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2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3课《植树的牧羊人》课件(2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5 17:36: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有一首歌唱道:平凡的人们给我太多感动……学校要在校报“那些年,那些人”栏目中设计一个“凡人伟事”为主题的版块。请你给大家介绍一位在平凡的岗位上干出了伟大的事的人,选取恰当的方法,写出他的事迹及精神,争取投稿成功。
驱动性任务
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1.通过自主预习、课上检测等方式,能准确读写“慷慨、坍塌、微薄、酬劳、刨根问底”等词语,能说出“不毛之地、刨根问底、慷慨、琢磨”等词语释义和作者让·乔诺的文学常识。
2.通过课前预习,课上默读、跳读等方法,能概括并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3.通过跳读课文、勾画相关语句等方式,能梳理出关于牧羊人和高原情况的相关情节,完成表格;能结合相关语句,说出牧羊人的性格特征。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
任务一:预习检测
基础任务:
根据预习成果,完成字音字形和文学常识题目。
温馨提示:将答案写在默写本上,并用红笔进行订正。
挑战任务:
结合白求恩的资料和本文内容,说说我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温馨提示:和同桌互说自己的思考。
慷慨( ) 干涸( ) 坍塌( )
缝隙( ) 酬劳( ) 废墟( )
薰衣草( ) 滚烫( ) 光秃秃( )
kānɡ kǎi
xūn
chóu
fènɡ xì


tànɡ
tān

● ●


● ●





流淌( ) 硬朗( )
沉默寡言( ) 刨根问底( )
tǎnɡ
páo
yìnɡ lǎnɡ
ɡuǎ



● ●
◆根据PPT提示的字词,同桌互相批改,自己对照答案修改自己的作业,错一改三。
干涸( ) 慷慨( ) 坍塌 ( )
呼啸( ) 琢磨( ) 微薄( )
酬劳( ) 水渠( ) 流淌( )
刨根问底( ) 沉默寡言( )

kǎi
tān
xiào
zuó

chóu

tǎng
páo
guǎ
齐读后抽查
◆词语释义,同桌互说,答疑
不毛之地:
刨根问底:
慷慨:
干涸:
琢磨:
光秃秃:
坍塌:
张扬:
◆词语释义,同桌互说,A说意思,B说词语
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地方。泛指荒凉、贫瘠的土地。
刨根问底:比喻追究底细。
慷慨:大方;不吝啬
干涸:干枯,没有水
琢磨:思考,考虑
光秃秃:形容没有草木、树叶、毛发等盖着的样子
坍塌:建筑物或堆积物倒下来
张扬:把隐秘的或不必让众人知道的事情声张出去。
走近作者
让 乔诺,法国著名小说家。1895年生于法国南部马诺斯克小镇。家境贫寒。16岁辍学到当地一家小银行谋生。20-24岁时应征入伍,经历了残酷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由此坚定和平信念。作品有《人世之歌》、《庞神三部曲》、《屋顶上的轻骑兵》和《一个郁郁寡欢的国王》,长篇小说《屋顶上的轻骑兵》被改编为电影。
◆同桌互说你整理的关于作者的资料,可以补充在课本对应位置并记熟,做好抽查准备
背景链接
本文是作者于1953年应美国一本杂志专题“你曾经见过的最平凡、难忘的人是谁”的约稿而写的。编辑收到这篇让人震撼的故事后,调查得知在普罗旺斯山区的小镇巴农的养老院没有死过名叫布菲的人,稿子就被退了回来。第二年在美国《Vogue》杂志上发表,之后在十多个国家翻译发表。虽然是虚构的故事,但主人公的精神鼓舞了很多人,为世界各地的森林再生做出了贡献。
1
故事情节
2
环境描写
3
人物形象
4
见证人
小说——虚构
为什么虚构的故事会让我们感觉如此真实?
为爱种树
细节描写

自然环境
社会环境
时间、地点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人物精神





知识补给站
任务二:整体感知
基础任务:
1.默读课文,圈划关键词,分条批注牧羊人做了哪些事并用“//”划分段落层次。
2.解读“伟事”:文中说“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这些事具体指的是什么?
温馨提示:先自主思考并批注,遇到困难可就近轻声求助。
挑战任务:
思考:为什么这些虚构的故事会让我们感觉如此真实?
温馨提示:先自主进行思考,和同桌互说发现,B说给A听,A补充,注意做好记录。
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这个故事
述奇迹,概括事件
一个牧羊人
凭着一己之力和数十年的时间
在沙漠中,
种下成片树林,把土丘变成了绿洲。
什么人
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
干了一件什么事
概括文意
段意合并法
六要素串联法
题目扩充法
摘录句段法
问题概括法
概括文章大意方法:
本文按什么顺序来叙事的?你从哪里看出来的?请按这一顺序划分文章的结构并概括段落大意。
按时间顺序叙事
通过文中表示时间的词汇可以看出,如“1913年,时隔六年,1945年”
第一部分(1):开门见山点题,交代牧羊人是个慷慨无私、不图回报的好人。
第二部分(2-12):初遇牧羊人
第三部分(13-18):再见牧羊人
第四部分(19-20):最后一次遇牧羊人
第五部分(21):再次点题,抒发对牧羊人的敬佩之情

想真正了解一个人,要长期观察他所做的事。如果他慷慨无私,不图回报,还给这世界留下了许多,那就可以肯定地说,这是一个难得的好人。







基础任务:跳读课文,勾画出标志故事情节发展的关键语句,完成下列表格。(温馨提示:先自主完成表格填写,然后学习共同体内交流讨论。)
挑战任务:跳读文章,勾画描写牧羊人的相关语句(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并在语句旁批注牧羊人的性格特征。可参考课后习题二的格式,跟同位互说一下。
任务二 理情节 读好人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牧羊人的情况 高原的情况
初遇牧羊人
再见牧羊人
最后一次相见
独居、50几岁,牧羊、种树,沉默寡言、充满自信
荒原、光秃秃的山,狂风怒吼、没有溪水
身体硬朗、不再牧羊、养蜂,性格没有变化,依然心无旁骛地种树
树木成林、挺拔茂盛,有了溪水
已经87岁了,初衷不动摇,继续种树。
一片沃土、生机勃勃、微风飘香、泉水流淌、重建新村、人民幸福
19
自主展示,其余同学认真倾听、思考、做好笔记。
典型事件(种树)



???
可参考课后习题二的格式,跟同位互说一下。

假如你想了解谁是真正品行出众的人,恐怕得花好几年观察:看看他的行为是否无私;动机是否慷慨;同时他还必须在大地上留下明显的印记。
我很幸运地认识一位"种树的男人",他正好符合以上所说的条件。
借“我”的评价和感受,
写出牧羊人是一个慷慨无私的人。

房间里收拾得很整齐,餐具洗得干干净净,地板上没有一点儿灰尘,猎枪也上过了油。炉子上,还煮着一锅热腾腾的汤。看得出,他刚刮过胡子。他的衣服扣子缝得结结实实,补丁的针脚也很细,几乎看不出来。
环境描写和外貌描写,写室内环境的洁净和牧羊人的整洁,侧面衬托牧羊人的勤劳能干、做事认真仔细、干净利索的性格特征

过了一会儿,他挑出了一小堆好的橡子,每一颗都很饱满。接着,他按十个一堆把它们分开。他一边数,一边又把个儿小的,或者有裂缝的拣了出去。最后,挑出了一百颗又大又好的橡子
动作描写,可以看出牧羊人工作认真、一丝不苟

牧羊人让大狗看着羊群,然后爬到我站的地方。我以为他要来说我,嫌我一直跟着他。可是,他没有。这本来就是他要走的路。他还说,如果我没事,可以和他一起去。
语言描写,体现了牧羊人平易近人的性格特点
我们沿着山路,又向上爬了大约两百米。他停了下来,用铁棍在地上戳了一个坑。然后,他轻轻地往坑里放一颗橡子,再仔细盖上泥土。
动作描写,写出了牧羊人娴熟动作 一丝不苟、执着忘我的性格特点,同时也展现了植树过程的艰难。

他是在种橡树!我问他,这块地是你的吗?他摇摇头说,不是。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他说不知道。
语言描写,写出了牧羊人的慷慨无私
他说,羊吃树苗,就不养羊了,只留下了四只母羊。他添置了一百来个蜂箱,改养蜜蜂了。战争并没有扰乱他的生活。他一直在种树。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语言描写,赞美了牧羊人无私奉献、执着坚毅的精神

每当我想到这位老人,他靠一个人的体力与毅力,把这片荒漠变成了绿洲,我就觉得,人的力量是多么伟大啊!可是,想到要做成这样一件事,需要怎样的毅力,怎样的无私,我就从心底里,对这位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普通的农民,感到无限的敬佩。他做到了只有上天才能做到的事。
解读??人
作业布置
一、巩固类作业:
跳读课文,圈点勾画文中能体现老人”伟大“的词语或者句子并做好批注,不少于3条,对自己触动最大的点用一句话概括,写在75页空白处。完成名校6-8题。 15分钟
二、拓展类作业:
默读名校44页《那一朵朵美丽的格桑花》一文,边读边勾画批注关键语句;完成文后相关习题,注意按照分值(3 4 3 2 )采分。 (温馨提示:阅读时要及时圈点勾画,做好批注) 15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