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2张PPT)
第三单元
第9课 秦统一中国
严肃的帝国,它崇尚黑色,信奉法家;
创新的帝国,它创造了中国历史上很多第一;
短命的帝国,它二世而亡,仅存在14年;
传奇的帝国,它用14年首创的帝国制主宰了中华历史两千一百多年!
秦王扫六合,
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
诸侯尽西来。
——李白《古风》
统一王朝的起点——秦灭
六国
研究秦国历史的实物资料
1.湖北云梦县睡虎地发现的秦墓竹简——《大事记》记载了秦昭襄王元年以来秦国的一些主要军事活动。
2.秦陵兵马俑:秦军作战勇敢,所向披靡,从公元前230—前221年,秦先后灭掉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完成了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
3.湖南龙山县里耶古城发现的秦简,可证明秦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皇帝和中央通过文书制度将中央政策、法规推向全国。
③秦王嬴政即位后,为灭掉六国作了充分的准备。他招募各国的人才,委以重任,及时听取建议,积极策划统一大计。除了“远交近攻”的策略外,秦王还采纳了李斯“赂其豪臣,以乱其谋”的方针,以配合军事进攻。
①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相互攻伐,战争不断,经济被破坏,民不聊生,天下百姓都渴望和平,统一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②在战国七雄的激烈角逐中,经过商鞅变法洗礼的秦国,实力逐渐超过东方六国。
秦灭六国的原因
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即使在最强盛的时期,也没有设置行政区域,诸侯国之间并没有连成一片的疆域。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与其他各族杂居,互相影响,形成民族的大融合。秦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长期争战混乱的局面。在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这也是将其视为我国统一王朝的起点的原因。
集权模式的起点——确立中央
集权制度
皇同“煌” ,有伟大、宏大之意;帝,有上帝之意,是天界中主宰宇宙万物的神,所以皇帝就是“至高无上的神”的意思。
甘肃省镇原县出土的
秦始皇二十六年铜诏版
皇帝
御
史
大
夫
丞
相
太
尉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军事
行政
方政府
监察
国家军政大事,通常由公卿大臣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作出裁决,正所谓“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在地方,秦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为36郡,后增至40多郡,郡的行政长官称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县的长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皇帝
御
史
大
夫
丞
相
太
尉
郡(守)
县(令或长)
最高统治者
中央政府
地方政府
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
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
通过郡县制,皇帝和朝廷牢牢地控制着全国各地的权力,并把政治、法律、军事、土地及赋役等制度推向全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标准规范的起点——巩固统一
的措施
斗不正,半升以上,赀一甲。
——云梦睡虎地秦简
“普天之下,抟心揖志,器械一量,同书文字。日月所照,舟舆所载,皆终其命,莫不得意”。
——琅琊台石刻
目前出土了四把战国铜尺,分别是22.3厘米、22.5厘米、22.7厘米和23.1厘米,长度不统一。
弊端:不便于商品贸易。
作用: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文化方面
统一文字
小篆
度[长度]
衡[重量]
量[容量]
作用:有利于经济的交流。
经济方面
统一货币
统一度量衡
度——秦一尺 约今23.1cm
量——秦一升 约今202ml
衡——秦一斤 约今250g
交通方面
修建贯通全国的道路
秦始皇下令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其中驰道宽约五十步(约今69米)。
统一车轨
战国时期,各国道路宽窄不同,车轨尺寸混乱。秦统一后修筑了驰道等统一规格的、贯通全国的道路。
为了提高道路的使用效率,规定车轨(车子两轮间的距离)的统一宽度为
六尺(秦代一尺合今23.1厘米)。
为了进一步完成统一,秦始皇派兵统一岭南及东南沿海地区。为了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秦始皇派兵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水、离水,便利了南北的水运。
郭沫若称其:“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修建灵渠
修筑长城
秦统一后,匈奴对秦的威胁依然很大,他们不断南下,使北方的农业生产受到极大破坏。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
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两千多年来,长城有效地防范了北方游牧民族对内地居民的袭扰,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 秦始皇本纪》
材料中包含了哪些措施?
统一文字、度量衡、车轨的宽窄。
秦朝的疆域
东至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是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目 录
第一章 政治篇:郡县治天下
第二章 文化篇:文字用小篆
第三章 经济篇:统一度量衡
第四章 交通篇:车同轨、修驰道、修灵渠
第五章 军事篇:筑长城、北击匈奴
《一个民族强盛的起点》
秦给后世统治者灌输了、确立了一个无形的观念:中国始终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国家。这被后世许多伟大的帝王所继承,譬如汉高祖刘邦、光武帝刘秀等,他们不惜进行数年的战争,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统一的帝国。
一个统一的政治环境,绝对有利于文化的创新、传播和发展,在这样统一的环境下,我们中华先祖所创造的灿烂文化绵延至今。
课堂小结
1.西安碑林博物馆有一石碑上刻有“皇帝立国……灭六暴强……壹家天下”等字。该内容称颂的皇帝是( )
A.周武王 B.齐桓公
C.秦始皇 D.唐太宗
2.秦朝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有效管理,主要是因为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
C.行省制 D.刺史制度
C
B
随堂练习
3.秦统一后制定出哪一文字颁行全国( )
A.甲骨文 B.金文
C.大篆 D.小篆
4.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当时通行于全国各地的统一货币是( )
A.刀币 B.圆形方孔半两钱
C.铲形币 D.蚁鼻钱
D
B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摘自《战国策》
(1)材料一中“商君治秦”是指历史上哪一重大改革事件?“诸侯畏惧”的原因是什么?当时各诸侯国的结局如何?
材料二 罢侯置守,设官分职,不与古同。
——陈寿《三国志》
(2)材料二中“罢侯”代表秦朝废除了哪一制度?“置守”代表秦朝建立了哪一制度?
商鞅变法。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国家。
结局:公元前221年,被秦国所灭。
“罢侯”:废除分封制;“置守”:实行郡县制。
材料三 三代至秦,混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成”。
——张居正《杂著》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秦始皇“创制立法”的影响。
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材料四 秦皇一死,秦帝国荡然无存,可是他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不出10年之内一个新朝代继之勃兴,兹后延续达400年。汉朝在公元前后各经历约200年,全盛时管辖的人口约6 000万,足可与罗马帝国相比拟,就是从所控制地域和存在的时间上讲,两个帝国也可以相提并论,只是中国方面内在的凝聚力,非西方所能望其项背。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中秦始皇“统一中国的功绩并不因之而湮灭”的理由。(答出两点即可)
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修筑长城;兴修灵渠;为西汉的强盛奠定了基础;等等。
板书设计
秦统一中国
一、统一王朝的起点——秦灭六国
二、集权模式的起点——确立中央集
权制度
三、标准规范的起点——巩固统一的
措施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