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二 年级 历史 科 探究新知 学案 主备 赵二明 时间: 2012 年9 月 25 日
学习内容:第8课 辛亥革命 教学过程(收获) 小组探究:采用同桌→小组→师生合作的形式1、下图是1910年同盟会广西支部编辑出版的《南风报》第一期上的插图。图中的竹叶是由三民主义中的某个主义四字组成。请同学们从图中找出是什么主义?2、有人说“辛亥革命有成功的一面,也有失败的一面。”你同意这种说法吗?为什么?3、概括从十九世纪中叶到二十世纪初,面对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社会各种政治力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及其影响。精讲点拨1、中国同盟会建立的条件 (1)可能性:①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队伍的壮大。 ②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③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革命派形成。(2)必要性:各地资产阶级革命团体起义纷纷失败。2、为什么说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要求推翻满洲贵族的统治。民权主义要求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民生主义思想指出“平均地权”的主张。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主张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因而三民主义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是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3、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胜利:①它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②它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③它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清政府,也就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④它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⑤它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
学习目标:了解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成立的情况。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学习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阅读“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一目,完成1-5小题。)1、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成立的革命团体是 。2、孙中山创建的我国第一个全国规模的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是 。这个政党成立的目的是为了 ,成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 , 大会选举 为 。
3、同盟会的成立,大大推动了全国的 。
4、同盟会的机关报是 。
5、孙中山在《民报》的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阐发为 、 、 三大主义,合称为“ ”,它是 的指导思想。(阅读“武昌起义”一目,完成6—13小题。)
6、武昌起义的时间是 ,地点是在 。
7、武汉三镇是指 、 、 。
8、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以后,仅一个多月时间,全国就有 个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12月,宣布独立的代表在 开会,选举 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9、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是 。地点是在 。
10、 年,是旧历的辛亥年,历史上把这次革命称为辛亥革命。它推翻了 ,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 使 深入人心11、辛亥革命的结果是胜利果实被 的首领 窃取了。他建立 的统 治12、辛亥革命的性质是 。
13、辛亥革命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教学反思(疑惑)
第 1 页 第 2 页
①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北洋军阀是中国反动势力的代表。②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也没有得到改变。从辛亥革命推翻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的直接结果来看,这一目标达到了,可以说革命是胜利了。但辛亥革命所承担的革命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而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并没有改变,所以从革命的最终目标来看,革命是失败的。达标练习 一、巩固基础1.目前,李教授正在兴中会成立地讲学,他讲学的地点是( )A.广州 B.香港 C.檀香山 D.东京2.中国同盟会的机关刊物是( ) A.《民报》 B.《国闻报》 C.《时务报》 D.《湘报》3.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 ) A.民生主义 B.民权主义 C.三大政策D.三民主义4.某地拟建辛亥革命纪念馆,以纪念辛亥革命首义成功等事情,这一地点应该是( )A.上海 B.武昌 C.北京 D.广州5. 2006年,是中华民国成立多少周年( ) A.93周年 B.94周年 C.95周年 D.96周年6.小红问妈妈:“谁是您心目中最崇拜的人 ”妈妈说:“他是我们的国父,也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这个人就是( ) A.孙中山 B.毛泽东 C.溥仪 D.袁世凯7.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的革命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义和团运动8.历史上有这样一个人,他出卖过维新派,又窃取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这人是( )A.袁世凯 B.荣禄 C.蒋介石 D.陈独秀 二、能力提升 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革命的目标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要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要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这三种有一样做不到,也不是我们的本意。达到了这三样目的之后,我们中国当成为至完美的国家。 ──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 材料二:……所有国民军对外之行动,宣言如下:一、所有中国前此与各国缔结之条约,皆继续有效。二、偿还外款照旧担认,仍由各省洋关如数摊还。三、所有外人之既得权利,一体保护。 ──《中国同盟会革命方略,对外宣言》材料三:我同盟会主张者,有三民主义:一民族主义,二民权主义,三民生主义。今民族、民权已达目的,惟民生问题尚待解决。──孙中山在1912年8月25日《在国民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孙中山要建立的“至完美的国家”是什么样的国家?为建立这样的国家,孙中山在1894年和1905年成立的革命组织分别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三民主义的局限性。 (3)材料三的论述有哪些不符合当时的实际? (4)按孙中山的主张能建立起“至完美的国家”吗?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