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2张PPT)
知识回顾
三国鼎立指哪三国?三国鼎立局面能否长久?为什么?
不能
虽然 三国经济都得以恢复发展,但是不平衡。曹魏实力最大,蜀汉最弱,最终导致三国归一晋。
汉
吴
魏
晋
西晋
266年 司马炎 洛阳
280年 统一南北
第 16 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了解政权分立的基本特征以及江南六朝的概念 。
2、知道北方人口南迁和世族交往促进江南经济开发的史实 。
3、识读“东汉至隋政权分合示意图” ,培养识图能力。
4、明确六朝时期南方经济发展,是北方南迁人民和南方人民共同开发的结果。
学习目标
学习重点:
江南经济的开发
学习难点:
混乱复杂的政权分立
学习要点
从三国鼎立到隋朝统一全国,在长达370年的历史时段内出现了哪些政权?
什么叫六朝?
这一时期的历史特点是什么?
全国处于分裂混战时期,政权分立,南北对峙;江淮以南社会比较安定,地区经济走出低谷。
历史特点
江 南 好
风 景 旧 曾 谙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
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能 不 忆 江 南
江南地区的开发
材料一:地域辽阔而人烟稀少;稻米和鱼是主要食物,人们还可以从山泽中采集植物果实和贝类为食;放火烧荒,耕种水田;不需要商人贩卖货物,没有非常富裕的人。
---《史记》
材料二: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宋书》
《宋书》里描写的南朝时的江南与司马迁描述的江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结果?
1、司马迁描述的江南经济落后,人烟稀少,商品交换不发达。
《宋书》描述的江南非常富饶,经济发达。
2、这是因为汉代的江南尚未开发,魏晋以来已逐渐得到开发。
为什么说东汉时期,南方地区的农业还远远落后于中原经济发达地区?
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什么能得到开发?
我国古代历史上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一次人口流动高峰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北方人口南迁的有哪三条主要路线?
为什么说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江南地区的开发有何深远的影响?
北方民族迁往中原
中原汉族迁往江南
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民族流动趋向
原因
线路
作用
江南经济的开发
北方长期战乱,大批人口南迁
西:巴蜀 东:江浙
南:两湖、江西
劳动力大增及带来先进生产技术、生产经验促进南方经济发展
南方经济的开发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南方农业技术的进步集中表现为什么?
南方各地出现了哪些商业城市?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源头可以远溯到什么时期 ?
概况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海贸:
江南经济的开发
巴蜀、江汉、江浙三个农业经济区农业技术进步、多种经营农副结合
丝织业重心由北南移
建康、京口、吴郡、余杭商业城市
东:朝鲜 日本
西:印度伊朗大秦(共34张PPT)
司马光
本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
1.《资治通鉴》的作者、生活时代、体例、记史范围、特点及地位。
2.佛教的教义、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
3.道教的思想来源、主要教义、形成发展过程及影响。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你知道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吗?
你能从历史中找出值得我们借鉴的事吗?
资:帮助、供给
治:治理,治国平天下通:贯通古今
鉴:镜子、意为借鉴
以历代王朝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有助于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司马光(1019-1086年)
《资治通鉴》书影
司马光是生活在北宋的著名史学家,主持编写《资治通鉴》,费时19 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述了从战国到 五代共1300年历史,与《史记》并列的史学名著。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书影
司马光
(1019-1086年)
北宋时著名史学家,主编了编年体通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1、编年体通史;
2、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历史。
阅读P10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司马迁撰写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通史——《史记》
《史记》与《资治通鉴》比较
书名 作者 成书时期 史书体例 叙事范围 史学地位
《史记》
《资治通鉴》
西汉
北宋
司马迁
司马光
通史
纪传体
通史
编年体
汉武帝
黄帝至
五代
战国至
都是史学名著
佛教的中国化
佛教
佛教的传入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
1、起源地:古印度。
2、传入时间: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
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
峨眉金顶
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
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和观音造像
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
九华山地藏菩萨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文殊菩萨
你知道佛教的教义吗?
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生 ,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痛苦的 ,这是前世造的因在现世结的果。只有皈依我佛,弃恶从善,虔诚修行,才能获得解脱,在来世得到幸福
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压迫的斗争,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佛教中国化
原因:佛教不少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冲突
表现:(1)隋唐:形成多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 好
(2)宋以后:佛教进一步融合佛、道二家,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许多佛教思想
1、佛教传入中国后为何能不断发展?
2、如何发展?
佛教的中国化
1、①中国化;②教义的吸引力;③统治者支持。
2、 ①隋唐 ②宋
1、请用一个形体动作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佛家弟子。
2、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来源于佛教的俗语或成语。这说明了什么?
3、我国古代反映佛教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这部作品还有哪一宗教的影子?
佛教
道教
《西游记》
道教圣地——青城山
道教的兴盛
道教创始人——张道陵
道教教主——太上老君
老子
太上老君
神化
1. 你知道道教的教义吗?
以“道”为最高信仰,宣称通过炼服丹药和修身养性,可以长生不老,得到成仙
2、道教的思想来源
道教源于古代民间信仰、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
3. 特点
其主张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
4、形成、发展过程
(1)形成:
(2)完备:
(3)兴盛:
(4)发展:
东汉后期形成
东晋、南北朝,道教的理论和组织形式日益完备
唐朝和宋朝的皇帝又利用道教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
此后,道教进一步与儒家、佛教相融合,修炼方式也转而注重“内丹”
5、影响:
道教作为中国本土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全真教
全真教
道教的兴盛
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是如何发明的吗?你能否用一形体动作表示你是道家弟子?你能概述道教的发展吗?
东汉后期——东晋、南北朝——唐宋
佛教、道教异同比较
主要不同点 主要相同点
起源地区 主要教义 政治 作用 对文化的影响
佛教
道教
印度
中国
因果报应,期盼来世幸福
修身养性,追
求现世幸福
都有利
于维护
现存的
统治秩
序
都成为
中国传
统文化
重要组成部分
(1)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
A.《史记》 B.《资治通鉴》 C.《金刚经》 D.《窦娥冤》
(2)《史记》和《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 B )
( B )
(4)连连看
玉皇大帝
佛教 如 来 佛
八 仙
太上老君
道教 孙 悟 空
菩 萨
( D )
(3)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
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