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植被说课 精品课件(27张)

文档属性

名称 5.1 植被说课 精品课件(27张)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4.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5 09:16: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第五章
第一节 植 被
说课设计
2 说 教 学 目 标
1 说 教 材
3 说 教学重点与难点
5 说 教 学 过 程
4 说 学情 与 教学设计思路
一、说教材
1.凸显植被 要素重要性
2.地理环境关系密切 相互影响、变化
3.高考素材
4. 考查意图 综合思维 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
二、说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
课标要求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主要植被,说明其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学习目标
1.根据地理资料,说出主要植被类型与分类。
2.运用地理资料,掌握典型植被的分布地区、特征。
3.能够运用资料,结合典型植被,分析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4.结合区域,指导人类在城市绿化、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实践。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难点

四、说学情与教学设计思路
1.学情分析
2.教学整体设计

五、说教学过程
【导】





街 道
公 园
(8分钟)
要求:
首先阅读课本82-83页,通过对大家搜集来的植物资料,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 植被就是植物吗?植被的概念?
2.常见的植被有哪些?请列举说明。
3.如果根据人类的影响程度、植被存在的区域、植物群落类型等,可将植被分为哪几类?
【学】





【议】
【展】
1.植被概念——整体
2. 植被分类:
根据人类影响程度 天然植被:森林、草原、灌丛、荒漠等
及群落类型 人工植被:人工经济林、粮作植被等
根据存在区域 陆地植被: 绝大部分
海洋植被
【评】
(15分钟)
要求:
首先阅读课本84-87页图文资料,标注重点,结合地图册34-35页植被分布与景观图,共同完成拼图活动,并理解记忆以下问题:
1. 不同类型植被主要分布区、对应气候及植被的显著特点。
2.植被特征除了受气候影响外,还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3.人类活动导致植被分布区域、类型、数量等发生了哪些变化。
【学】





【学】
【学】
【学】
【议】()
大比拼,看谁又快又对!
【展】
森林类型 典型分布
地区 对应气候 气候
特点 植被特征
热带
雨林 亚马孙流域
刚果盆地
印度尼西亚 热带雨林气候 全年高温,降水多 ①全年生长、开花
②深绿色,种类丰富、垂直结构复杂
③有板根、茎花等
常绿
阔叶林 亚热带季风和亚热带湿润气候 夏季
冬季 ①常绿,花期集中于春末夏初
②垂直结构较简单
落叶
阔叶林 中国北方、西欧地区
温带季风季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夏季
冬季 ①叶片宽阔
②秋冬季落叶
亚寒带
针叶林 俄罗斯、
加拿大 夏季
冬季 ①叶片多为针状
② 松杉类植被为主
大比拼,看谁又快又对!
【展】
类型 典型分布
地区 对应气候 气候特点 植被特征
热带草原 非洲大部
巴西高原
澳大利亚南北部 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 ①干季草类枯萎
②湿季草类茂盛
③有少量树木
温带草原 中国西北、中亚地区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 ①草类冬枯夏荣
②有少量矮灌木
热带荒漠 西亚和北非、
澳大利亚内陆
热带沙漠气候 全年炎热干燥 ①以荒漠为主
②生物少,单峰驼
温带荒漠 中国西北、中亚地区 冬冷夏热,降水稀少 ①以荒漠为主
②双峰驼
(18分钟)
要求:
首先阅读课本85-86页红树林图文资料,以及学案西双版纳植被资料,思考完成以下问题:
1. 结合红树林植物特点,分析说明其适应的环境条件。
2.说明红树林对海岸地区生态环境的意义。
3.解释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形成的原因。
4.西双版纳作为我国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当地政府近年来采取“退胶还林”政策。根据材料二、材料三试分析其原因。
【学】





材料1
【学】
材料2:
西双版纳 傣族自治州位于云南省南部。植物种类占全国的1/6,动物种类占全国的1/4,森林覆盖率80.8%。是中国第二大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大叶种茶的原生地、普洱茶的故乡,西双版纳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于世。左图为西双版纳多层经济林模拟图,右图为西双版纳森林景观。
【学】
材料3:
西双版纳是我国为数不多的橡胶林地主要分布区之一,但近年来当地政府采取了“退胶还林”的政策。下表示意1980~ 2010年西双版纳某地橡胶林面积和不同坡度(微坡、缓坡、陡坡)分布面积百分比。
【学】
植被与环境关系
1、植被与各要
素之间 :
【评】


气候
水文
土壤
地形
①热量②光照 ③降水④风向等
调节温差、增大空气湿度等
垂直分异
减少侵蚀地貌
肥力、盐分含量等
植被丰富,保持水土
水分充足,植被丰富
涵养水源,影响下渗
2.植被与环境(整体)
由于植物生长对自然环境长期的依赖作用, 使植物产生某些适应性与其生长环境保持统一,对自然环境往往有明显的指示作用。比如,本活动中的红树林反映了土壤盐分大、海水周期涨落的特征。因此植被是自然环境的主要标志。
【评】
3.人为植被破坏对自然环境的不利影响
【导】
下图是非洲赞比西河流域水系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
(1)该流域的气候特点
之一是(  )  A               
A.终年炎热
B.冬暖夏凉
C.终年寒冷
D.冬冷夏热
(2)该流域气候干湿
季分明,典型树种为适应干旱而形成的显著特征有(  )B
A.根系不发达    B.叶质坚硬,树皮厚
C.板状根大,树干长 D.叶面宽大,多气孔
【固】
下图示意日本本州岛部分地区樱花初放日期,完成3-5题
3.导致该岛滨海地区樱花初
放日期自南向北变化的主要
因素是( )A
A.太阳辐射 B.地形
C.土壤 D.降水
4.导致N地樱花初放日期
比M地早的主要因素是( )
A.洋流 B.地形 A
C.土壤 D.降水
5.导致P地樱花初放日期比M,N地晚的主要因素是( C)
A.太阳辐射 B.洋流 C.地形 D.降水
【固】
2017年12月5日,位于我国河北北部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获得2017年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2018年暑期,小明到塞罕坝旅行。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塞罕坝主要是人工林场,曾经为“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初期造林成功率很低,该地年降水量约为400—600毫米,地处典型的草原和森林交错带,生态景观十分丰富。在游览某景点的途中,小明发现某处的谷地长草,而坡地长树,这让他非常疑惑。6-7题:
6. 推测该处景观“谷地长草,坡地长树”的原因是( )B
A. 谷地热量较差 B. 谷地夏季易涝 C. 谷地降水较少 D. 地形不便植树
7. 塞罕坝初期造林成功率很低的主导因素为( )C
A. 热量 B. 降水 C. 土壤 D. 地形
【固】
课堂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