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治理和人才基础。而对于青少年来说,科普和科学教育则是为了帮助他们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和
探究性学习的思维,理性地看待科
语文
(摘编自陈征《以科普点燃孩子们的科学精神》)
材料二
考生注意
培养创新人才,要将科学教育贯穿于青少年成长的整个周期,孩提时代是最好的起点。不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过,调查显示,2020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56%,比2015年提高了4.36个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百分点,但总体水平依然偏低,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针对科普需求和科普方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
式产生的新特点、新变化,更需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方法。前不久发布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
纲要(2021-2035年)》提出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行动”,旨在激发青少年好奇心和想象
现代文阅读(35分)
力,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育一大批具备科学家潜质的青少年群体,为加快建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设科技强国夯实人才基础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科学教育中,家庭作为“笫一课堂”的地位永远不能忽视。许多科学家回忆起童年时光,经
材料
常提到的是父母在科学书籍阅读方面的引导,滋养了他们的好奇心。还有人说小时侯在家里摆
传统观念认为科普是传播科学知识,但是随着科普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公众需求的不断提
弄音箱、遥控飞机,锻炼了动脑动手能力,从而为后来从事科研工作埋下伏笔。学校也是青少年
升,人们开始意识到科普要从单纯传播知识跃升到传播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和科学理
科学教育的重要一环。孩子光有好奇心还不够,往往需要老师的引导和鼓励,把乍现的创意、灵
性的层面上。也就是说,科普不仅要传播知识,还要传播以系统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的科学方法
光留存下来,帮助他们成长为具有创新潜质的人才
态度、理性等。青少年科普也是一样,应该走出单纯普及和传播知识的老路,但是这并不意味着
从社会的角度,一场生动的科技创新比赛、一次充满趣味的科学创作活动,都有可能在青少
K科学知识不重要,因为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隐藏于科学知识背后,我们需要透过知识的表面来
年成长中发挥作用。青少年只有亲手做了、亲自写了,才能更有参与感,科学知识才更有“黏
看待科学的本质
性”。博物馆、科技馆作为夭然的科学传播阵地,要想方设法地利用人工智能、虛拟现实等新技
应该承认的是,我们曾经一度强调孤立的事实,而不是一个系统的发现过程,也没有传播
术,提升参观体验;科幻科普作品也要进一步提升质量,帮助青少年增强知识储备,激发好奇
科学是一个需要不断验证、再验证的过程”,从而导致科普的受众处于一个支离破碎的世界中
向未来,应尽快在全社会构建起科学教育、科学传播的有效体系,让青少年在科学的花
知识成为从科学体系中剥离出来的一些碎片,而没有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长此以往就会导致
中尽享科学之美,体会创新之乐,呵护珍贵的好奇心和想象力,成为具有较高科学素养的一代新人
死记硬背,进而让青少年丧失对科学的热情。当然,我们也应该警惕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即把视
摘编自刘诗瑶《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任重道远》)
婀野单纯地聚焦于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更上位的层面,而忽视了科学知识的重要性——如果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们单纯地强调科学方法,实际上是抽去了具体的科学内容,结果可能导致一种似是而非的科学
A.毋庸置疑,科学知识是重要的,但我们也要让青少年看到那些知识背后的科学方法和科
普及。实际上,我们在这里探讨的是,要把科学知识和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其他“更隐性”的东
学态度,从而迈出青少年科普的新步伐
西结合起来
B.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要科普这一知识,需要引导人们思考其降级的原因,并且进
美国学者德雷斯勒在1907年就指出:“只要还缺少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的习惯,教育就不
步挖掘和其相关的更多的科学话题。
能停止。”应该说,他提出了教育的一个目标,即让人们养成用科学方法思考周围世界的习惯,并
C.我国已颁布《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采取切实行动,培养一大批
且培养和秉持科学精神,而对于什么是科学精神,不同的人可能会给出不同的阐释,但大体上应
青少年科学家,夯实科技人才的基础。
该包括的维度有质疑、理性、不迷信权威、了解科学发展的本质等。比如,我们曾经知道的事实
D.家庭在孩子科学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引导孩子阅读科学书籍,锻炼其动手动脑能
是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但是在2006年冥王星被降级为矮行星之后,太阳系就只剩下八大行星
力等,都对孩子科学素质的提升有帮助
了。如果从科普的角度以及科学精神的角度来说,只传播这个事实是不够的,我们还应该探究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冥王星为什么被降级,并且从这个视角去挖掘出更多的科学话题。所以“科学教育的目的是为
A.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容易走向两个极端,科普的受众因此失去对科学的热情,科普变
学生打开了解现实世界之门,继而去发现一种建立在事实和真理基础之上的关于这个世界的清
成似是而非的科学普及
晰和全面的哲学观点
B.我们对青少年进行科普和科学教育,是为了让他们具备系统性和探究性学习等思维品
科普的最终目标是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培养具有科学素养的劳动力,并且为科技创新奠定
质,从而理性地看待科学
【高一语文第1页(共8页)】
22-09-121A
【高一语文第2页(共8页)】
121A秋季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解文意,原文
具备科学家
本”,并
年科学家
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
科普的受众因此失去对科学的热情”因果关系不成
立,原文中两个极端的结果是分开表述的
绝对化,原文为“结
可能导致一种似
的科学
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老专家只是向孩子们展
表象,而没有
们顺着这个表象去探索其背后的和
材料二采用了“总
分)②先总说
期是科学教
然后立足家庭、学校和社会等层面,分开论述其对
科学教育
最后总结全文,呼
尽快在全社会构建起
科学传播的有效
解析】本题考查分杉
据和论证方法的能
正结构也就是指议论文的基本结构,一般有层进
对照式、总分式、并列式四种。答案先明确材料
构为
构,再进行具体分析
明确
科普的目标,即要让他们在了解科学
更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秉持质疑
性等科学精神。②对青少年的科普教育不是单一的维度,而是构建家庭、学校和社会
教育体系
终提高其科学素养
体的科学素质还比较低,对青少年科普教育任重道
采
取创新的思路方法,力求实效性
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整合和对内容的理解、概括的能力。本题体现了因文设题的考查特点,一方
以判断和推
求,本题应从这句话本身的内涵、其在
的体现、其对我国实际情况的启示等三个方面来作答
D【解析】本题
和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的能力。“翁丁所处的地域每天必定要下雨
有误,原文
为“在雨季,只要哪天
的夜或黎明就不会按时到
本题考查对文学亻
阝是为了突出翁丁的色彩
原文第
设喻,是为了表现翁
常生活在岁月积
第二处主要是
为了突出翁
8.①使用拟人手法,将“大木头”拟人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其经历过较长时间生
烧的特点;②从
态。(每点
本题考查赏析散文中重要
先
种手法,其次对该句进行具体分析,最后阐
释该种手法如何有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这样答题条理就清楚
是指翁丁人家中各色物件在长年累月的火塘烟火熏燎下变成的黑
层意
翁
经
岁月沧桑后形成的
保持到现在的朴实厚重的民族特性;②“亮”表面是指翁丁人家中各色物件所反
射出来的亮光,深层意义是指
生活中的安逸、甜蜜、诗意、热情和温
生活永不变
更的底色,“亮”是翁丁人的生活追求,两者对比强烈,而又完美融
文章的主旨。(每点2分,意
析】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
解的能力。本题要求谈一谈结尾两段着重写
的意蕴,故只需结合全文进行挖掘和探究即
股可从表层
两个角度来谈
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前
文标点:思廉
遗言,有诏许其续成梁、陈
侍读
师克京城
C【解析】本题考查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开国皇帝的庙号常为太宗’,第二代帝王多为
国古代封建王朝开国皇帝的庙号通常为“太祖”或“高祖”,第二代帝王的庙号多为“太宗
参考答案第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