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测试卷
一、单选题(共15小题)
1.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2.氢氧化铝作为阻燃剂受热分解时吸收热量,同时生成耐高温的氧化铝和大量水蒸气,起到防火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反应吸热,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B. 生成氧化铝覆盖在可燃物表面,隔绝空气
C. 生成大量水蒸气,降低可燃物周围氧气的浓度
D. 反应能够降低温度,可燃物不易达到着火点
3.甘肃电网新能源装机容量已达1415.29万千瓦,跃居全国首位。下列不属于新能源的是( )
A. 煤
B. 风能
C. 太阳能
D. 地热能
4.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化石燃料,下列关于化石燃料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石油是一种化工产品
B. 将石油分馏可得到多种产品
C. 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制得焦炭
D. 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
5.下列环境问题与防治措施说法合理的是( )
A. 酸雨——将燃煤锅炉烟囱加高
B. 白色污染——废弃塑料袋焚烧处理
C. 雾霾——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
D. 水体富营养化——禁止使用化肥
6.善于梳理化学知识,能使你头脑更聪明。以下有错误的一组是( )
A. 选项A
B. 选项B
C. 选项C
D. 选项D
7.下列处理事故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B. 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
C. 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D. 浓硫酸溅到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
8.生活中处处蕴含着化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泼灭
B. 碳酸氢钠能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C. 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雾”
D. 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在用途上没有区别
9.古代人有在元宵节燃放孔明灯(如图)祈福的风俗。孔明灯燃气的火焰温度可达300℃,但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却没被点燃的原因是( )
A. 灯罩的材料不是可燃物
B. 灯罩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 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 风将热量吹散后纸质灯罩的着火点降低了
10.下列标志属于物品回收标志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1.燃料的不充分燃烧所引起的主要后果有( )
①产生温室效应②能源的浪费③环境污染④锅炉爆炸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12.石油没有固定的沸点,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 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 )
A. 单质
B. 混合物
C. 纯净物
D. 有机化合物
13.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的污染的方法是(填序号) ( )
①开发氢能源;②植树造林;③带呼吸面具;④使用电动车.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4.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B.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C. 现象①②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D. 现象②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5.下列关于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和原理解释均正确的是( )
A. 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可以减少SO2气体的排放
B. 大气污染物主要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等
C. 电池可分为一次电池、二次电池、二次电池只能使用两次
D. 用汽油除去衣服上的油污,是利用了汽油的乳化功能
二、填空题(共3小题)
16.节假日,同学们打算到郊外野炊,请回答下列与野炊有关的问题:
(1)野炊时同学们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铁锅的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导电性 B.导热性 C.延展性
(2)引燃“灶”火后,如果往“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灶火”反而燃烧不旺,且产生很多浓烟,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及时用水把火熄灭,其主要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化学课上我们曾经观察过如图所示的实验.
(1)实验中,铜片上的白磷很快燃烧,其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2)该实验主要利用了铜片良好的 性,燃着的白磷熄灭后,去掉铜片上的白色固体,可看到铜片表面变黑,该黑色物质是 (填化学式)。
(3)烧杯中的水在实验中没有起到的作用是 (填序号)。
A.作反应物 B.隔绝空气 C.升高温度.
18.2014年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是“向污染宣战”。从近来经常发生的雾霾天气看治理污染刻不容缓。
(1)酸雨是指pH小于5.6的降水。煤燃烧时排放出__________、__________(写化学式)等污染性气体,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水,会形成酸雨;
(2)PM2.5是指大气中微粒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下列物质中不会形成PM2.5的是__________。
A.焚烧秸秆 B.汽车尾气排放 C.太阳能发电
(3)“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做法中不符合“低碳”要求的是_______
A.节约纸张 B.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 D.尽量乘坐公交车
答案解析
1.【答案】D
【解析】汽油的密度比水小,浇水,汽油也会在浮在水面上继续燃烧。
2.【答案】A
【解析】着火点是物质本身固有的属性,不能随着时间、地点、外界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3.【答案】A
【解析】煤属于化石能源,不可再生。风能、太阳能和地热能都是新能源。
4.【答案】A
【解析】生活在古代海洋中的动植物死亡后沉积在海底并被沙泥所覆盖,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石油,石油不是化工产品。
5.【答案】C
【解析】将烟囱加高不能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不能减少酸雨的形成;将废弃塑料集中焚烧,会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应使用可降解塑料或减少塑料的使用;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能减少烟尘的排放,能有效防止雾霾;为减少富营养化污染,应合理使用化肥,但不可能禁止。
6.【答案】C
【解析】C.元素是宏观概念,只有种类,没有个数,所以2N表示2个氮原子,错误。
7.【答案】C
【解析】厨房煤气管道漏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关闭阀门防止煤气继续与空气混合,开窗通风降低室内空气与煤气的混合浓度,这样做都可以防止混合气体产生爆炸,故A正确; B、电器着火应先切断电源,再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切断电源可以防止触电或火势进一步蔓延,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可以防止有水时电器发生爆炸,故B正确; C、图书馆内图书起火,立即用泡沫灭火器扑灭,泡沫灭火器会喷出大量的水,损坏图书,故C不正确; D、扑灭森林火灾的有效方法之一,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的一片树木砍掉,砍掉大火蔓延路线前的树木可使燃烧因缺少可燃物而得到控制,故D正确;故选C。
8.【答案】B
【解析】A.电器着火,首先应切断电源,为防止触电,不能用水扑灭,故选项说法错误;
B.碳酸氢钠能与胃酸中的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正确;
C.发令枪中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的白烟,而不是白雾,故选项说法错误;
D.生铁和钢都是铁合金,钢具有更加优良的性能,在生产、生活中用途更为广泛,故选项说法错误。
9.【答案】C
【解析】A.纸可以燃烧,所以纸质(着火点约170℃)灯罩属于可燃物;
B.灯罩在空气中却没被点燃原因是温度没有达到着火点,而不是没有与氧气充分接触;
C.风将热量吹散使纸质灯罩处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所以灯罩却没被点燃;
D.物质的着火点一般不能改变。
10.【答案】A
【解析】A是回收标志;B是节水标志;C是禁止烟火;D是节能标志。
11.【答案】B
【解析】燃料不充分燃烧,一方面造成能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会产生一些粉尘、CO等,造成环境污染。
12.【答案】B
【解析】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炼油厂根据石油中各成分沸点不同,将其分离开来,得到汽油、 煤油、柴油等。由此推断石油属于混合物,故选B。
13.【答案】C
【解析】控制城市汽车尾气对空气造成污染的方法有开发氢能源,使用电动车,这样可以减少汽车的使用;大力植树造林,可以吸收汽车尾。带呼吸面具只能减少污染空气对人的危害,并不能减少汽车尾气的污染。
14.【答案】C
【解析】A.现象①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所以A是错误的;B.现象②③都不燃烧,不能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C.由现象①②可得出白磷比红磷更易燃烧,即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D.现象②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5.【答案】A
【解析】A、在煤中掺入适量生石灰再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与生石灰反应,从而减少SO2气体的排放,故A正确; B、大气污染物除包括总悬浮颗粒物、PM2.5和CO2以外的二氧化硫、氮的氧化物等,故B错误; C、二次电池是充电电池,可连续充电多次使用,故C错误; D、汽油是一种良好的有机溶剂,但不具有乳化功能,故D错误。故选:A。
16.【答案】(1)B (2)枯树枝太满,使“灶”缺乏氧气,不能完全燃烧,所以“灶火”燃烧不足,产生很多浓烟 (3)降低可燃物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解析】(1)用铁锅烧饭炒菜,是利用了导热性;(2)“灶”里塞的枯树枝太满,会导致氧气不足,不能使燃料充分燃烧;(3)用水把火熄灭主要是降低可燃物的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17.【答案】(1)4P+5O22P2O5; (2)导热,CuO; (3)A
【解析】(1)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故填:4P+5O22P2O5;
(2)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能传递热量,铜片表面变黑是因为铜与氧气反应生成了氧化铜,故填:导热,CuO;
(3)在此实验中,水不是反应物,只是提供热量使白磷的温度达到着火点,故填:A.
18.【答案】(1)SO2、NO2(2) C (3)B
【解析】(1)煤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等气体,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是形成酸雨的主要气体;(2)在露天焚烧秸秆可以产生烟尘,汽车尾气中也有一些烟尘会形成PM2.5,所以A、B不符合题意,太阳能发电没有污染,不会形成PM2.5,C符合题意。(3)节约纸张,提倡使用节约技术和节能产品,尽量乘坐公交车都能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属于“低碳生活”,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属于“低碳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