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课件9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三第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课件9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2-09-23 17:1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1.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可
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3.掌握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
规律。
1.小组内交流预习成果,提问主干知识。
2.找出本节的重点、难点和疑点首先组内解决。
3.组内无法解决的问题由组长负责记录和反馈。
鲁尔区工业化历史的纪念碑关税同盟矿区
请看图并用简练的语言总结鲁尔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德国
从瑞典等国进口铁矿石到荷兰鹿特丹,再经过莱茵河运到鲁尔区
通过陆上交通就近从法国洛林铁矿进口
离铁矿区近
鲁尔区发展的有利条件
【小结】
有利条件
1.地处欧洲 字路口,地理位置优越
5.丰富的 炭资源
3.水陆 通便利
6.离 矿区近
2. 源充足
4. 场广阔
“是谁的教室没铁?”






关于鲁尔工业区优势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丰富的煤炭
B、充足的水源
C、优质的铁矿
D、便捷的交通
C
学以致用
鲁尔区的工业部门有哪些? 各工业部门与当地资源间有何关系?鲁尔区的生产结构又有何特点?
煤炭资源
C
B
E
运入铁矿石
A
D
1.在丰富的_____资源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经济结构以______为主,_____、_____为主
导产业.
煤炭
重工业
煤炭
钢铁
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煤炭、钢铁工业从巅峰跌入低谷,大量工厂关闭,工人纷纷失业。危机之中,鲁尔区被迫走上了转型之路。
比比皆是的焦炭工厂不断冒着黑烟,铸造厂也不停排出红褐色的污水,还有飘浮在空气中的悬浮粒子,使得户外一切东西都蒙上一层黑灰。洁白的衣物穿出门去,不一会儿便成为灰色。红瓦白墙,绿草如茵的家园,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沿岸化学工厂林立的莱茵河,更有如一道被六万多种不同化学药品调成的鸡尾酒。 ——德国作家海因里希·伯尔1958年形容魯尔区
合作学习
组别 任务
A 结合课本58页第二段和补充材料(图1~图4),分析鲁尔区煤炭、钢铁等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B 结合课本59页内容和补充材料(图5~图6)分析传统产业衰落的应对措施。
试分析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1.煤炭能源地位下降
2.开采深度加大,人工成
本过高
每炼一吨钢铁需要的煤炭变化(单位t)
年份
1800
1900
1985
煤炭
4
2
0.75
煤炭工业衰落
3.新技术炼钢耗煤量降低
时间 德国钢产量 世界钢产量 全球需求量
1940年 3180万t 1.4亿t 约2亿t
1970年 5 940 万t 6亿t 约5亿t
4.世界性钢铁过剩
钢铁工业衰落
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
煤炭资源
运入铁矿石
传统产业衰落的原因
(1)合并煤炭、钢铁工业,减少企业数量,扩大企业规模。
(2)调整工业布局:钢铁工业日益集中到西部
(3)发展新兴工业(汽车\电子\石油加工)
煤炭工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重视发展第三产业
鲁尔区产业人数的变化
传统产业衰落 原因 煤炭工业 煤炭能源地位下降,资源减少成本上升,技术发展炼钢耗煤量减少
钢铁工业 煤炭成本上升,提高钢铁成本;产钢出口钢国家增多,钢替代品广泛应用导致世界性钢铁过剩
其它工业 主导产业煤炭、钢铁工业衰落导致机械、电力、化工等产业衰落
措施 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多元化 对煤炭、钢铁等传统工业实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政府积极改善鲁尔区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
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
环境恶化 原因 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产业结构以重化工业主,经济的快速发展
措施 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整治河流,在鲁尔河上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和污水净化系统
控制大气污染,全区建成烟囱自动报警系统,企业建设废气和灰尘回收装置
加强环境管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美化环境,提高生活质量,大规模植树造林
鲁尔大学
埃森工业学院
作为旅游资源的钢铁工业遗址
今日的鲁尔河畔
鲁尔工业区
兴旺
衰落
整治
区位优势
原 因
措 施
知识小结
依靠优势谋发展
面对问题找方法
因地制宜


石油
学以致用
考察鲁尔,振兴东北
任务要求:
1.根据本节课所学知识提出问题。
2.组内讨论问题答案。
3.每组推选新闻发言人上前台展示。
Press Conference
(1)①煤炭资源、水资源丰富;②海洋运输;③劳动力素质较高。
(2)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保护生态环境。
(3)工业发展迅速;利用外资,产品大量出口;受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交通便捷。
1.D 2.B 3.C 4.A
5.(1)煤炭 水源 交通 市场
(2)石油 煤炭 煤炭(或钢铁) (3)ABC (4)CD (5)植树造林 建立治污设施 改组污染严重的企业 (6)土地 石油 铁 森林
(7)水资源短缺 能源短缺
(8)改变单一的重工业结构(或发展新兴工业,第三产业);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技术改造;治理污染;引进民间资本;政府支持等
1.阅读课本62~63页内容,完成学案60~61页的自主预习和预习自测。
2.搜集相关资料,尝试分析我国南水北调三条线路的优缺点。
3. 用图示法预习南水北调的深远影响。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