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远古的传说-课件(共43张PPT+视频)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远古的传说-课件(共43张PPT+视频)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5 15:57:12

文档简介

(共43张PPT)
第一单元
第3课 远古的传说
漫威宇宙
盘古开天辟地
“然则天地亦物也。物有不足,故昔者女娲氏炼五色石以补其阙;断鳌之足以立四极。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辰星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
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焱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 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杀黑龙以济冀州,积芦灰以止淫水。
——《淮南子·览冥训》
从两则史料中,我们很容易找到女娲炼五色石补天的记载。这些神话传说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古代劳动人民对所处世界的解释,看似唯心,实则唯物,是在神话外衣下的真实历史存在。
远古的传说
炎黄联盟

“昔少典娶于有蟜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二帝用师以相济也,异德之故也。”
——《国语·晋语》
依据材料可知,黄帝和炎帝的部落都在陕西境内,位于黄河流域。炎帝和黄帝关系如何?
他们之间互相攻伐——“二帝用师以相济也”。
他们互相攻伐的原因是什么呢?
“异德之故”。




交战双方
结果
黄帝
炎帝失败,归顺黄帝,两大部落结成联盟。
炎帝
地点
阪泉
……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修德振兵 ……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
——《史记·五帝本纪》
“炎帝者,黄帝同父母弟也,各有天下之半。黄帝行道,而炎帝不听,故战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汉]贾谊《新书》
“蚩尤兄弟八十一人,并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
——《龙鱼河图》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史记·五帝本纪》
“三曰兵主,祠蚩尤”。
——《史记·封禅书》
涿


鹿
交战双方
结果
炎黄部落
蚩尤部落
地点
涿鹿
黄帝部落最终打败蚩尤
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
——《史记·五帝本纪》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应龙畜水,蚩尤请风伯、雨师,纵大风雨。黄帝乃下天女曰魃,雨止,遂杀蚩尤”。
——《山海经·大荒北经》
黄帝
炎黄联盟
华夏族
汉族
炎帝
蚩尤
其他部落
阪泉之战
涿鹿之战
华夏族的形成和发展
华夏民族是由多民族交融而形成的。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研读
传说中炎帝和黄帝的发明

“包牺氏没,神农氏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周易 系辞下》
“神农教耕生谷,以致民利……”
——《管子》
结合材料可知,开垦土地、耒耜的使用和种植五谷,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使人类由原始游牧生活向农耕定居文明转化,农业是整个中华民族发展的基础,意义重大。
“神农为农皇也。……神农悉地力,种谷疏,故托农皇于地”。
——《尚书大传》卷四
材料的意思是指其功德之实质在发挥地力,所以炎帝还被称为“地皇”。
(1)生产:耕种、制作工具、种植。
(2)生活:制陶、纺织、煮盐、通商、制乐器、天文历法知识等。
炎帝的发明
据说,他是少典与附宝之子,本姓公孙,后改姬姓,故称姬轩辕。居轩辕之丘,故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
(1)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并发明了弓箭。
(2)他的妻子嫘祖会缫丝,擅长纺织。
(3)仓颉创造文字。
(4)伶伦制作音律。
(5)隶首发明算盘。
你认为炎帝和黄帝的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活的哪些变化?有关先民的传说是否有科学依据?



(1)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乐器,制作衣裳,发明弓箭等,反映了先民们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化。
(2)远古传说中的发明创造,反映出当时人们生产和生活质量的改善与提升,社会生产发展水平得到了提高。
(3)以上这些结论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如能建造宫室、制作衣裳、挖水井、创造文字等有可信的一面,因为考古发现的实物,证实了其科学性。
(4)但把所有的发明说成是炎帝、黄帝等几个人的发明,是不科学的。以上发明应是许多人长期探索实践的结果,不可能只是个别人的功劳。



阅读课文,得出结论
彩陶应用范围很广,摆放的位置是按照地理方位摆放的,说明彩陶遍布我国相当多地区,不仅黄河流域有,长江流域也有。彩陶使用范围的扩大,说明原始社会后期生产力水平的进步。
尧舜禹的禅让




传位
传位
生活俭朴,克己爱民。
《韩非子》载:“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 ,粝粢之食,藜藿之羹,冬日麑裘,夏日葛衣,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尧是怎样一个部落首领?
舜是怎样一个部落首领?
《史记》载:“舜耕历山,历山之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之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皆不苦窳。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其谦让的品德对周围人产生了积极影响。
禹领导人民治理洪水,与群众同甘共苦,在外十多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
禹是怎样一个人?
《吕氏春秋》载: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降通漻水以导河,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
创新精神、坚持不懈的斗争精神,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等。
首先,禅让制是一种不得以的选择!
其次,禅让制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
禅让制的真相:
通过本课学习,我们了解了传说中黄帝、炎帝以及蚩尤之间的争斗与联合,最终炎黄联盟发展壮大,逐渐形成华夏族;也了解了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先民们的发明创造,从一些考古发现看,当时的生产力水平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部落联盟的规模也越来越大,为了更好地管理部落联盟,尧舜禹时期采取禅让制的方式选举部落联盟首领,这在当时有着积极的影响。但是,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禅让制也会被其他制度取代,如世袭制。
课堂小结
随堂练习
1.华夏族起源于两个部落组成的部落联盟,这两个部落的首领分别是( )
A.黄帝和炎帝 B.黄帝和蚩尤 C.舜和禹 D.尧和舜
2.《礼记 礼运》中记载:“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
能……是谓大同。”其中,“天下为公”体现的制度是( )
A.科举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这段材料里的华夏民族生活的地域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淮河流域 D.珠江流域
4.《山海经》中写道:蚩尤发兵攻打黄帝,请来风伯雨师,降下大雨。黄帝下令让名叫魃的天女迎战,雨停止了,蚩尤被杀。这段传说故事描述的战役是( )
A.阪泉之战 B.涿鹿之战 C.牧野之战 D.巨鹿之战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1)在材料一所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只能过什么样的生活?
材料二 “中华开国五千年,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指南针,平定蚩尤乱。世界文明,唯有我先。”
——孙中山
(2)材料二中“轩辕”指谁?后人尊称他为什么?依据材料指出,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什么贡献?“平定蚩尤乱”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战役是什么?
群居生活。
黄帝。人文初祖。 创造指南车,平定蚩尤乱。涿鹿之战。
材料三 神农时,民方食谷。

(3)材料三中的“神农”是谁?“民方食谷”中长江流域的谷指什么?黄河流域的谷指什么?
材料四 美哉禹功!明德远矣。微禹,吾其鱼乎!
——《左传》
(4)材料四中赞颂的“禹功”是什么?“禹”通过哪一方式被推选为部落联盟首领?
炎帝。水稻。粟。
大禹治水解决水患。禅让制。
板书设计


THAN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