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维新变法运动

文档属性

名称 7维新变法运动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2-09-23 20:36: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67张PPT)
第七课、维新变法运动
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
封建自然经济进一步的瓦解
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的条件
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阶级基础)
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社会背景)
维新思想的传播(思想基础)
列强资本输出掀起瓜分狂潮
甲午战败
甲午战败赔款
清政府放宽对
民间设厂的限制
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经济基础)
社会原因:帝国主义瓜分中国,民族危机严重
经济基础: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
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思想基础:早期维新思想的传播及引导
组织基础:强学会、保国会等政治团体的成立
重要条件:光绪帝支持;康有为、梁启超个人努力
国际环境:资本主义发展是当时潮流
小结:戊戌变法的背景
大 家 看 时 局 图
划分“势力范围”
北极熊代表俄国
虎,代表英国,
毒蛇代表德国
大青蛙代表法国,
小太阳代表日本,
一只秃鹰代表美国
一、康有为发起公车上书
1时间 1895
2代表 康有为和梁启超
3背景 民族危机加深
4内容 反对议和,请求变法
5影响 拉开维新变法的序幕
2、康有为和梁启超
康有为(1858——1927),广东南海人从小受严格的封建教育,后来他接触了西方文化,改变了他的思想,从此,他开始了倡导维新变法的政治活动。
梁启超是康有为的学生,梁启超受康有为的影响一起积极开展变法运动。
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的康有为、梁启超
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
兴民权,设议院 实行君主立宪
变法准备之一:1895年,公车上书,要求变法
中外纪闻
强学会
保国会
时务报
时务学堂
万木草堂
变法准备之二:创办报纸、组织学会、开设学堂、 大力宣传西学、鼓吹变法
戊 戌 维 新 代 表 人 物 著 述
湖南时务学堂总理及教习合影
戊戌变法时期学会、学堂、报刊分布示意图
万木草堂
时务学堂
强学会
中外纪闻
国闻报
时务报
南学会
北京强学会遗址
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写道:“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顽固派称:“宁可亡国,不可变法”、“祖宗之法不可变”
维新派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
顽固派 维新派
论战问题
(要不要)
维新变法
兴民权
提倡西学
祖宗之法不可变
反对君主立宪
科举取士,反对西学
变者天下之公理
实行君主立宪
变法之本在育人才
变法准备之三:
维新派和洋务派有何区别?
洋务派: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工业
维新派:
主张不仅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还要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严复(1853—1921)福建侯官人。 少年时期,严复考入了家乡的船政学堂,接受了广泛的自然科学的教育。1877—1879年,严复等被公派到英国留学。回国后,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维新变法以自强保种。
二警世洪钟《天演论》
康有为
梁启超
谭嗣同
(领袖)
维新变法的主要代表人物:
百日维新
1898年6月11---9月21日
1875年至1908年在位。他即位时年仅四岁,由慈禧太后“垂帘听政”。1887年亲政,但仍由慈禧太后“训政”。1889年,太后“撤帘归政”。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 ,宣布变法。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他幽禁于瀛台,重新把握政权,直到光绪帝死。
光绪帝(1871—1908)
三 变法开始的标志
1898年6月11日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到9月21日戊戌政变结束,这次变法历时共103天,又称“百日维新”。
1898年夏,光绪帝召集军机处的大臣,表示变法决心,认为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遂于6月11日颁布“明定国是”诏。“百日维新”从此开始。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下“明定国是”诏
军机四卿
谭嗣同
刘光第
杨锐
林旭
“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 ……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 ……”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
康有为在奏折中提出了有关变法的哪三项预备性措施?
《应诏统筹全局折》是康有为的《上书清帝第六书》。
光绪帝对这个奏折非常满意,更坚定了他变法的决心。
这个奏折实际上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
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及作用:
项目 内容 作用
政治 开放言论;取消多余的衙门和无用的官职 革新政治,维护统治;触犯守旧贵族的利益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文化
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科举考试废除八股文;创办报刊 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伤害守旧的封建文人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提高军队作战力。由于皇帝没有军权,措施少而空洞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三条上谕
一、革除翁同訸的一切职务, 驱逐回籍。
二、授任薪职的二品大臣须到 皇太后面前谢恩。
三、任命荣禄署理直隶总督, 统率北洋三军。
慈禧太后(1835--1908),1898年9月21日发动戊戌政变,囚禁光绪,掌握清政府全权,戊戌变法失败。
守旧势力:慈禧太后
维新力量:光绪帝
袁世凯
后党代表
直隶总督:荣禄
新军统领:袁世凯
帝党代表
光绪帝老师:翁同和
载湉(1871--1908)1875年即位,年号光绪。1889年亲政。
中南海瀛台,戊戌政变后,光绪帝被囚禁在这里。
中南海瀛台
戊戌六君子
刘光第
杨锐
杨深秀
康广仁
林旭
试猜想一下:导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可以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双方力量的对比、变法的内容)
1、变法触犯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势力强大的封建 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极力反对与破坏
2、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只依靠无权的光绪帝(根本原因)
3、采取的改良的道路不符合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会的国情
4、变法措施急于求成,袁世凯的告密
三 短暂的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1时间 1898年6月——1898年9月
2开始标志 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3性质 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4内容 政治 取消多余衙门与官职
经济 发展农工商业
军事 训练新式陆海军
文化 创报刊,开办新式学堂
5结果 慈禧发动政变 ,失败
6影响 起到思想启蒙作用
7失败原因 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顽固派的阻挠
不符合中国国情
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1)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破坏。
①破坏原因:维新变法触动了封建顽固势力的利益。
②破坏表现:
A.对政令敷衍塞责,不予执行。如两江总督刘坤一,两广总督谭钟麟,直隶总督荣禄。
B.罢免翁同龢的职务;控制人事任免权;提拔亲信荣禄,控制京津地区。
(2)袁世凯的出卖。
(3)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妥协。
①采取改良的办法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皇帝身上。
②对外国侵略者抱有幻想。
③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4)客观环境:列强侵略严重束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绝不愿意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国际环境对中国维新运动很不利。
——教训: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是行不通的。
比较明治维新成功和中国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明治维新成功 戊戌变法失败
国内环境 资本主义发展水平较高,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
国际环境 ①自由资义时期;
②西方侵略中国的(有利的国际环境) ①向帝义过渡阶段;
②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领导力量 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人民的拥护,部分大名支持,建立倒幕基地。 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改革途径 先有自下而上的倒幕运动,成立了明治新政府,再有自上而下的改革,阻力较小。 依靠无实权的光绪皇帝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顽固保守势力强大。
具体措施 大刀阔斧,全面推行 变法法令如“一纸空文”
百日维新——戊戌变法
变法的结局:变法最终失败。
戊戌变法持续了103天,因此又称“百日维新”。
为变法而牺牲的第一人——谭嗣同
同学们,你们认为他的死是否值得呢?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之所以不昌者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谭嗣同
康、梁避往国外,谭嗣同本来也有机会出逃,但他甘愿为变法而死,你如何看待他们的选择?为什么?
课堂练习
1.揭开维新变法运动序幕的事件是(  ) A强学会的成立 B《万国公报》创刊C“公车上书”  D保国会的成立
2 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是( ) A 梁启超 B康有为 C严复 D林则徐
3 戊戌变法开始于( ) A公车上书 B强学会 C保国会 D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6 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严复译述了 《 》,把西方________学说介绍到中国。他认为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________。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________”。
7 ________年6月到9月, ________按照康有为提出的办法,发布了一系列变法令,变法从开始到失败仅103天,因此有称“________”。
瓜分狂潮开始
民族危机加深
保国会成立
《定国是诏》
百日维新
戊戌政变
变法失败
继续救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