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阿长与《山海经》导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学习这篇课文中运用的先抑后扬的写作方法。
2、重点文段的品读分析。
3、学习运用事件生动、传神地写熟悉的人物,并进行写作练习。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文段的品读、分析,运用事件生动、传神的人物写作练习。
预习问题设计(课前进行,自己解决,课上讨论修正)
一、自主学习:
运用表格的形式,选用文中的词语,列出下列问题。
课文写了哪些事?(依照课文的记叙顺序写出)
依次从每件事中归纳阿长的性格特点。
划出带有作者感彩的句子,并从中选出作者对每件事情态度的词语。
对比、归纳总结作者的运用的刻画人物的方法。
事件 人物形象 作者感情态度 写法
二、合作探究
问题一:
文章围绕阿长写了那么多的事,那么在你的眼里,阿长是怎样一个人呢
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可用“阿长是一个 的人”说话。可以用课文中的词句,也可以自己概括,可以从外貌、身份、细节、性格等各方面说,从而全方位感知阿长。
问题二:
教师:总之,阿长是一个好人,但又不是十全十美的人,她是一个复杂的人。那么这样一个人,作者对她的感情怎样呢?(试从课文中标出表示作者对阿长感情的词句。)
问题三:
你是怎样理解作者的感情的
问题四:
当阿长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时,“我”是怎样想的?这种想法表现了“我”的什么心理?
问题五:
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有什么反应?
问题六:
你怎样理解文中说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三、语言品味
本文的语言有的含义深刻,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感情浓烈,请你细细品味,你将会感受到无穷妙趣。请同学们试着美读自己喜欢的语句或语段,小组交流,并说出喜欢的理由。
例1:“这实在是出于我意想之外的,不能不惊异。我一向只以为她满肚子是麻烦的礼节罢了,却不料她还有这样伟大的神力。从此对于她就有物特别的敬意,似乎实在深不可测;夜间的伸开手脚,占领全床,那当然是情有可原了,倒应该我退让。”
这是“我”听了长妈妈给“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的心理反应的一段文字中,作者以儿童的心理来认识长妈妈的“伟大神力”,实际上是对长妈妈的愚昧迷信以一种苦笑进行讽刺。整段文字寓庄于谐,增添了幽默风趣之感。
例2:“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这是对长妈妈能做成“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的“伟大神力”,中华民族“最值的宝贵的民魂”:对青少年的关心爱护和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的歌颂。
例3“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我想,这实在是无法可想了。”
从孩子心理角度叙述长妈妈的低声絮说和睡相,表现她是一名没有文化修养的劳动妇女。
例4“但是她懂得许多规矩……至今想起来还觉得非常麻烦的事情。”
从孩子心理角度叙长妈妈教“我”做人规矩和道理,表现她是一名善良而尽心尽责的保姆。
例5“然而我有一时也对她发生过空前的敬意……我惧惮她什么呢!”
长妈妈的太平军故事,表现长妈妈的社会意识受统治者的影响很深。
例6“但当我哀悼隐鼠……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长妈妈寻购赠“我”《山海经》,表现她对“我” 的关心。
例7 “我实在不大佩服她。”你怎样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这是作者从孩子看人论事往往以个人利害为依据的心理角度评论长妈妈的一句话。一是“我”疑心长妈妈的“切切察察”跟自己在家里遇到的小风波有关系,因为“我”如果“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是“她的睡相挤得我没有翻身余地”。从这两方面看,不佩服是因为长妈妈触及“我”的利益引出的情绪。
例8 “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作者为什么对长妈妈买回《山海经》有如此强烈的反应?
这是心理描写。“霹雳”本来是指云与地面之间发生的一种强烈雷电现象,用在这里是指作者受到了极大的震撼。因为作者没有想到他一向所讨厌的、憎恶的、大字不认识一个、连书名都讲不清楚的阿长,会为作者买来他所渴慕的《山海经》,这让作者感到震惊、惊喜、激动、感激。
四、总结一下课文对阿长的描写有什么特色?
1、善于抓住最富有特征的一两点来写,如写阿长的 ,既绘形又绘声。
2、善于用比喻。一个“ ”字,形象的写出了阿长的睡相。
3、善于用修饰语。如写阿长的:
五、达标检测
1、为什么是作者“最为心爱的宝书”?
2、我听到买了《山海经》时的反应是什么?(原文回答)
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3、 文中我对长妈妈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是什么原因产生了这样的变化?
六、拓展提升
小组内首先互相交流,然后运用上面所提到的人物描写方法,(日常生活中的一两件小事情)写一个本小组内同学的形象,读给其他小组的同学听。(写在另外的纸上)
参考答案:
问题一:长妈妈有无知可笑、愚昧落后的缺点,但更有着纯朴、善良、仁慈的美德。
问题二:讨论明确:作者对阿长的感情是变化的,从“不大佩服——不耐烦——空前敬意——新的敬意。”
问题三:参考:文章自始至终一直在刻画他对孩子的关心爱护的品质:从她“不许我动”到吃福桔的祝福,以及“晒裤子用的竹竿底下,是万不可钻过去的”道理和后来买《山海经》中都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她虽然饶舌、多事、有许多令人生烦的规矩和道理,但又爽朗、热心、乐于助人、关心爱护孩子。
问题四:“我”想“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之所以这样想,是因为阿长不识字,没文化,既不知道《山海经》是怎样的一部书,更何况她一向似乎并不善于关心“我”,因此她也不会理解“我”渴望得到《山海经》的心情。这表明“我”对阿长心存隔膜乃至轻视。
问题五:当阿长买来《山海经》时,我的反应是:“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真可谓又惊又喜,感激不尽。
问题六:因为这件事“别人不肯做”,谁也没有阿长那样知“我”心,谁也没有阿长那么热心;别人也“不能做”,有画的《山海经》很难找,要跑多少路,打听多少地方,谁能像阿长这么给“我”操心费事,况且阿长不识字,居然买来了。所以说,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