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三章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
文件大小 7.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1-11-15 15:49: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聚落两种形态
城市
乡村
城市与乡村的区别
生产
活动
城市
乡村
发达
密集
密集
多高层
非农业产
业为主
不发达
稀疏
分散
低层建筑
农业产
业为主
建筑
特点
交通
特点
人口
分布
参考课本60-61页
你喜欢居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为什么?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看左图分析下列问题:
1.图中①②③三处属于哪种类型的聚落?2.三处聚落的选址有什么共同点?
3.三处都有可能发展成为哪种类型的聚落?而最容易发展起来的是哪一处?为什么?
4.根据以上分析,说说影响聚落的形成和发展有哪些因素?
聚落形成的自然条件:
聚落
气候温和
地形平坦
交通便利
资源丰富
水源充足
因纽特人的冰屋
东南亚民居
北非民居
气候严寒,用冰块构成低矮的小屋,没有窗户,保暖性好。
湿热地区雨水多,所以有较完备的排水系统;墙体单薄,门窗开得较大,利于通风散热,可以保持屋内干爽。
全年炎热干燥,建筑物墙厚、窗小,隔热效果好。
黄土高原上的窑洞
冬冷夏热,降水较少。在直立性较好的黄土坡上修筑,冬暖夏凉。
第四节 世界的聚落
福建土楼 200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敦煌莫高窟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西递宏村 200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丽江古城 199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秦陵兵马俑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北京人遗址 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是一座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右侧。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
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
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
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泰姬
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
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
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
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材料:1.
乾隆二十七年(1762),清政府设立了"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即今惠远老城),当时的惠远城成为新疆的军政中心。"伊犁将军府"记载着历史长河的足迹,过去一段时间,由于战争的、人为的破坏,"伊犁将军府"受到了很大程度的损坏。1990年12月,"伊犁将军府"被命名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从2001年5月开始,"伊犁将军府"进入一期维修工程阶段,耗资450万元,历时4年,对将军府、衙署、文庙3处进行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的、有规模的维修。
你认为值得吗?为什么?
材料:2.
选题有风险,答题需谨慎
1
2
3
4
返回
1.有关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聚落指城市
B.聚落指乡村
C.聚落就是指原始部落
D.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
D
2.读某地传统民居示意图
.图中表示的聚落形式是 ( )
A.城市 B.都市
C.乡村 D.集镇
.该传统居主要反映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
 A.炎热多雨的气候
 B.炎热干旱的气候
 C.崎岖的地形
 D.寒冷潮湿的气候
C
A
返回
返回
3、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聚落比高山、荒漠地区大的多,说明影响聚落分布的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河流
C.气候 D.土壤
A
4、下列关于居民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南亚村庄的房屋墙厚窗小
B、内蒙古草原的居民住冰屋
C、西亚地区的居民住竹楼
D、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
D
返回
填充图册P34第二大题、 P35第三大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