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4.3物质的密度 同步练习(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1-11-16 10:28: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密度
一、单选题
1.某同学参加了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下表中记录的是该同学与其他三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的密度(注:经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考生 小梦 小满 李明 张扬
小石块的密度 2.45 g/cm3 2.52 g/cm3 2.56 g/cm3 2.60 g/cm3
A. 四位考生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g/cm3
B. 只有小满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 只有张扬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2.氧气瓶是储存和运输氧气的容器,氧气瓶抗压能力强,不易变形。若氧气瓶内氧气不断被消耗直至耗尽,下列图像能表示瓶内氧气的质量和密度关系的是( )
A. B. C. D.
3.社会上食品造假事件时有发生。小明的奶奶从自由市场上购买了一箱纯牛奶,小明想知道牛奶是否掺水.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在牛奶中掺水后,掺水含量与牛奶密度的关系如下表所示,小明取l00ml这种牛奶,测得它的质量为102.2g,则这种牛奶( )
牛奶中掺水含量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牛奶密度(g/cm3) 1.030 1.027 1.024 1.021 1.018 1.015 1.012 1.009 1.006 1.003 1.000
A. 未掺水 B. 掺水含量20%以下 C. 掺水含量20%-30% D. 掺水含量30%以上
4.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所以一种物质的密度是不会改变的。
B. 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 , 表明1米3冰的质量是0.9×103千克/米3
C. 给气不足的篮球充气,气体的质量增加,气体密度也变大
D. 宇航员把月球岩石标本带回地球,标本的质量变大
5.为了测量干玉米粒的密度,小丽首先用天平测出一些干玉米粒的质量为33g,接着用一个饮料瓶装满水,拧上盖子,用天平测出水和瓶子的总质量为128g,然后拧开瓶盖,把这33g干玉米粒全部装进饮料瓶中(玉米粒短时间内吸水可忽略不计),再次拧上盖子,擦干溢出的水,用天平测出此时瓶、瓶中的水和玉米粒的总质量为131g,由此可以算出干玉米粒的密度大约为( )
A. 0.92×103kg/m3 B. 1.1×103kg/m3 C. 12×103kg/m3 D. 11×103kg/m3
6.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 , 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 )
A. 2千克/米3 B. 4千克/米3 C. 6千克/米3 D. 8千克/米3
7.下列关于质量和密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B. 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质量减小,密度不变
C. 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半后,氧气的质量减小,密度变小
D. 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成质量增大,密度变大
8.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酒精密度=0.8×103千克/米3)混合,则该混合液的密度( )
A. 大于0.9×103千克/米3 B. 小于0.9×103千克/米3
C. 等于0.9×103千克/米3 D. 无法判断
9.为了测盐水的密度,某实验小组制定如下的实验计划: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②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以上实验步骤安排最合理的是( )
A. ①⑤③④⑥ B. ⑤①②③⑥ C. ①②④③⑤⑥ D. ⑤①②④③⑥
10.在实验室用天平和量筒测量某种油的密度,以下实验操作步骤中,不必要且不合理的是( )
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B. 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
C. 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 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11.查密度表可知,石块的密度为2.50克/厘米3。实验课时,甲、乙、丙、丁四名同学测出的小石块密度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甲同学 乙同学 丙同学 丁同学
小石块的密度(克/厘米3) 2.45 2.52 2.56 2.60
A. 四名同学的实验都失败了,因为密度表中石块的密度为2.50克/厘米3
B. 只有甲同学的数据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最接近密度表中的数据
C. 只有丁同学的数据不可以接受,因为他的数据偏差最大
D. 只要实验操作正确,数据真实,上述数据均有效
12.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黑、白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天平平衡。则制成黑、白两种球的物质密度之比为( )。
A. 3:1 B. 1:3 C. 3:2 D. 2:3
二、填空题
13.李子园牌牛奶的体积是225毫升,若测得牛奶的质量是0.27千克,则该牛奶的密度为________克/厘米3,合________千克/米3 , 表示的意义是________。喝掉一半后,牛奶的密度将________(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14.图像法是有效表述物理量的重要手段之一,如图所示,分析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图像可以得出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大小关系是________,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如图所示,一只烧杯盛满水时,称得其总质量为400g;放入一金属球溢出一部分水后,称得其总质量为900g;取出金属球后,称得烧杯和剩余水的质量为200g。求:此金属球的密度。21世纪
四、实验探究题
16.气体的密度容易受温度和压强的影响。为了测量常温常压下氧气的密度,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步骤二:往烧瓶中装入适量的二氧化锰粉末,关闭分液漏斗的活塞,并将适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倒入分液漏斗中,测出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1克。
步骤三:取一个集气瓶,用记号笔在适当位置做标记,将水注入集气瓶到标记处,用量筒测出这些水的体积为V0毫升,再将集气瓶灌满水倒扣在水槽中等待收集。
步骤四:打开活塞,滴入过氧化氢溶液,同时开始收集气体,调节集气瓶的位置,当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且刚好达到标记处,时暂停反应。
步骤五:重复步骤四,再收集9瓶气体。
步骤六:称出反应后发生装置的总质量为m2克。
(1).小明通过该实验,测得氧气的密度是 克/毫升
(2).步骤四控制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的目的是
(3).若实验装置气密性不良,会导致测得的密度值 (填偏大、偏小、无影响)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 D
【解析】【分析】根据自己对科学研究的认识分析判断。
【解答】在科学测量中,只要实验操作遵循所有的操作规范,那么测量得到的数据就是真实有效的,而分析数据得到的结论就是正确的。由于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或测量人的操作熟练程度不同,那么测量结果都会有所不同,它们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是误差,这也是客观存在的,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2.【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公式m=ρV分析判断。
【解答】氧气瓶内氧气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公式m=ρV可知,氧气的质量与氧气的密度成正比,即氧气的质量随密度变化的图像为一条通过坐标原点的斜线,故B正确,而A、C、D错误。
故选B。
3.【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牛奶的密度,然后与表格对照,确定牛奶含水量的范围。
【解答】这种牛奶的密度:;
因为1.021g/cm3<1.022g/cm3<1.04g/cm3;
所以这种牛奶的掺水量再20%~30%之间。
故选C。
4.【答案】 C
【解析】【分析】根据密度的定义、性质和质量的属性的知识分析判断。
【解答】A.密度与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例如水变成冰时密度变小,故A错误;
B.冰的密度是0.9×103千克/米3 , 表明1米3冰的质量是0.9×103千克,故B错误;
C.给气不足的篮球充气,气体的质量增加但体积不变,根据公式可知,气体密度也变大,故C正确;
D.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5.【答案】 B
【解析】【分析】首先用瓶、水和玉米粒的总质量减去玉米粒的质量得到瓶和剩余水的总质量,再用装满水时瓶和水的总质量减去剩余的总质量得到排出水的质量,接下来根据计算出玉米粒的体积,最后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玉米粒的密度。
【解答】瓶子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m剩下=131g-33g=98g;
排开水的质量:m排=m总-m剩下=128g-98g=30g;
玉米粒的体积:;
玉米粒的密度:。
故选B。
6.【答案】 A
【解析】【分析】无论钢瓶内有多少氧气,它都会充满整个空间。首先根据m=ρV计算出剩余氧气的质量,再根据公式计算剩余气体的密度。
【解答】钢瓶内氧气的质量为:m=ρV=8kg/m3×V;
钢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为:.
故选A。
7.【答案】 B
【解析】【分析】根据质量和密度的特性分析判断。
【解答】A.橡皮在使用过程中,质量减小,但是材质的种类保持不变,因此密度不变,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将植物种子带到太空后,种子的位置改变,但是种子质量不变。因为种子的体积不变,所以密度不变,故B错误符合题意;
C.氧气瓶内的氧气用掉半后,氧气的质量减小,但是氧气的体积保持不变,根据公式m=ρV可知,氧气的密度变小,故C正确不合题意;
D.给自行车轮胎打气的过程中轮胎内气体成质量增大,但体积不变,根据公式m=ρV可知,气体的密度变大,故D正确不合题意。
故选B。
8.【答案】 A
【解析】【分析】首先假设水和酒精混合后总体积不变,根据密度公式计算出混合液的密度,再根据二者混合后体积减小确定密度的大小变化。
【解答】设水和酒精的体积都是V,
那么混合液的总体积为V总=2V,
总质量为:m总=ρ水V+ρ酒V;
水和酒精混合液的密度:;
因为水和酒精混合后,它们的总体积会小于2V,
所以混合液的密度会大于0.9×103kg/m3。
故选A。
9.【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密度测量的基本步骤分析解答。
【解答】测量盐水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①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盐水,测出它们的总质量
⑤将烧杯中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
③测出量筒中盐水的体积 ;
④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⑥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盐水的密度。
即安排最合理的是①⑤③④⑥,其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多余的。
故选A。
10.【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液体密度的测量方法和注意事项分析。
【解答】测量油的密度的实验步骤为:
B.将适量油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杯和油的质量
C.将烧杯中的油倒入量筒中读出油的体积
D.用天平测出倒掉油后的烧杯质量。
这样分别测量出量筒内油的质量和体积,然后根据公式计算即可。
其中测量空烧杯的质量是无用的,且不合理。
故A符合题意,而B、C、D错误。
故选A。
11.【答案】 D
【解析】【分析】在科学研究中,一切都只能以实际数据为准,不能为了得到某个结论就对数据进行修改,从而失去它的价值,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四位同学的实验操作都是正确的,得到的数据都是真实有效的。由于客观因素的影响,测量出的结果肯定会与真实值之间存在误差。他们计算出的密度与密度表中的数据略有差异,这是不可避免的,故D正确,而A、B、C错误。
故选D。
12.【答案】 A
【解析】【分析】根据天平的平衡列出有关白球和黑球质量的关系式,再结合公式m=ρV求出二者的密度之比。
【解答】根据图片得到:2m黑+m白=m黑+4m白;
化简得到:m黑=3m白;
ρ黑V=3ρ白V;
ρ黑=3ρ白;
那么得到:ρ黑:ρ白=3:1。
故选A。

二、填空题
13.【答案】 1.2;1.2 × 103;1米3 的牛奶质量是1200Kg;不变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计算牛奶的密度;
(2)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低级单位化高级单位,除以进率;
(3)密度的物理意义:1m3的某种物质的质量是多少kg;
(4)根据密度的性质分析。
【解答】(1)牛奶的密度为:;
(2)g/cm3化kg/m3 , 为高级单位化低级单位,乘以进率1000,即:1.2g/cm3=1.2×103kg/m3;
(3)1.2×103kg/m3的意义:1m3 的牛奶质量是1200Kg;
(4)喝掉一半后,牛奶的物质种类没有改变,因此它的密度将不变。
14.【答案】 ρ甲>ρ乙;4:1
【解析】【分析】从图像中找到对应的质量和体积,根据密度公式分别计算出二者的密度,然后比较大小求出比值。
【解答】根据图线可知,当甲的体积为1cm3时质量为2g;
那么甲的密度为:;
当乙的体积为2cm3时质量为1g;
那么甲的密度为:;
因此二者的密度大小:ρ甲>ρ乙;
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2g/cm3:1g/cm3=4:1。
三、解答题
15.【答案】 解:溢出水的质量
金属球的体积
金属球的质量m=
金属球的密度
【解析】【分析】首先用烧杯装满水时的总质量减去拿出金属球后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得到溢出水的质量,再根据 计算出金属球的体积V。用放入金属球后烧杯的总质量减去拿出金属球后剩余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得到金属球的质量m,最后根据 密度公式计算金属球的密度。

四、实验探究题
16.【答案】 (1)
(2)保证收集到相同气压下的氧气
(3)偏大
【解析】【分析】(1)根据密度公式计算;
(2)当集气瓶内外液面相平时,瓶内的气压等于外面的大气压强,即此时瓶内氧气的体积就是标准状态下氧气的体积,而且能够保证每次收集的气体体积相等。
(3)若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那么最终测得的m2会偏小,而计算出氧气的质量会偏大,根据可知,计算出氧气的密度会偏大,据此分析解答。
【解答】(1)10瓶氧气的总质量为:m=m1-m2;
10瓶氧气的总体积为V=10V0;
那么氧气的密度为:。
(2)步骤四控制集气瓶内外的液面相平的目的是:保证收集到相同气压下的氧气。
(3)、若实验装置气密性不良,会导致测得的密度值偏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