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3张PPT)
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 (上)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与元朝的统一
第 12 课 辽宋夏金元的文化
成书于元朝的《宋史》总结说:儒家思想的精髓“道”在战国孟子之后就失传了。经过宋朝道学学者的努力,儒家的“道”方才“焕然而大明,秩然而各得其所”。这种说法对宋朝儒学复兴的高度评价。图为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熹等在此讲学、辩论,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 白鹿洞书院
位于江西庐山五老峰下,是 理学传播的中心。朱熹、 陆九渊、王守仁都在此讲过学
学习聚焦
宋朝儒学复兴,其中程朱理学一派对后世影响最大。
春秋
秦朝
东汉
北宋
清初
西汉
明末
儒学兴起
儒学低潮
儒学困境
理学形成
儒学批判
中国古代儒学的演变
儒学正统
百家争鸣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三教并存
儒学复兴运动
反正统思想
一、儒学的复兴
北宋中期
从三国到五代,以阐释经书字句为主的儒家学说日益僵化,社会影响总体来说不及佛教和道教。
挖掘儒家经书的思想内涵,充分发挥儒学在强化社会伦理道德秩序、树立基本价值观方面的作用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时间
原因
目的
口号
意义
儒学复兴
重塑儒学正统地位,儒学上升为理学
道 佛 儒
理学形成
理学理论
代表:北宋程颢、程颐兄弟和南宋的朱熹(理学或道学学派)
时间: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中形成新儒学,即理学
①理学比较注重抽象思维,具有包括宇宙观、认识论、人生观在内的一套理论体系。
②认为“理”是自然界和社会的根本原则,也称“天理”。
③人生的目标,应当是“存天理,去人欲”,即通过道德修养克服过度的欲望,最终实现对“天理”的充分体验,从而达到“圣人”的精神境界。
④提出“格物致知”,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认识。
⑤理学带有客观唯心主义倾向。(唯心主义包括客观唯心主义和主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表现形式)
从南宋后期起,程朱理学受到官方尊崇,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理学影响
史料阅读
1313年,元朝宣布将儒家经书作为科举考试的基本内容,答题标准以程朱理学的解释为主。当时宰相向皇帝上奏说:
学秀才的,经学、词赋是两等。经学的是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勾当,词赋的是吟诗、课赋、作文字的勾当。自隋唐以来,取人专尚词赋,人都习学的浮华了……俺如今……专立德行明经科。明经内“四书”“五经”,以程子、朱晦庵注解为主,是格物致知修己治人之学。这般取人呵,国家后头得人材去也!
——《通制条格》卷5《学令·科举》
四书五经
朱熹对儒学教育进行了深入探索。他从早期儒家典籍《礼记》中抽出《大学》《中庸》两篇文章,加上分别记录孔子、孟子言论的《论语》《孟子》二书,合编为“四书”,并且加以注释,作为先于“五经”的儒学基础读物。
▲ 石刻朱熹自画像
东周出孔丘,南宋有朱熹;
中国古文化,泰山与武夷。
——蔡尚思(福建泉州德化人)
▲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书影
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
董仲舒
孟子
程
颢
理学大师朱熹
程
颐
理学
儒学
朱熹14岁到武夷山,直到71岁去逝,在武夷山从学、著述、授徒、生活50余年。朱子理学在这里萌芽、成熟、传播。朱熹在武夷山创办的武夷精舍等书院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书院,直接在武夷山受业于朱熹的学者达200多人,许多成为著名理学家,形成有影响的理学学派。在朱熹的影响下,历代理学家纷纷以传道为已任,在武夷山溪畔峰麓择基筑室,著述授徒,仅宋元间在武夷山创立书院的著名学者就有43位,使武夷山成为理学名山。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朱熹《劝学》
武夷书院
二、文学艺术
形式 特 点
文学 宋词 词的句子长短不等,用来配乐歌唱,根据乐谱分为不同的词牌,各有固定格式作家以豪放派的苏轼、辛弃疾和婉约派的柳永、李清照成就最突出
元曲 散曲:是一种比词更灵活、更通俗的长短句配乐诗歌体裁,更加适合市井演唱的需要
杂剧:将成套的散曲连缀在一起歌唱,辅以音乐、舞蹈、表演、道白,安排不同的角色,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故事情节。元杂剧标志着我国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等
说书 早期的白话小说,宋元城市中,说书演出非常盛行
艺术 书法 书法名家辈出,与唐朝相比更加追求个性,不拘法度
绘画 以山水画最为突出,其特点是不强调写实,注重意境和笔墨
情趣。花鸟画、人物画水平也很高
▲ 元代杂剧演出壁画
画中赵佶(宋徽宗1100 —1125年在位)自题:
秋劲拒霜盛
峨冠锦羽鸡
已知全五德
安逸胜凫鷖(fú yī)
宋徽宗赵佶,在书法、绘画方面均有高超造诣。
▲ 宋徽宗《芙蓉锦鸡图》
三、科技
“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杠杆。”
——马克思《经济学手稿》
四大发明 时间 发明者 传播者 意义
造纸术 发明 西汉 劳动人民 阿拉伯 推动世界文化、科技事业的发展
改进 东汉 蔡伦 印刷术 雕版 隋朝 —— 波斯 活字 北宋 毕昇 指南针 司南 战国 —— 阿拉伯 推动航海事业的发展
指南针 北宋 —— 火 药 唐朝 古代 练丹家 阿拉伯 推动采矿、军事发展
1.四大发明
南宋手持罗盘的陶俑
罗盘,最早文献记载是南宋,当时称“地螺”,即“地罗”,源自地盘,其作用是分度列向定北。
▲
“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则观指南针。”
——沈括《梦溪笔谈·萍洲可谈》
2.两位大科学家
①沈括所著《梦溪笔谈》记载和总结了当时的许多科技成果。
②郭守敬最重要的业绩是设计和监制多种天文观测仪器,主持全国范围的天文测量,编定新的历法《授时历》,其中测定的数据在当时世界上大为领先。
3.元朝农学
元朝农学家王祯编撰的《农书》,集南北方农业技术于一体,期中关于农业工具的记载尤为丰富
▲简仪
简仪是元朝科学家郭守敬革新浑仪,将其结构简化,精度提高,创造出的当时世界上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图中简仪为明朝铸造,现陈列于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梦溪笔谈》
沈括所著是一部涉及古代中国自然科学、工艺技术及社会历史现象的综合性笔记体著作。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评价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四、少数民族文字
民 族 文字 共同特点
辽 (契丹族) 先后创制契丹大字、小字,用以刻石立碑,还进行文学创作 都模仿汉字字形创造了本民
族文字
夏 (党项族) 西夏文通过出土文献大量保存下来,包括佛经、法律、字典,以及从汉文翻译过来的经史著作 金(女真族) 创制了女真文字,在科举中开设女真进士科,用女真文字答题 元(蒙古族) 成吉思汗命人使用畏兀儿文字拼写蒙古语,形成畏兀体蒙古文。这套文字被用于修史,其中一部分内容的汉语译本流传至今,称为《蒙古秘史》。这是游牧民族自己撰写的历史,它在史学史上具有特殊价值。 忽必烈即位后,委派藏传佛教高僧八思巴改制藏文字母,创造出一套拼音符号,既用以拼写蒙古语,也用来广泛拼写汉语等多民族语言。这也是汉语拼音化的最早尝试。 ▲ 西夏文佛经
元朝统治者希望用八思巴字“译写一切文字”,力图兼顾不同民族的语言,但对于每个具体语言就很难精确适应。因此,八思巴字在元朝灭亡后被废弃。
《蒙古秘史》在明朝初年译为汉语,当时称《元朝秘史》。其翻译方法,是将原文先用汉语加以音写,再逐词旁注汉语词义,最后分段用汉语白话意译大意。蒙古文原稿今已失传。
▲《元朝秘史》书影
▲ 元朝八思巴字《百家姓》
请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课文内容,体会程朱理学宇宙观、人生观相结合的特点,并分析它在当时受到官方尊崇的原因。
问题探究
二程、朱熹对于他们思想的核心概念“理”(有时也称为“道”)作过如下阐释: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22上《伊川杂录》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19《杨遵道录》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5《二先生语五》
天下之物,则必各有所以然之故,与其所当然之则,所谓理也。
——朱熹《四书或问》卷39《大学或问》
一理之实,而万物分之以为体……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
——《朱子语类》卷94《周子之书·通书》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70《读大纪》
学习拓展
宋代是中国古代史学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等重要成果。请搜集资料,了解两宋史学的成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对后代史学有何影响。
▲《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编年体史书的集大成之作,该书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通过战国至五代期间的1362年的史事脉络梳理,生动详细地叙述了历代帝王将相们为政治国、待人处世之道。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29年的史事。
单元小结:辽宋夏金元政治格局的演变
960年
1127年
1279年
1368年
北宋与辽、西夏的对峙
南宋与金、西夏的对峙
元朝的统一
辽宋夏金元是继三国两晋南北朝之后又一个北方民族活跃的时期:
契丹族
辽
党项族
西夏
女真族
金
蒙古族
元
(2019·全国Ⅱ卷·26)程颐诗云:“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富贵不淫贫贱乐,男儿到此是豪雄。”其体现的主旨是( )
A.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
B.人与万事万物皆同理
C.张扬自我的人生态度
D.无为而治的思想理念
链接高考
B
(2018·天津高考·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链接高考
B
(2016·海南高考·7)关羽因其忠义勇武,被世人称颂,至宋徽宗时被封为“忠惠公”,其后不断加封,到清代被封为“忠义神武关圣大帝”。这种现象反映了( )
A.关羽的个人品德决定了民众崇拜的形成
B.历代皇帝的好恶决定着崇拜关羽的取向
C.对关羽的信仰符合官方意识形态的要求
D.民众的信仰不断推高关羽“神”的地位
链接高考
C
(2016·北京高考·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链接高考
B
【练习】武夷山“朱熹纪念馆”殿前大门两侧有“接伊洛之渊源,开闽海之邹鲁”的草书楹联。该楹联的寓意是( )
A.朱熹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
B.福建是理学的发祥地之一
C.儒学开始向南方地区传播
D.朱熹继承创新了儒学思想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