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Word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Word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5 20:40:2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
专题1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考点梳理
明朝的内陆边疆 明清易代 疆域的奠定
导言:清时期全图
明朝的内陆边疆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元朝灭亡
北方——蒙古草原的鞑靼与瓦剌
鞑靼、瓦剌威胁明朝北边,土木堡之变
鞑靼、瓦剌威胁明朝北边,土木堡之变
鞑靼俺答汗与明朝和议,开通互市
1. B 材料 俺答汗是蒙古土默特部首领,“雄黠善兵”,“骁勇方略空群”。统治时期,生产突飞猛进,经济繁荣,生齿日多。但早在明初,明蒙之间的贡市就已中断,烽燧连年不息。“事事仰给中国,若或缺用,则必需求,需求不得,则必抢掠”。俺答汗“无岁不求贡市”,遭明朝廷拒绝。1541年,蒙古骑兵掠三十八州县,杀戮男女二十余万。
俺答汗爱孙把汉那吉因婚配问题,叩关请降。阁臣高拱、张居正主张抓住机会与俺答汗和解结盟。隆庆皇帝亦主张“华夷一家”“并包兼育”。俺答汗得知把汉那吉安好无恙,在妻三娘子的规劝下,俺答汗愿“啮臂盟,世服属无贰”。
明朝荣归其孙,许通贡市不绝。俺答汗呈表请封,情真意切。史称“隆庆和议”。从而,“东自海冶,西尽甘州,延袤五千里,无烽火警”。俺答汗病死,三娘子继承他未竟之业,率领子孙,维持蒙汉和睦相处,“四十余年无用兵之患,沿边旷土皆得耕牧。”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隆庆和议”得以形成的原因。
明朝的内陆边疆
西南——设乌思藏都司,任用藏族上层管理西藏地区
东北——设奴儿干都司,管理黑龙江流域
明清易代
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建立大金
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清
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随后攻占北京,明朝灭亡。
1644年,清军入关
清朝最终奠定疆域
东南:统一台湾
1662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683年,清政府统一台湾, 1684年,设台湾府
东北:划定中俄边界
17世纪中叶,沙俄侵入黑龙江流域
康熙前期,雅克萨之战,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
西北:平定蒙古与新疆
1757年,击败漠西蒙古准噶尔部
平定维吾尔贵族大、小和卓叛乱
在蒙古族地区设盟、旗,1762年,在新疆设伊犁将军
西南:落实对西藏的管辖权
册封藏传佛教领袖五世达赖与五世班禅
1727年,开始派驻藏大臣,与达赖、班禅共治
1793年,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央对西藏的管辖
2. B 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 )
A.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
B.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
C.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D.“华夷之辨”的观念消失
中央: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事务
初,崇德元年,设蒙古衙门,置承政、参政各官。三年,更名理藩院,定承政,左、右参政,各一人……顺治元年,改承政为尚书,参政为侍郎,满、蒙参用。
尚书掌内外藩蒙古、回部及诸番部,制爵禄,定朝会,正刑罚,控驭抚绥,以固邦翰。侍郎贰之。
——《清史稿》
3. B 下面疆域结构图反映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小结
明朝巩固疆域:乌思藏都司、奴儿干都司,俺答汉互市
清朝奠定疆域:收台湾、击沙俄、定新疆、驻西藏
明清时期最终奠定国家版图
4. B 材料 清朝皇帝十分注重《大清一统志》的编撰,康熙帝对编撰总裁官说:“惟是疆域错纷,幅员辽阔……其间风气群分,民情类别,不有缀录,何以周知?”但康熙朝中国尚未完全统一,故康熙《大清一统志》难称完备。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新疆完全归属中央政府管辖,乾隆《大清一统志》开始纂修,但纰漏、错讹较多。1811年(嘉庆年间)三修《大清一统志》,至1842年完成。三修版《大清一统志》与前两版的最大区别是增加边疆地区内容和划界内容,如规定新疆管辖“东至喀尔喀瀚海,及甘肃界……”等等。
——摘编自于逢春《论中国疆域最终奠定的时空坐标》
阅读材料,分析清朝君主重视编撰《大清一统志》的背景和编纂《大清一统志》的重要作用。
专题2 明清中国与近代世界
考点梳理
郑和下西洋
戚继光抗倭
西方殖民者东来
闭关锁国政策
导言:新航路开辟
郑和下西洋
成就:15世纪前期,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推动朝贡贸易。
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永乐三年六月,命和及其侪王景弘等通使西洋,将士卒二万七千八百余人,多赍金币,造大舶,修四十四丈、广十八丈者六十二。
——《明史·郑和列传》
成就:15世纪前期,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推动朝贡贸易。
局限:目的主要是炫耀国威,负担较大,未能持续。
二十二年,仁宗即位,从前户部尚书夏原吉之请,诏停止西洋取宝船,不复下番。宣德中复开,至正统初复禁。成化间,有中贵迎合上意者,举永乐故事以告,诏索郑和出使水程。……(刘)大夏在旁对曰:“三保下西洋,费钱粮数十万,军民死且万计,纵得奇宝而回,于国家何益!此特一敝政,大臣所当切谏者也。旧案虽存,亦当毁之,以拔其根,尚何追究其有无哉!”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自永乐改元,遣使四出,招谕海番,贡献毕至。奇货重宝,前代所希,充溢库市。贫民承令博买,或多致富,而国用亦羡裕矣。
——[明]严从简《殊域周咨录》
永乐、宣德间屡下西洋,收买黄金、珍珠、宝石诸物。今停止三十余年,府藏虚竭。
——《明英宗实录》
1. B 明成祖永乐年间,曾派郑和六下西洋。仁宗朱高炽即位后,果断停止营建工程及西洋宝船,施行“恤民之政”。这种变化( )
A.反映当时政府财政负担沉重
B.阻断了民间海外贸易的发展
C.表明政府推行闭关锁国政策
D.主要为了防止沿海倭寇骚扰
明朝抗击倭寇
背景:元末以来,日本海盗在中国沿海骚扰
恶化:明前期实行海禁,导致走私与倭寇混杂
浙、福、两广各官,督兵防剿,一切违禁大船,尽数毁之。自后沿海军民,私与贼市,其邻不举者,连坐。
——《明世宗实录》
大抵真倭十之三,从倭者十之七。
——《明史·日本传》
反击:戚继光、俞大猷重创倭寇,海禁松弛
(福建巡抚涂泽民)请开市舶,易私贩为公贩。
——《明经世文编》
我穆庙(明穆宗)时除贩夷之律,于是五方之贾,熙熙水国,刳艅艎,分市东西路,其捆载珍奇,故异物不足述,而所贸金钱,岁无虑数十万。公私并赖,其殆天子之南库也……
——周启元《东西洋考·序》
2. B 嘉靖年间(1522—1566年)实行“海禁”,滨海人民被“断其生路”,“于是所在连结为乱”。有识之士发现“市通则寇转而为商,市禁则商转而为寇”。材料主要说明“海禁”政策( )
A.有一定的合理性
B.影响了沿海百姓生计
C.妨碍了外贸发展
D.激化了民间经济纠纷
西方殖民者东来
16世纪中期,葡萄牙窃据澳门
3. B 在某国树立的“海外大发现纪念碑”下有一幅世界地图,凡是该国航海家到达的地方,都做了标注。其中有一个标识是“澳门,1510”。该国应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英吉利 D.意大利
17世纪,西班牙、荷兰占据台湾,沙俄入侵黑龙江
18世纪,英国殖民者东来,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斤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念尔国僻居荒远,间隔重瀛,于天朝体制原未谙悉。是以命大臣等向使臣等详加开导,遣令回国……尔国王或误听尔臣下之言,任从夷商将货船驶至浙江、天津地方,欲求上岸交易,天朝法制森严,各处守土文武恪遵功令,尔国船只到彼……定当立时驱逐出洋,未免尔国夷商徒劳往返,勿谓言之不预也!
——《清高宗实录》
闭关锁国政策
内容:广州一口通商,实行公行制度,严禁民间贸易
4. B 乾隆二十年,一些英国商船从广州开往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 )
A.清朝加强防范中外交往
B.清朝已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C.宁波与广州贸易地位一致
D.中外贸易冲击原有管理体制
影响:无法适应外部环境,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小结
郑和下西洋:未能持续
戚继光抗倭:从海禁到开放
西方殖民者东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沙俄
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
5. B 材料 为了吸引海外各国派遣使团通商,以壮国威,明初对各国均一律实行厚待贡船的“优值”及“免税”政策。海外各国纷纷派遣商团前来访问,中国的贸易范围也逐步扩大,明政府花销加大,政府不堪重负。为减轻财政负担,自永乐年间开始,政府逐渐开始限制前来通商的使节团数量。到了明朝中期,倭寇问题变得日益严重,明朝的对外政策趋于保守,并最终导致了嘉靖年间的全面海禁。到了隆庆、万历年间再度开海以后,外国商船来华只要按比例纳税后便可入市交易。由于来华外商必须通过官牙行的中介才能进行买卖,不可以与民间商人直接交易,因此这还并不是真正的自由贸易。明代对外贸易政策总的趋势是以禁为主,但从未间断,有的时期还出现了重大发展。
——摘编自刘隽永《明清两朝保守主义的海外贸易政策》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对外贸易演变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答案
专题1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
1.原因:蒙古骑兵的军事威胁;把汉那吉来降提供契机;阁臣的力促;皇帝较为开明的民族政策;蒙古游牧经济对中原经济的依赖。
2. B
3. D
4.背景:清朝初年面临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艰巨任务。作用:确定国家的疆域版图;了解各地的风土民情;厘清边疆地区的行政隶属关系。
专题2 明清中国与近代世界
1. A
2. B
3. B
4. D
5.特征:对外贸易持续发展,朝贡贸易发达,贸易政策呈现保守趋势。原因:维护封建政权和彰显国威的需要,对外交往“薄来厚往”原则的影响;自然经济的封闭性,海防松弛使倭寇骚扰加剧,西方殖民主义者东来,对外来事物的恐惧和排斥。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