,来自约70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00企业参展。小明同学想了解各参展国的位置,他选用了“世界地形图”。
家住北京的玲玲同学,想知道怎祥乘坐公交前往国家博物馆看相关展出,她选用了“天津市交通图”。
小军同学去济南探访姑妈,他选用了“山东省政区图”.
兰兰同学到了“北京动物园”, 想去看熊猫,她选用了“北京 动物园导游图”。读以上资料,完成6~8题。
6.四位同学中,地图选用正确的是
A.小明 B.玲玲 C.小军 D.兰兰
7.若材料中四幅地图的图幅大小相等,则
A.世界地形图,比例尺最小,表示范围最大,表示地理事物最简略
B.天津市交通图,比例尺最小,表示范围最小,表示地理事物最简略
C.山东省政区图,比例尺最大,表示范围最小,表示地理事物最详细
D.北京动物园导游图,比例尺最大,表示范围最大,表示地理事物最详细
8.以下图例是玲玲从“天津市交通图”上描画下来的,她识别错误的是
泰安市某学校六年级同学在地理课上分组开展了“等高线地形模型制作”实践活动,并进行了专题研究。读图,完成9~11题。
左上四幅图是同学们用橡皮泥制作的等高线地形模型,其中与右侧等高线图相符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10.左上四幅图共同缺少的地图要素是
A.方向 B.比例尺 C.图例 D.大小
11.右图中地形部位有一处标注错误的是
A.山脊 B.鞍部 C.山谷 D.陡崖
马里亚纳海沟深达11034 米,号称世界第四极”。2020 年11月10日,中国研发的万米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在马里工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 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下图为探索过马里亚E纳海沟的门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2-13题。
12.马里亚纳海沟位于
A.太平洋
B.大西洋
C. 印度洋
D.北冰洋
13.探索过马里亚纳海沟的国家
①均不临印度洋 ②均为北半球的国家 ③均位于亚欧大陆上 ④均被北回归线穿过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沧海桑田,既反映了海陆变迁的事实,也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自然现象中,能够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①印度曾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洪水一个月后退却
②喜马拉雅山岩石中有海洋生物化石
③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发现了人类活动的遗迹
④南极大陆没有森林分布,地底却分布着万顷煤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5.右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A.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B.甲、丙两大洲的距离不断缩小
C.鸵鸟具有长途飞行力
D.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为一体
二、综合题
16.经纬网地图是区域认知的工具,是学习区域地理的基础。读经纬网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点的经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D点在B点的_____________方向。
(3)图中C点位于南、北半球中的_________半球,D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______半球。
(4)按照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甲图中A、C两点均位于_____________纬度;按照五带
的划分,乙图中B点位于_____________带,B、D两点四季分明的是_____________点。
17. 学习《地球的运动》后,老师组织了测量日影变化规律的实践活动。请结合实践过程和你的学习经历,回答下列问题。
活动材料: 2米长的竹竿1根、测量尺1个、绘图工具1套。
活动1:晴朗的日子,分别在日出后、9点、12点、15 点、日落前测量并记录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
(1)一天中竹竿影子的长短不断发生变化,此现象与地球的_____________(运动)有关。
(2)冬季,同学们经常在室外玩踩影子游戏。如果仅考虑影子长短因素,最容易被对方踩到影子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
A.8:00 B.10:00 C.12:00 D. 14:00
活动2:某组同学在夏至日和冬至日前后,测量并记录正午竹竿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绘制了A、B图(图甲)。
(3)根据你的经验判断,A图测绘的时间应该是___________(夏至日/冬至日)前后。
(4)图乙为泰安市某校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图丙为地球公转示意图。当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最小时,地球位于图丙中的___________处。一年中, 教学楼正午日影范围大小的变化是由地球的___________(运动)引起的。
(5)房地产开发中,为了保证后排房屋的采光,必须考虑前后楼南北方向上的楼间距。读图丁可知,楼间距的设计应该参考___________(冬/夏)季的光照情况。
(6) 2021年11月10日,学校期中考试这-天,泰安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___________。
18.香山红叶是北京最浓的秋色。下图示意 香山局部等高线地形,读图回答问题。
(1)读图可知,该区域东部地区主要的地形类型是___________。
(2)景点“落后身”所处的地形部位是__________。沿线路①登山,碧云寺到落后身与落后身到香炉峰距离基本相同,但后半段用时较长,从地形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____。
(3)乘坐索道下山的行进方向是__________,索道上站与下站的相对高度最有可能是下列选项中的__________(填字母)。
A.290米
B.340米
C.390米
D.430米
(4)东门与北门的图上距离约2厘米,两地间的实地距离是__________米,①②③三条登山线路中欣赏红叶的最佳线路是__________。
19.读东西半球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据图可知,东、西半球中陆地面积比例较高的是________半球。
2)图中赤道穿过的大洲名称: B_________。
(3) _________运河是A洲和B洲的分界线。C、D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____运河。
(4)刚果盆地位于.________洲(填字母和名称)。
(5)七大洲中,被南极圈穿过的大洲是________(填字母和名称)。
(6)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________。
20.2020年5月27日,我国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成动登上珠穆的玛峰。12月8日,基我国和尼泊尔共同宣布珠穆朗玛峰最新“身高”为8848.86米,比上一次测量“长高”了4.43米。读世界部分地区板块构造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拔8848.86米是珠穆朗玛峰峰顶高出的________垂直距离。
(2) 图中丙是________板块,根据图中乙、丙两板块的运动形式推测,红海的面积
在不断________. (扩大/缩小)。
3)图中山脉①为________,该山脉的珠穆朗玛峰在“长高”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
(4)有人预言,几千万年后,图中②海域会消失,欧洲与非洲将连成块大陆,你认同这个说法吗 说明你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我国也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发生时,下列自救措施中,不合理的是________(填字母)。
①楼层较高时,躲在狭小的空间,或躲在坚固的家具下或旁边,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
②楼层较低时,迅速离开房屋到户外空旷处
③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
④在人群集中的公共场所,要冷静行动,听从指挥,有组织地撤离
⑤发现有电梯时,迅速乘坐电梯逃离
A.①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021---2022 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六年级地理试题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C D C C B B A B B C C A A B D
二、综合题(共35分)
16.(7分)(1)40°S, 170°W
(2)西北 (3)南 东
(4)中 热 D
17. (7分) (1)自转 (2) A (3)冬至日 (4)①(夏至日) 公转 (5)冬 (6)昼短夜长
18. (7分) (1)平原 (2)山谷后半段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
(3)西南向东北(向东北;东北) C
(4) 800 ③
19. (7分) (1)东 (2)南美洲 (3) 巴拿马 苏伊士 (4) C非洲 (5)南极洲
(6) G印度洋
20.(7分)(1)海平面 (2)印度洋 扩大 (3)喜马拉雅山脉板块的碰撞挤压(或甲板块和丙板块的碰撞挤压或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碰撞挤压) (4) 认同。因为②海域两侧的板块相向(相对)运动,两大板块不断靠近,直至发生碰撞,陆地隆起,海洋消失(5)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