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第四单元
第17课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
北方各族的内迁
秦朝兵马俑在五官上的共同点是什么?
都是单眼皮。
中国境内各民族普遍的通婚由来已久。今日中国之所谓汉人,本身已是一种历史上的混成体,为多数民族(即汉族)与少数民族混成的继承人。
——摘编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
中华民族的发展兴盛离不开少数民族新鲜血液的输入,汉族同样充实了其他民族,一部中国古代史也是一部民族交融的历史。
三国鼎立
蜀
魏
吴
东汉
三分天下后,中国将如何重建统一?
三国后期,魏国实力增强,吴、蜀两国日益衰落。魏国的司马懿善谋奇策,帮助曹丕在楚魏之争中获胜,得到曹丕信任,控制魏国军政大权。
司马昭弑杀皇帝曹髦。
司马懿死后,他的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相继专权,魏国皇帝形同傀儡,被司马氏来回摆布。
司马昭
西晋的建立
263年,魏灭蜀。
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
280年,晋灭吴,统一全国。
“三国尽归司马氏”
统一的朝代:秦朝、西汉、东汉、西晋。
思考:
是时天下无事,赋税平均,人咸安其业而乐其事。
——《晋书·食货志》
史事:西晋自280年结束分裂,实现统一,公元316年被内迁匈奴灭亡。统一局面仅持续36年。
1.西晋初年,百姓生活的景象怎样?
老百姓安居乐业,赋税较轻。晋武帝时出现“太康之治”。
2.百姓生活安定的景象能持续多久?
“短暂的统一”,没有多久。
我家白蜡当柴烧。
我家步障紫色丝绸40里。
我家步障锦缎50里。
砸掉!赔你三尺高一株如何?!
此乃二尺高珊瑚树一株。
我家麦糖洗锅。
(石崇、王恺斗富图)
腐败,追求享乐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一子目相关内容,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哪些因素有关系?
合作探究:阅读教材第二子目相关内容,西晋实行什么制度?
晋武帝为了巩固司马氏家族的统治,采取了大封同姓诸侯王的政策,后来又让封王据守州郡重镇,宗室诸王的势力日益强大,占据各个军事战略要地。
人物扫描:西晋第二代皇帝晋惠帝司马衷是历史上著名的白痴皇帝,昏庸无能,社会风气奢侈腐化。
司马懿
司马师
司马昭
晋武帝
司马炎
晋惠帝司马衷
及天下荒乱,百姓饿死,帝曰:
“何不食肉糜?”
——《晋书·惠帝纪》
晋
惠
帝
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
时间 晋惠帝元康元年(291年)——光熙元年(306年)
地点
背景
经过
中原一带(以洛阳为中心)
封王掌握实权,皇帝昏庸无能
手握重兵的八个主要封王,为了争夺中央政权,先后起兵,相互混战十几年,史称“八王之乱”。
八王之乱的过程
朝廷内部
贾皇后
楚王司马玮
汝南王司马亮
诸王混战
赵王司马伦
齐王司马冏
成都王司马颖
东海王司马越
河间王司马颙
长沙王司马乂
八王之乱的影响
公私穷踧(踧同蹙,意为困窘),米石万钱。
——《晋书 惠帝纪》
八王之乱对西晋经济造成严重破坏。西晋元气大伤,经济残破,整个国家堕入衰落的深渊,再也没有力量遏制周边势力的进犯。
衣冠南渡——中原人口的南迁
西晋到刘宋时期共140年,北方迁到南方的人口一共约有90万。永嘉年间向南迁徙的就有50万人,占总迁徙人数的一半以上,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人口迁徙高潮。
自永嘉截至刘宋之季,南渡人口约有九十万。
——《魏晋南北朝史》
北人南迁给南方地区带去了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推动了经济重心的南移。
四方内聚——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敕勒川狩猎图
甘肃嘉峪关魏晋墓砖画
内迁的原因
材料反映了当时的哪些气候现象和灾害?
蝗灾、旱灾、饥荒等。
匈奴中连年旱蝗,赤地数千里,草木尽枯,人畜饥疫,死耗太半。
——《后汉书 南匈奴传》
观察教材第87页《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找出内迁的主要少数民族并概述他们的迁移路线。
少数民族 内迁情况与特点 氐、羌(西北) 陕西关中 迁入内地
匈奴、羯 (蒙古草原) 山西 鲜卑 辽宁、陕西及河套地区 附塞而居
西晋时生活在山西、陕西的人民,有一半是内迁的各族人口。
且关中之人百余万口,率其少多,戎狄居半。
——《晋书 江统传》
西晋的民族政策
西晋政府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向内迁各族人民收取重税,征兵派役甚至掠卖少数民族人民为奴隶。这些暴政激起了内迁各族人民的强烈反抗,一些少数民族的首领趁机起兵反晋。公元316年,长安继洛阳之后被匈奴攻陷,西晋灭亡。
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
——《徙戎论》
匈奴 羯 鲜卑 前赵 北凉 夏 后赵 前燕 后燕 南燕 南凉 西秦
氐 羌 賨 汉 前秦 后凉 后秦 成汉 前凉 北燕 西凉
少数民族建立政权
北方“十六国”
变化1:游牧民族生产方式的变化
变化2:文化的双向交流
文化交流 民族交融
从游牧到定居农耕
学习汉族文化
公元4世纪后期,氐族苻氏建立的前秦逐渐强盛,并统一了黄河流域。
前秦的强盛和什么因素有关?
任用汉人王猛为丞相,锐意改革。在政治上,整顿吏治,厉行法治,加强集权,招抚流民,减赋禁奢。在文化上,提倡儒学,兴办学校,学习汉族文化。
北方十六国纷争
西晋的出现和统一,结束了自东汉末年以来的国家分裂局面,三国终归一统。但是,西晋的统一是短暂的,社会很快进入混乱时期。十六国时期,政权更迭,征伐不止。各民族在摩擦中融合,在矛盾中相互学习,同时,中华民族也在民族融合中成长、发展。
课堂小结
1.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 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 D.南方人口增多
2.西晋的大臣石崇和国舅王恺斗富,王恺用麦糖洗锅,石崇就用白蜡当柴烧;王恺用丝绸做成长40里的步障,石崇就用织锦花缎做出50里的步障。这充分说明了( )
A.统治阶级的腐朽 B.社会经济的繁荣
C.制糖技术的发达 D.丝织技术的高超
3.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
A.七国之乱 B.赤壁之战
C.石崇王恺斗富 D.八王之乱
随堂练习
A
A
D
4.我国的春运被称为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人口迁徙。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发生在 (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西晋初年 D.西晋末年
5.西晋王朝存在时间非常短暂,导致西晋成为“短命王朝”的原因有( )
①统治集团迅速腐朽 ②北方人大量迁往江南地区
③皇族之间连年混战 ④内迁少数民族反抗西晋的压迫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C
D
266年
280年
291年
306年
316年
西晋建立
西晋灭吴
八王之乱
西晋灭亡
东晋 南朝
十六国
板书设计
西晋统一
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北朝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