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跟我来》教学设计
湘版美术一年级上册第13课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课是湘教版一年级上册的第13课,教材在本学期一共设计了22课内容。本课属于“造型·表现”学习领域,游戏性强,有综合了撕剪、联想、添画等活动。本节课是在前面学习了《撕纸添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的撕纸成形,联想添画。在本课的知识点上明确要求要构图饱满,所以本课对学生的构图方面能力的培养也是至关重要的。与此同时,这节课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一种挑战,孩子能极大程度的发挥想象进行创作就能更好的奠定其动手创新能力的基础。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虽然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已一个学期,但仍存在习惯较差,易失去注意力等年龄特征。通过常规训练课堂行为习惯(课堂纪律、绘画习惯)有明显好转,我根据孩子们的性格、年龄特点,尽量让他们能在一种宽舒、融洽的氛围中学习美术,让所有学生轻松接受美术。其次,学生的学习差异很大,还有部分学生基础很薄,有待加强练习、提高。小学生在思维的想象力、创造力方面发展的空间很大,所以更我们要好好把握机会,激发孩子们对美术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们能发现美,有创造美的想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撕剪、绘画出一个会动的纸玩具;
2.过程与方法:能熟练的操作纸玩具,玩“请跟我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能积极主动地学会探索性学习
教学重点:能积极的进行联想并能夸张事物的这一特征。
教学难点:撕剪形要与添画的事物相匹配。
课前准备:
教师:魔术作品、课件、绘画工具、
实物投影 。
学生:折纸材料、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 :
精彩2分钟——折纸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的设计是让学生将学生带入到课堂环境中,让孩子们真正的融入课堂,用兴趣拉近孩子们。)
二、组织教学
三、魔术揭秘 探索发现
活动一:教师表演折纸游戏的魔术“请跟我来”,让纸张动起来,让学生研究纸张会动的原因。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学生在研究后得到的结论更具有价值。)
学生在研究后发现这个魔术的秘密,通过联想得出更多让纸张动起来的撕纸方法。并且让学生找出不能撕开的地方,总结撕纸技巧。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行进一步研究,培养孩子探索问题的习惯。)
四、引导思维 绘画联想
活动一:教师利用实物投影仪展示魔术兔子制作的绘画联想过程。学生的观摩制作过程后尝试总结绘画要领。
(设计意图:教师提供给学生一种联想思路和创作思路,让学生对撕纸阶段后纸的的形象进行联想,从而引发继续创作耳朵会动的兔子。)
教师小结: 1.耳朵部分的构图要饱满;
2.要让哪部分动起来,就必须要把那一部分夸张、放大。
(设计意图:通过实践的方法让学生总结重难点更容易掌握和记忆,便于后面的创作。另外,本节课明确要求“构图饱满”所以需要着重强调,让孩子们都能突破这个难题。)
活动二:教师将撕好的纸向各个方向摆放,让学生进行二次联想,学生主动对撕好的形象结合动物、植物、人物进行想象。
(设计意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
拓展活动:出示鳄鱼的图片,问问学生想让哪一部分动起来?想一想该怎么做?
嘴 腿 尾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学习,学生可以发现任何形象都可以用“请跟我来”的方式表现,培养学生树立一种发散性思维的方式。并且,能更好的巩固本节课的重难点。)
五、学生创作 教师巡视指导
对学生在创作时遇到的问题进行及时解答。
(设计意图:学生在实践过程中会遇到一些课堂上未预见的新问题,帮助孩子们解决问题很关键。)
六、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
请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小魔术可结合重难点评价。
(设计意图:评价环节对于低年段的学生非常关键,孩子需要被肯定,他的作品也需要一个展示的平台,这个平台可以帮助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也是互动的重要环节。)
七、总结及任务布置
让学生回到家给爸爸妈妈变这个小魔术,告诉他们魔术的秘密。
(设计意图:这是一个亲子环节的设立,更好的帮助孩子在亲子活动中体会美术带给她的乐趣。)
八、板书设计
(
第13课 请跟我来
一、撕剪
,
构图
二、联想添画
夸张
)
教学反思:
本课用“生本”的课堂文化深入,教师适时的退,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去主动研究,去探索。在上完这节课时我发现有如下问题和精彩的地方:
首先,让学生探究更多的撕纸方法这一环节出现了一些问题,学生倒是可以研究出来更多的样式,但是在活动机关实现“请跟我来”时很多学生都不能很好的运用机关。所以可以把这一环节放在后面进行拓展。因为有些撕纸的方法确实不太适合学生活动机关。
其次,小鳄鱼的环节我觉得非常精彩,孩子们看到鳄鱼能动的嘴巴、腿、尾巴后非常激动,兴趣再一次被激发起来,三个鳄鱼的魔术玩具很重要,学生有了兴趣才能进一步继续研究。研究性学习才能得以实现。
最后,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孩子们也乐在其中,以后可以对课程环节适当的调整延长学生展示的时间,给学生更多空间和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