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遂宁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1八上·高州月考)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2.(2021八上·峄城月考)“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3.(2021·遂宁)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关联信息判断,中间空白框内应填(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4.(2021·遂宁)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5.(2021·遂宁)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 B.
C. D.
6.(2021·遂宁)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时任遂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坡村与几名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B.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7.(2021·遂宁) “图说世界改革史”活动中,张成在某博物馆网站上发现了如下文物图片。这一图片可用于介绍明治维新哪一举措( )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8.(2021·遂宁)“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9.(2021·遂宁)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
A.诺曼底登陆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意大利投降
10.(2021·遂宁)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结构,推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比重显著增加的重要因素是( )
A. 杜鲁门主义推行 B.欧洲一体化发展
C.美国军事订货刺激 D.欧盟的建立
11.(2021·遂宁)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人民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
B.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在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D.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12.(2021·遂宁)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只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共同护佑世界各国人民的康宁。下列还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的问题和挑战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口过快增长 ③淡水资源丰富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3分,第14题13分,共26分)
13.(2021·遂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苦难中铸就辉煌】
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探索中收获成功】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失误后拨乱反正】
材料三:
【奋斗后赢得未来】
材料四:2021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材料五: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下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摘抄材料原文不得分)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征途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和邓小平领导下分别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什么道路?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并回答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胸怀祖国、坚韧不拔、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普遍赞誉。请你写出人们对图1、图2科学家的赞誉称号?并回答图3中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了怎样的科学成就
(5)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14.(2021·遂宁)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材料三: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材料五:
材料六: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材料一中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分析该事件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2)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作品中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思潮?
(3)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并回答“孟德斯鸠学说”在美国得到贯彻的法律文献?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引起材料中“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的直接因素?
(5)战争是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图反应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请根据提示信息,填出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6)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 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此后,百年时间里,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故D符合题意;
ABD都是传统课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明确鸦片战争的影响即可作答。
2.【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他们利用中国的工人和原料,在中国制造,再卖给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外国列强在中国设厂,这是《马关条约》规定的: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不符合题意;
D.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题干信息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3.【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建立起众多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位革命准备了条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取得了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思想解放,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4.【答案】D
【知识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不符合题意;
B.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不符合题意;
C.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识记这些口号出现的时间、背景等。
5.【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辽沈战役,从备选项来看,选项A是辽沈战役形势图,选项B是平津战役形势图,选项C是淮海战役形势图,选项D是台儿庄战役形势图,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辽沈战役,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来分析备选项,看懂这些形势图是哪次战役回答。
6.【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不符合题意;
B. 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这种做法,使得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对生产的农产品的支配权,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出巨大的生产热情,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A.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允许土地进行自由买卖的地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不符合题意;
D.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8.【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是要对原有的制度进行调整,这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不符合题意;
C. 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不符合题意;
D.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答案】A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作战,经过战斗,登上法国的诺曼底,开始从西部向东进攻德军,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险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斯大林格勒战役,不符合题意;
C.莫斯科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D.意大利投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10.【答案】B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A.杜鲁门主义推行,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1年,西欧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中只占21% ,到了1970年,增加到2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增加是因为二战后,欧洲国家开始联合起来,组建了欧共体等组织, 欧洲一体化发展 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美国军事订货刺激 ,不符合题意;
D.欧盟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11.【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A. 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人民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 ,不符合题意;
B.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 ”,按照这一标准来分析备选项,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在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属于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对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的定义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2.【答案】C
【知识点】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出现了众多的全球性问题,比如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过快增长,土地荒漠化等,这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题肢回答,注意细心分析题肢。
13.【答案】(1)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
影响: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图1:“两弹元勋”;图2:“杂交水稻之父”;图3: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知识点】红军长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等艰难险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革命战争时期,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毛泽东率领军队到达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引发了严重困难;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图2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图3是屠呦呦,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谈认识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故答案为:(1) 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
影响: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 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 图1:“两弹元勋”;图2:“杂交水稻之父”;图3: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时间,再结合对这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的识记回答,注意灵活运用;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识记出人物,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相关知识,这就是基础知识,关键是识记出人物;
(5)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4.【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积极影响: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人文主义
(3)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或美国1787年宪法。
(4)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两次科技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5)①协约国;②两极格局
(6)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左右,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发现了美洲大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圣母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这体现出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英国“全新的政体”是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 ,在1787年宪法或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到贯彻实行;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引起材料中“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的直接因素是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两次科技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二战后,北约和华约成立,标志着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故答案为:(1) 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积极影响: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人文主义
(3) 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或美国1787年宪法。
(4)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两次科技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5) ①协约国;②两极格局
(6)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不要死记硬背;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结合一起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回答,注意容易认为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示意图含义,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6)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登录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 助您教考全无忧
四川省遂宁市2021年中考历史真题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2021八上·高州月考)19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 )
A.加强军队建设,巩固清朝统治 B.大力发展教育,更新传统文化
C.维护国家统一,保护传统经济 D.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答案】D
【知识点】第一次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解析】【分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19 世纪中期,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凭借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大门,中国由此步入近代社会。这场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曾经不可一世高高在上的大清帝国一夜之间被英国人打得颜面扫地,这掀开了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史。此后,百年时间里,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故D符合题意;
ABD都是传统课题,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知识。难度适中,理解材料,明确鸦片战争的影响即可作答。
2.(2021八上·峄城月考)“我之廉价工人,彼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税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上述现象与《马关条约》哪项内容直接相关(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答案】B
【知识点】甲午中日战争与《马关条约》
【解析】【分析】A. 赔偿日本兵费白银二亿两,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里显示的是他们利用中国的工人和原料,在中国制造,再卖给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就是外国列强在中国设厂,这是《马关条约》规定的: 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 ,不符合题意;
D. 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懂题干信息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识记回答,注意看懂题干信息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3.(2021·遂宁)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根据下图所示关联信息判断,中间空白框内应填( )
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答案】C
【知识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中华民国;革命志士与武装起义
【解析】【分析】A.洋务运动,不符合题意;
B.戊戌变法,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思想广泛传播,建立起众多的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这位革命准备了条件,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取得了成功,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起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推动了思想解放,故选项C符合题意;
D.五四运动,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这样简单有效。
4.(2021·遂宁)口号是一定历史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能折射出特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情况。以下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口号,最有可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的是( )
A.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B.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C.发展才是硬道理 D.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答案】D
【知识点】南昌起义;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A. 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不符合题意;
B. 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不符合题意;
C. 发展才是硬道理 ,不符合题意;
D.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通过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发动武装起义,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故选项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识记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来分析备选项回答,这就需要学生识记这些口号出现的时间、背景等。
5.(2021·遂宁)下列四幅形势图所示的战役,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 )
A. B.
C. D.
【答案】A
【知识点】三大战役
【解析】【分析】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采用“关门打狗”战术,解放了东北全境的是辽沈战役,从备选项来看,选项A是辽沈战役形势图,选项B是平津战役形势图,选项C是淮海战役形势图,选项D是台儿庄战役形势图,故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出这是辽沈战役,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运用来分析备选项,看懂这些形势图是哪次战役回答。
6.(2021·遂宁)在安徽凤阳小岗村改革的同一年,时任遂宁市蓬溪县群利乡党委书记邓天元在九龙坡村与几名村干部达成一致意见:率先试点田边地角独立耕种,实行“包产到户”。这一做法( )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B.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C.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答案】C
【知识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解析】【分析】A. 改变了土地所有制现状 ,不符合题意;
B. 增强了企业经营活力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农村实行“包产到户”,这种做法,使得农民有了生产的自主权,对生产的农产品的支配权,这就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激发出巨大的生产热情,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削弱了农业生产能力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出现的现象,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这种现象带来的影响回答;也可以拿备选项与题干信息对照,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
7.(2021·遂宁) “图说世界改革史”活动中,张成在某博物馆网站上发现了如下文物图片。这一图片可用于介绍明治维新哪一举措( )
(明治政府颁发的地契)
A.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B.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C.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D.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答案】B
【知识点】日本明治维新
【解析】【分析】A. 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 ,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这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允许土地进行自由买卖的地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体现出明治维新时期,政府推行地税改革,大力发展近代经济 ,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实行征兵制,建立新式军队 ,不符合题意;
D. 提倡“文明开化”,向西方学习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细心观察图片,看懂图片含义,再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回答,注意看懂图片含义是解题的关键。
8.(2021·遂宁)“罗斯福无意发动一场革命,也无意为美国创造一种新的体制机构。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材料表明罗斯福新政( )
A.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
B.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C.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D.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答案】A
【知识点】罗斯福新政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相反,他是在设法医治一个资本主义社会的暂时疾病,通过护理使它恢复健康 ”,可以看出,这里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是要对原有的制度进行调整,这是资本主义内部的一次自我调节,故选项A符合题意;
B. 实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模式 ,不符合题意;
C. 放松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不符合题意;
D. 从根本上消除了经济危机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对题干信息的理解。解答时,紧贴题干信息进行理解回答,这类题目,就是要扣着题干信息理解,不要向外延伸。
9.(2021·遂宁)斯大林曾经说过:“这次行动按其计划的周密、规模的宏大和行动的技巧来说,在战争史上还从来没有过类似的先例。”它“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斯大林所说的“这次行动”是( )
A.诺曼底登陆战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莫斯科保卫战 D.意大利投降
【答案】A
【知识点】雅尔塔会议与二战胜利、性质及影响
【解析】【分析】A.依据题干信息“ 迫使希特勒德国在两个战场上同时作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4年6月,美英盟军发起诺曼底登陆作战,经过战斗,登上法国的诺曼底,开始从西部向东进攻德军,德军陷入东西两线同时作战的险境,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斯大林格勒战役,不符合题意;
C.莫斯科保卫战,不符合题意;
D.意大利投降,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信息,抓住题干中的关键语句,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
10.(2021·遂宁)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1951年和1970年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结构,推动这一时期西欧国家工业生产比重显著增加的重要因素是( )
A. 杜鲁门主义推行 B.欧洲一体化发展
C.美国军事订货刺激 D.欧盟的建立
【答案】B
【知识点】战后的欧洲的联合
【解析】【分析】A.杜鲁门主义推行,不符合题意;
B.依据题干信息,可以看出,1951年,西欧国家在世界工业生产产量比重中只占21% ,到了1970年,增加到28%,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种增加是因为二战后,欧洲国家开始联合起来,组建了欧共体等组织, 欧洲一体化发展 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故选项B符合题意;
C. 美国军事订货刺激 ,不符合题意;
D.欧盟的成立,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先依据题干信息,看出变化趋势,再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回答,注意题干中的时间,这是解题的关键之一。
11.(2021·遂宁)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人民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
B.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C.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在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D.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答案】C
【知识点】拉丁美洲独立运动;印度民族大起义;非洲独立运动与“非洲年”;拉美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
【解析】【分析】A. 18世纪末19世纪初,玻利瓦尔率领人民由北向南打击西班牙殖民者 ,不符合题意;
B. 1920年,甘地号召印度人民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不符合题意;
C.依据题干信息“ 历史事实指的是历史的真实情况,历史观点是分析历史事实的看法和态度。 ”,按照这一标准来分析备选项, 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在非洲人民反殖民主义斗争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属于对历史事实的看法,属于历史观点,故选项C符合题意;
D. 1999年底,巴拿马收回了巴拿马运河区的全部主权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题干中对历史事实和历史观点的定义来分析备选项,细心辨别比对,找到最恰当的选项回答。
12.(2021·遂宁)习近平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唯有团结协作才能应对各种全球性风险挑战,只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就一定能够共克时艰,早日战胜疫情,共同护佑世界各国人民的康宁。下列还需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的问题和挑战有( )
①全球气候变暖 ②人口过快增长 ③淡水资源丰富 ④土地荒漠化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答案】C
【知识点】现代社会的生态与人口问题
【解析】【分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全球范围内工业化的推进,出现了众多的全球性问题,比如全球气候变暖,人类过快增长,土地荒漠化等,这需要国际社会携手努力,共同应对,故选项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和识记来分析题肢回答,注意细心分析题肢。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3分,第14题13分,共26分)
13.(2021·遂宁)今年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一百周年,习主席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以下资料呈现了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一些经历,请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苦难中铸就辉煌】
材料一:在漫漫征途中,红军将士同敌人进行了600余次战役战斗,跨越近百条江河,攀越40余座高山险峰,其中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20余座,穿越了被称为“死亡陷阱”的茫茫草地,用顽强意志征服了人类生存极限。红军将士上演了世界军事史上威武雄壮的战争活剧,创造了气吞山河的人间奇迹。
——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探索中收获成功】
材料二: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江泽民《在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上的悼词》
【失误后拨乱反正】
材料三:
【奋斗后赢得未来】
材料四:2021年5月28日至30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高度重视科技事业,科技事业在党和人民事业中始终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了十分重要的战略作用。
材料五: 2021年3月18日至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举行,对于美方的“待客之道”,在首次会议的开场白中,杨洁篪严正回应,“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下图是这次战略对话后很多中国人争相转载朋友圈的一张对比图,体现了国人浓浓的民族自豪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哪些艰难险阻?(摘抄材料原文不得分)联系所学知识分析,此次征途的胜利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回答,围绕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在毛泽东和邓小平领导下分别成功探索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什么道路?
(3)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请联系相关知识指出图中A处挫折所指代的事件?并回答在B处转折性历史事件中,我们党做出的历史性决策是什么?
(4)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科学家胸怀祖国、坚韧不拔、勇攀高峰、追求卓越,在诸多领域都取得了巨大成就,赢得了人民的普遍赞誉。请你写出人们对图1、图2科学家的赞誉称号?并回答图3中科学家领导的科研团队取得了怎样的科学成就
(5)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你认为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历程的认识?
【答案】(1)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
影响: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图1:“两弹元勋”;图2:“杂交水稻之父”;图3: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知识点】红军长征;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前进;“文化大革命”;“两弹一星”;袁隆平及杂交水稻;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理论;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 红军将士在“漫漫征途”中克服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等艰难险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红军长征的胜利, 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革命战争时期,针对中国的实际情况,毛泽东率领军队到达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探索出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提出了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我国出现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结果引发了严重困难;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会议做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一是邓稼先,被誉为“两弹元勋”,图2是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图3是屠呦呦, 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从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到如今外交上的“霸气回应”,中国外交底气显著增强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谈认识属于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故答案为:(1) 艰难险阻: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环境恶劣。
影响: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播下了革命种子,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2) 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3) A处挫折:“大跃进”或人民公社化运动;B处决策: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
(4) 图1:“两弹元勋”;图2:“杂交水稻之父”;图3:发现了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
(5) 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
认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路是艰难曲折的;中国共产党是在不断探索奋斗中发展壮大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解答时,细心读材料,从材料中找出关键语句,对这些语句进行概括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对课本上基础知识的准确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这类知识点,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
(3)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出时间,再结合对这一时间点发生的事件的识记回答,注意灵活运用;
(4)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识记出人物,再结合所学知识识记相关知识,这就是基础知识,关键是识记出人物;
(5)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第二问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14.(2021·遂宁)变化是世界历史发展的常态,存在着一个从不断的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人类文明就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得到丰富和发展的。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直到公元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成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二:文艺复兴运动前,欧洲绘画雕塑中的圣母神态安详、神圣,少有人间之情。而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的作品《哀悼基督》中,圣母是一个容貌端庄、美丽的母亲,她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
材料三:英国革命的最大成果,也是它在现代民主政治创制试验方面的最大成就,就是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政体……美国革命的首创性在于……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四:观察下图,16—20世纪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与此同时,世界也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世界历史的内容越来越丰富,世界似乎“变”得越来越“大”。
材料五:
材料六: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四中全会中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材料一中重大变化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并分析该事件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有哪些?
(2)文艺复兴时期米开朗琪罗作品中圣母形象的变化反映了当时的什么社会思潮?
(3)根据材料联系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全新的政体”是什么?并回答“孟德斯鸠学说”在美国得到贯彻的法律文献?
(4)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概括引起材料中“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的直接因素?
(5)战争是推动国际格局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上图反应了两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及相关的影响因素。请根据提示信息,填出①②处对应的内容。
(6)面对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如何把握机遇,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答案】(1)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积极影响: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人文主义
(3)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或美国1787年宪法。
(4)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两次科技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5)①协约国;②两极格局
(6)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知识点】文艺复兴;新航路的开辟;君主立宪制与《权利法案》;华盛顿与美国独立战争;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及影响;三国同盟与三国协约;“北约”与“华约”的对峙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500年左右,欧洲人进行新航路开辟,发现了美洲大陆,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航路的开辟, 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依据材料二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圣母的表情和美是生动的,这体现出文艺复兴运动中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3)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英国“全新的政体”是 经过资产阶级革命后确立的君主立宪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学说 ,在1787年宪法或美国1787年宪法中得到贯彻实行;
(4)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引起材料中“16—20世纪‘地球由大变小’”的直接因素是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两次科技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5)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前,形成了同盟国和协约国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二战后,北约和华约成立,标志着美苏争霸两极格局形成;
(6)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如: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故答案为:(1) 事件:新航路的开辟;
积极影响: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欧洲与亚洲、非洲、美洲之间的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世界的观念也从此逐步确立起来。
(2)人文主义
(3) 君主立宪制;1787年宪法或美国1787年宪法。
(4) 两次工业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两次科技革命推动或交通运输工具的革新)。
(5) ①协约国;②两极格局
(6) 加强国际合作交流,努力发展经济;推动科技创新,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进一步增强我国综合国力:积极参与国际事务,致力于构建公平、公正的国际秩序;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理念,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
【点评】(1)本题的第一问,考查学生的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抓住材料中的时间等信息,把它和课本所学知识结合进行分析回答;第二问是考查理解识记,解答时,在第一问的基础上,结合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回答;
(2)本题考查理解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回答;
(3)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识记,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理解识记回答,不要死记硬背;
(4)本题考查概括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两者结合一起进行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概括回答,注意容易认为是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5)本题考查运用能力。解答时,依据材料信息,看懂示意图含义,再结合对基础知识的准确记忆回答;
(6)开放性题目,言之成理即可。
二一教育在线组卷平台(zujuan.21cnjy.com)自动生成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