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第25课《皇帝的新装》课件1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七年级上苏教版第25课《皇帝的新装》课件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2-09-23 21:37: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作者
理解
小结
资料
阅读并理解想象和夸张的作用。
分角色朗读,并根据提纲复述课文。
了解心理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及其作用。
词语
    (1805-1875),丹麦作家。生于鞋匠家庭,童年生活穷苦。早期写有诗歌、剧本和长篇小说《即兴诗人》等。1835年开始写童话,共写168篇。在《丑小鸭》、《皇帝的新装》、《卖火柴的小女孩》、《她是一个废物》等篇中,作者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和金钱支配一切的罪恶,讽刺统治阶级的专横愚昧,反映贫富之间的悬殊,同情下层人民的苦难。
炫耀
称职
滑稽
陛下
头衔
骇人听闻
钦差大臣
随声附和
聘请
赏赐
爵位
xuàn
chèn


xián
hài
qīn

pìn
jué

2.词语解释
钦差大臣:
由皇帝派遣,代表皇帝出外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指官衔、学衔等称号。
骇人听闻:
头 衔:
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震惊
滑 稽:
御 聘:
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皇帝请的人。
下一页
童话是儿童文学的一种。这种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 、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 ,引人入胜。童话又往往采用拟人的方法,举凡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整个大自然以及家具、玩具都可赋予生命,注入思想感情,使它们人格化。
这篇童话写于1837年。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欧资本主义得到迅速发展,而处于北欧边陲的丹麦却还是个君主立宪国家。拿破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丹麦统治阶级利用英法矛盾,以中立地位大搞海上粮食贸易,引起英国不满,英国要求丹麦交出从事贸易的舰队和商船,成为英国的附庸国。丹麦拒绝这一要求,英军于1807年炮击哥本哈根,摧毁了丹麦的舰队,丹麦便由中立倒向拿破仑一边,成为交战国。
8年后,拿破仑战败,丹麦也成为战败国而失去广大领土,耗尽了钱财,银行倒闭,农村萧条,刚刚兴起的小型工业也全部破产,丹麦最终成了英国的附庸国。丹麦人民身受本国封建阶级和英国资产阶级的双重剥削,过着饥寒交迫的贫困生活,而封建统治阶级则穷奢极欲,挥霍无度。
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安徒生根据西班牙一则民间故事改编了《皇帝的新装》,把揭露的锋芒直指封建统治阶级的头子,并无情的嘲讽了贵族、宫廷的丑恶行径,深刻的解剖了当时社会的病状。
爱新装
1 本段从那三个方面表现出皇帝爱新装这一特点 运用了怎样的修辞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治装费用 心思兴趣 换衣次数
对比 夸张
荒唐 昏庸
2 本段在情节发展过程中起什么作用
伏笔。
下一页
做新装
1 骗子为什么用织新衣而不用别的手段来骗皇帝?
2 骗子说这种衣服具有怎样的特性?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3 画出描写皇帝心理活动的语句,并说说表现了皇帝怎样的性格特点?
下一页
看新装
1 画出皇帝想去看新装织得怎样,但又不敢亲自去的语句。体会这些心理活动说明了什么?
2 大臣—官员—皇帝先后都去看布料,在语言和动作心理上各有怎样的表现?
下一页
展新装
1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从皇帝到老百姓都不敢说真话,为什么?
2 理解:
A 为什么要一个小孩说出真相?
B 真相被揭露后,皇帝和大臣们仍装模作样的把戏演下去,为什么?
3 如果你在场,你会怎样做?
返回
一个 的皇帝
一群 的大臣
这篇课文的情节围绕哪个字展开的,请同学们说说文中各种人物是怎样围绕这个字进行活动的。

皇帝
大臣
百姓
小孩




昏庸、愚蠢
虚伪、自私
怕被嘲笑、怕被杀头
天真烂漫、无私无畏
返回
你认为本文中的皇帝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文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课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发展的?
皇帝的新装
爱新装
做新装
穿新装
展新装
愚蠢、虚伪、极度奢侈
皇帝、大臣、骗子的行为都是荒唐可笑的,并非生活中实有,但又能令人信服,这是为什么?
课文为什么要重点写诚实的老大臣?
在根本不存在的“新装”面前,皇帝、老大臣、“另一位诚实的官员”为什么不敢说真话?老百姓为什么也不敢说真话?
创新发展
1 用恰当的词语概括人物形象(一个**的皇帝 )
2 你想在哪些地方加入自己的想象。
3 为文章续写一个合理的结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