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日期:2012年9月19日 星期四 第三节课
课型:新授课
课题:第二单元 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通过天然水成分的分析以及净化天然水的实验室探究。初步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知道硬水软水的区别,体会分类的思想。
2.学习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
3.通过学生亲自参与水净化过程的实验探究,感受化学对生活、对社会的积极意义,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进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和探究欲。
知识点(重点 难点):
认识纯净物和混合物。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净化水的常用方法,过滤操作过程。难点是通过水的净化过程分析自来水的各个生产环节的目的。
实验准备:多媒体,酒精灯,铁架台,滤纸,烧杯,玻璃棒,漏斗,三脚架,玻璃片,表面皿,石棉网,天然水(浑浊)明矾,活性炭
学习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活动意图
多媒体展示: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导入新课:展示收集的的天然水(浑浊的河水 雨水)。提出问题:这些水能不能直接饮用?为什么?经过怎样的处理才能我们可以饮用的水?天然水的人工净化合作探究:学生实验一在烧杯A和烧杯B中分别加入100ML天然水样品。将烧杯A放在是实验台上,同时在烧杯B中加入明矾,搅拌静置沉降,观察两烧杯中发生的变化。【问题1】烧杯A B中有什么不同的现象,为什么?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可以发现,小结:静止沉降 出去水中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明矾可以加速你傻的沉降。【板书1 】净化方法沉降除去颗粒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回忆地理课程中的有关内容思考讨论分组实验,观察记录现象颗粒较大的泥沙沉到杯底B的上部被A澄清小组交流分析原因 使学生认识到地球上的淡水资源匮乏,必须节约合理开发利用水。与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探究。培养合作 动手能力
【问题2】我们如何把这些沉淀和水分开? 请大家举出日常生活 ,生产中把固体和液体分开的实例。这些分开固体和液体的实例,都是用一种液体能通过,固体不能通过的物品,把固体和液体分开。实验室通常用过滤装置把不溶于水的物质和水分开。多媒体展示过滤装置【精讲过滤操作】过滤器的制作一贴 二低 三靠学生实验二利用过滤装置过滤烧杯A中上层液体。巡视指导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分析过滤后仍然浑浊的原因。【板书2】(2)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引导学生观察顾虑后的液体学生实验三向带色的滤液中加活性炭包。观察现象引导分析活性炭去色原因。小结:吸附 除去有色杂质【问题3】这时得到的水是不是纯净的水? 用沙漏勺子将煮熟的饺子和汤分开,用地漏盖子将固体垃圾和水分开,用滤布把豆腐浆和豆腐渣分离;用沙层滤水等。观察所用到的仪器阅读课本P26学习制作思考原因学生积极动手实验,观察分析现象发现液体带有颜色,提出质疑,怎么才能把颜色除去?动手操作,观察颜色消失。阅读P26右下角内容活性炭有吸附作用 利用生活中的事例,帮助理解过滤原理认识仪器,掌握操作过程掌握过滤操作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
演示实验一取上述滤液滴在洁净的玻璃片上,至于酒精灯上加热,至水分消失,观察现象。点拨:水中有可溶性的杂质,主要是一些含钙镁的矿物质。含钙镁的矿物质多的硬水,少的是软水。怎样才能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演示实验二将滤液加热煮沸,是水蒸气冷凝在烧杯上部的表面皿上。去所得冷凝水,滴在洁净玻璃片上加热至水分消失,观察现象小结:蒸馏可以除去可溶性的杂质。怎样才能将硬水变成软水?【板书3】吸附除去有色杂质蒸馏 除去可溶性杂质 洁净的玻璃片上有残留的物质阅读课本P27右上角的内容无残留物根据过程实验思考蒸馏 煮沸 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4】通过天然水的净化,大家分析一下天然水的组成。点拨:混合物 天然水 空气 纯净物 水 蒸馏水分析区别天然水是无法直接饮用的,我们现在每天所使用的水都是由自来水厂所处理过的。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板书4】纯净物与混合物自来水的生产过程 难溶性的杂质 可溶性的杂质 水等多种物质组成组成性质不固定组成性质固定观察自来水的生产沉降 过滤 灭菌 体会化学知识在生活中运用
课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无色、无臭、清澈透明的水一定是纯净物
B.活性炭可以吸附掉一些溶解的杂质,除去臭味
C.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D.使用硬水对生活和生产有益
2.活性炭净水器可除去水中的臭味,是因为它具有( )
A.导电性 B.传热性 C.吸附性 D.氧化性
3.做过滤实验时发现过滤后水仍然浑浊,原因是什么?
答案:1.B 2.C 3.滤纸破损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烧杯不干净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通过静置、吸附、过滤、蒸馏等途径可以使水得到不同程度的净化。2.硬水通过多种方法可以软化为软水。3.过滤操作要点是“一贴、二低、三靠”。3.混合物与纯净物以及自来水的生产。
布置作业
助学P22课后评价
教学反思
通过教师演示实验 和学生实验,使学生能较好的掌握谁的净化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