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二 年级 历史 科 探究新知 学案 主备 时间: 2012 年 9 月 21 日
学习内容:第6课 洋务运动 教学过程(收获) 2积极作用: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_______________,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________。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企业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________________的产生影响和发展起了_____作用,为中国的______开辟了道路。合作探究 采用同桌→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1、洋务运动为什么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你怎样看待洋务运动?2、甲午战败后,李鸿章伤感地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一场什么性质的运动?3、有人说,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想一想,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达标检测一、基础巩固1.若想了解洋务派在中央的代表人物的情况,可查阅下列哪位人物的传记( )A.奕? B.曾国藩 C.李鸿章 D.张之洞2.小兰曾在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学习过,你知道这所学堂的名称吗( ) A.福建船政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万木草堂 D.北洋水师学堂3.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的先进技术,欲达到的目的是( ) A.发展中国科技 B.抵御外国的侵略 C.平定内乱 D.强兵富国、维护清朝的统治4.若想了解李鸿章创办的民用企业的情况,可查阅哪个企业的资料( ) A.江南制造总局 B.福州船政局 C.轮船招商局 D.湖北织布局5.丽丽以洋务运动前期的口号作为自己的座右铭,丽丽的座右铭是( ) A.自强 B.求富 C.制夷 D.反帝6.一位同学对洋务运动的作用作出了如下表述,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为中国的近代化进行了探索 B.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使中国走上了富强的道路 D.引进了一些先进生产技术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洋务运动的基础知识。2、能力目标:通过对洋务运动的作用的客观分析,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待历史事件的能力。
学习重点:1洋务运动的概况 2对洋务运动的评价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阅读课本“自强”与“求富”一目,完成下列问题。)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________。2.目的:洋务派主张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富国强兵,摆脱困境,维护________________。3.代表人物:这些官员被称为“______派”。他们的代表在中央是________,在地方主要是________、李鸿章、左宗棠和________。4.时间:从19世纪___~___年代,洋务派掀起一场“________”的洋务运动。5.主要内容(1)洋务运动前期又以“________”为口号,采用西方先进技术,创办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一批近代________。(2)洋务运动后期以“________为口号,开办了一批近代________,主要有李鸿章在上海创办的________,________创办的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3)19世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洋务派还筹建了南洋、________和________三支海军。(4)洋务派还开始兴办________,培养人才。其中1862年成立的________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随着洋务运动的开展,洋务派还在各地相继开办了一些________和________。(阅读课本“洋务运动的评价”一目,完成下列问题。)1性质: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________。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________,而不是把中国引向________。
教学反思(疑惑)
第 1 页 第 2 页
二、能力提升: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至恭亲王奕?等请购买外洋船炮,则为今日救时第一要务……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洋船炮折》材料二:……堪得滦州所属距开平西南十八里之唐山,山难旧煤穴甚多……从此中国兵船轮船及机器制造各局用煤,不致远购于外洋,一旦有时,庶不为敌人所把持,亦可免利源之外泄。富强之甚,此为嚆矢(开端)。──李鸿章《直境开办矿务折》材料三:上海轮船招商局创立后三年内,外轮损失了1300万两(白银),湖北官办织布局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进口洋布减少了十五万匹。──《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1983年请回答: ①曾国藩、李鸿章属于什么派别?这个派别的代表人物还有谁? ②从材料一看,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 ③从材料一二看,洋务派从事哪些主要活动 ④材料二中奏准开办什么洋务企业 怎样看待洋务派的“求富”之路? ⑤从材料三看,洋务运动有什么作用? 知识梳理 :1.运动时间: 19世纪60-90年代2.阶级派别:地主阶级洋务派3.代表人物:①中央:奕訢 ②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堂、张之洞。4.运动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内外交困。5.运动目的: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6.运动口号:“自强”“求富”(师夷长技)7.内容:⑴前期:以“自强”为口号 ,采用西方生产技术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机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总局。 ⑵后期:以“求富”为口号,发展军事同时办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 ⑶筹建三支海军:南洋、北洋、福建海军。 时间: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⑷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1862年)目的:适应中外交往,开展洋务运动需要。8.失败原因:没有触动封建制度的根基9.失败标志:甲午中日战争北洋军队全军覆没,随之破产。10.运动性质: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11. 评价: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但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洋务运动为中国近代化积累了生产经验,培养了技术力量,在客观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