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目标测试
第六单元
一、阅读下列各题,选择正确的答案,将番号正确填在括号里。(5分)
1、下面古诗中应该填入花的名称,填写顺序正确的一组是( )。
(1)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 △ )。 (2)待到重阳日,还来就( △ )。
(3)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 )相映红。 (4)人闲( △)落,夜静春山空。
A、菊花、杏花 、荷花 、桃花 B、杏花、菊花、桃花、桂花
C、杏花、荷花、桃花、菊花 D、桃花、菊花、荷花、桂花
2、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组是:( )
A、几个月后,我制作了一篇美篇,题目叫做“一路向北走新疆”。
B、这一周的课外作业,是请大家通过调查研究,写一份《节约用水》倡议书。
C、出去旅行之前必须要做好攻略,比如:当地的风土人情?气候情况?经典的景点?这些都是需要预先做好功课的。
D、明末清初人魏禧说:“文章之道,必先立本,本丰则末茂。”
3、下面采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的句子是( )。
A、它是一个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千米的星球。
B、人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可以不断再生,但人们随意毁坏,使它们不能再生。
C、同茫茫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D、能传递多种信息的设备,就是多媒体设备。
4、周末,逛热闹的花鸟市场,这里简直是动植物的世界:有色彩斑斓的条条金鱼,有欢快歌唱的各色小鸟,( )
A、有朵朵散发清香的鲜花。 B、有朵朵鲜花散发着清香。
C、有鲜花在散发着阵阵清香。 D、有散发清香的朵朵鲜花。
5、下面那句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大海的胸怀博大?
A、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B、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C、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D、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二、判断,对的打“√”,错的打“×”。(5分)
6、“不可否认他是我的师傅”和“他怎么不是我的师傅呢?”意思一样。( )
7、“天气好冷!——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什么呢?”这句话中的破折号的作用是解释说明。 ( )
8、人们所称的“五谷杂粮”指的是:稻、麦、黍、菽、稷。 ( )
9、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 ( )
10、“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句诗句中的四百八十寺,准确地点明了南朝寺庙的数量。 ( )
三、基础知识。(33分)
11、将刘禹锡的古诗《乌衣巷》工整规范地写在下面的格子里。(2分)
唐 刘 禹 锡 乌 衣 巷
12、看拼音写词语。(8分)
zī yuán kānɡ kǎi ɡònɡ xiàn diān bǒ
( ) ( ) ( ) ( )
tiān yá fàn làn hé ǎi kě qīn
( ) ( ) ( )
13、区别组词。(8分)
篮( ) 概( ) 资( ) 萤( )
蓝( ) 慨( ) 姿( ) 莹( )
睹( ) 蓬( ) 遭( ) 瀑( )
赌( ) 篷( ) 糟( ) 曝( )
14、词语综合运用。(3分)
(1)用“望”字组词,恰当地填写在下面的括号里。(1.5分)
①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 )地球,映入眼帘的时一个晶莹的球体。
②我们不能( )地球被破坏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去。
③我们的家乡,在( )的田野上。
(2)填上表示“看”的意思的词语。(1.5分)
①人们乘舟荡漾在西湖上,( )着如画的美景,心旷神怡。
②陈毅的塑像刚落成,来( )的人就很多。
③这里的书太多了,稍微( )一下,得花半天的时间。
15、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再按要求答题。(6分)
风雨同( ) 三( )五次 不( )后果 日月同( )
自( )自受 千( )一发 排山( )海 心( )神往
(1)补充词语(2分)。画横线的词语运用了 修辞手法,仿照写三个成语:
、 、 (2分)
(2)给画虚线的词语写两个近义词: 、 。(1分)
(3)请写一段话,用上上面的任意两个词语。(1分)
。
。
16、句子练习。(6分)
(1)在下面句子中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2分)
①( )地球所拥有的矿产资源是非常有限的,( )不加节制地开采,( )会造成资源的枯竭。
②( )种下了这些绿树,我们( )守住了这片热土。
③地球( )是人类的母亲,( )是生命的摇篮。
(2)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1分)
意思是: 。
(3)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又有多少人能去居住呢?(1分)
(改为陈述句) 。
(4)老人说:“种树是我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我生命的归宿。”(1分)
(改为第三人称转述) 。
(5)为了使生活环境更加舒适,在城市里种植了大量的花草树木。(用修改符号修改)(0.5分)
(6)这张卡让我找得好苦,整个房间都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打开钱包一看,没想到卡就在这里!真是“ 。”
(填上合适的古诗名句、谚语、歇后语或者俗语)(0.5分)
四、积累与运用。(13分)
17、根据你的积累填空。(8分)
(1)一水护田将绿绕,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1分)
(2)“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用了 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黄河奔腾万里的壮丽图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引用了 的民间传说,驰骋想象。(1分)
(3)花草无语,文人有意,花草折射出人的精神魅力。小草里有白居易的进取力量:“ ________ , ____ 。”落花里有龚自珍的奉献精神:“ ________ , ___ 。”(2分)
(4)“他已经将自己的生命转化为另一种东西。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了。”
这句话中的“另一种东西”指的是 ,说他是“真正与山川共存,与日月同辉”意思是 。(2分)
(5)三黑从来没睡过这么好的床,今天准备好了,叫麦籽儿睡上。
“这么好的床”指的是: ,这句话用了 、 的是修辞手法。(2分)
18、主题班会上,同学们正在讨论有关环境保护的问题。有的同学说:我们现在还小,保护环境是大人们的事情,是将来的事情;有的同学说:保护环境,人人有责,应从身边做起,从小事做起……你赞同那种观点,为什么?请用100字以上谈谈你的观点,注意用事实说话,观点明确。(5分)
。
。
。
五、阅读:(19分)
19、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7分)
①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②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③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⑦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⑧在地球上温带和亚热带区域里,年年如是,周而复始。
(1)“不久,布谷鸟也来了。”这句话可以放在第 句和第 句之间。(1分)
(2)结合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2分)
销声匿迹: 。
周而复始: 。
(3)第⑦句“风雪载途”中的“载”应念 音,其另一个读音是 ,可以组个词 。(1分)
(4)这段文字以 为顺序,用优美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年四季
。(1分)
(5)这段文字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其作用是: 。(1.5分)
(6)第⑧句中的“年年如是”的“是”的意思是 。(0.5分)
20、按要求改写古诗。(7分)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请不改一个字,只动一动标点,将古诗改写成一个剧本。(2分)
(清明时节 。 雨纷纷。 路上。)
行人:(欲断魂) ?
牧童:( ) 。
(2)请不改一个字,只动标点,将古诗改成一首词。(3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 。 ?有牧童, 。
(3)请每句删减一个字,不动标点,将这首七言诗改为六言诗。(2分)
清明节雨纷纷, 。 ,牧童指杏花村。
21、按要求趣填古诗句。(5分)
(1)最深的感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最荒凉的地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远的邻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最长的瀑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最神奇的江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快乐习作。(25分)
如果你有一个想法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并一起去实施,可以写一份倡议书。如,号召同学们做一个文明小市民,节约用水,不适用一次性用品,倡议居民给垃圾分类。读读教材中所给的倡议书范例,和同学交流写倡议书需要注意什么,仿照案范例,就自己关心是的问题写一份倡议书。注意倡议书的格式。
第六单元参考答案
一、1、B 2、D 3、C 4、D 5、D
二、√ × √ × ×
三、11、略 12、略 13、略 14、(1)遥望 指望 一望无际
(2)欣赏 瞻仰 浏览
15、(1)舟 番 计 辉 作 钧 倒 驰 (2)接二连三 屡次三番
(3)略
16、(1)由于 如果 就;因为 才;不仅 还 (2)略
(3)移居月球的设想就算能够实现,也没有多少人能去居住。
(4)老人说,种树是他命运的选择,屋后的青山就是他生命的归宿。
(5)增加主语即可 (6)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四、17、(1)两山排闼送青来(2)夸张 牛郎织女(3)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4)老农创造的这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开辟山林、绿化家园的精神和造福后代的情怀; 老人用自己的勤劳、善良创造了这片绿洲,让有限的生命创造了无限的价值,老人的生命随着青山永垂不朽。(5)土地 比喻 拟人 18、略。
五、19、(1)③ ④(2)形容隐藏起来或不公开出现; 指一次又一次地循环。
zài zǎi 记载(4)时间 不同景观的变化(5)环境描写 逼真传神,生动形象,让读者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6)这样
20、(1)借问酒家何处有 遥指 杏花村(2)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
遥指杏花村(3)路上人欲断魂 问酒家何处有
2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六、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