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29张)

文档属性

名称 3.3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课件(29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5 10:52: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9张PPT)
由中央电视台牵头,联合大湄公河次区域柬埔寨、老挝、缅甸、泰国、越南五国国家电视台合作摄制的大型纪录片。这样一条伟大而又迷人的河流,并非从一开始就这样壮阔的。我们将对这条河流进行宏观审视。
电影《湄公河行动》一开场就提到了在2011年10·5湄公河惨案发生后,中国、老挝、缅甸、泰国四国在北京签署《关于湄公河流域执法安全合作的联合声明》,,,
3.3 探秘澜沧江—湄公河流域的河流地貌
核心素养
1.区域认知: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描述不同河段河谷形态的差异。
2.综合思维:以澜沧江—湄公河为例,说明冲积扇和三角洲的位置、形态和成因的差异。
3.地理实践力:观察湄公河支流的曲流和牛轭湖,说明其形成和变化的规律。
4.人地协调观:与同学讨论不同河段河流作用的特点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某流域地貌模型示意
1.发源于 ,
2.在我国境内称为 ,
3.流经 省区,
出中国国境后被称为 ,
经 等国家, 注入 ,是亚洲 。
一、澜沧江-湄公河概况
唐古拉山
澜沧江
青海、西藏、云南
湄公河
越南、老挝、泰国
南海
第三长河
澜沧江-湄公河
不同河段的地貌,是流水作用形成的。
流水对地表岩石和土壤进行侵蚀,对地表松散物质和它侵蚀的物质以及水溶解的物质进行搬运,最后由于流水动能的减弱又使其搬运物质沉积下来,这些作用统称为流水作用。
流水搬运作用
流水堆积作用
二、流水作用
流水侵蚀作用
三、流水地貌
侵蚀地貌
堆积地貌
动手实验1:实验流水地貌的形成
实验器材:泡沫箱、沙土、水
实验目的:探究流水侵蚀、堆积作用
实验步骤:
1.用沙土堆成小山;
2.把水从山坡上方沿坡面缓慢往下倾倒
思考:
1.实验中反映了流水的哪种作用形式?分别发生在山坡还是山麓?
2.看到了哪些流水地貌?
(1)流水的侵蚀地貌
随着实验的推进,河谷的形态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观看视频)
深度更深,宽度更宽,长度更长
流水侵蚀作用
下蚀
使河变深
侧蚀
使河变宽
溯源侵蚀
使河流向源头方向变长
河流的侵蚀作用示意图
思考:流水侵蚀作用分为哪三种形式?
考一考:澜沧江-湄公河的源头和上游山区的峡谷地貌形态分别是受流水侵蚀的哪种作用形成?(72-73页)
宽浅河谷
“V”形峡谷
流水侵蚀作用发生河段及作用结果的差异
下蚀
侧蚀
侧蚀
流水携带的泥沙 ,坡度变缓,流速变慢,水量减少和泥沙增多等,使流水搬运能力减弱而发生堆积,这种作用称为堆积作用。
(2)流水堆积作用
动手实验2:演示山前冲积扇的形成
实验器材:广口矿泉水瓶、小米、大米、花生和玉米
实验目的:探究冲积扇的形成
实验步骤:
1.把书本打开倾斜40度左右斜放至桌面;
2.从矿泉水瓶中缓慢倒出大米、小米等
思考问题:
1.冲积扇的形态特征;
2.从扇顶到扇缘颗粒的分布规律;
3.说明该地貌景观的特征(形状、地势变化、堆积物厚度变化等);
4.描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1.扇形;
2.颗粒物由粗到细;
3.地形从扇顶到扇缘越来越平坦;沉积物厚度由厚变薄等
4.描述冲积扇的形成过程。
形成过程:河流流出山口,摆脱侧向约束,由于坡度变缓,河道变宽,河流流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导致大量碎石和泥沙在山前堆积,形成冲积扇
泥石流具有强烈的直进性和冲击力,较粗颗粒物在扇缘沉积。
粗颗粒物
细颗粒物
冲积扇扇顶至扇缘,沉积的颗粒物越来越细。
四、冲积扇地貌和人类活动
冲积扇土层较厚,很多被开垦为农田。聚落分布呈条带状。
冲积扇土层较厚,很多被开垦为农田。聚落分布呈条带状。
总结
一、澜沧江-湄公河概况
侵蚀地貌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流水作用
侵蚀作用
搬运作用
堆积作用
堆积地貌
课堂练习
图中各地形成的地貌类型说法正确的是( )
A.河流冲刷力乙比甲强
B.甲地多为V型河谷
C.丙地为冲积平原
D.乙地为三角洲平原
2.下图示意贺兰山东麓洪积扇的分布,除甲地洪积扇外,其余洪积扇堆积物均以砾石为主,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且主要分布在洪积扇边缘。
(1)指出贺兰山东麓洪积扇分布的主要特点,并说明原因。
(2)甲地洪积扇与其他洪积扇相比堆积物中砾石较少,说明原因。
(3)贺兰山东麓南部大多数洪积扇耕地较少,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
(1)贺兰山东麓洪积扇集中连片分布。河流、沟谷众多,流水携带的碎屑物质沉积。
(2)山地相对高度较小;河流较长。
(3)砾石多,土层浅薄(土壤贫瘠)。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