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信客》导学案
1.知识与能力目标:
掌握基础字词,把握文章的脉络,理清思想内容。了解信客的优秀品格,揣摩典雅精辟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引导法、讨论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注意感悟像信客这样默默奉献的人,树立诚信的道德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揣摩本文语言,抓取人物品格。
4.学习时间:1课时
导入新课:
现代社会,通讯事业日益发达,尤其手机的普遍使用,给忙碌的现代人提供了方便。 但20世纪初期的乡村,对外通讯往来主要依靠一种特殊职业的人―信客(板书),今天,让我们一起通过文章体会一下他们特殊的人生。
一、预习导航(一上课就检查预习情况)
(1)注意下列词语的形、音:
昏厥( ) 伎( )俩 吊唁( ) 猝( )然
焦灼( ) è( )耗 文zhōu( )zhōu( )
穷愁liáo( )倒 糟tà( ) 颠pèi ( )流离
(2)解释下列词语
吊唁:
文绉绉:
接济
人才济济 :
(3)了解作者余秋雨
(4)朗读课文,用几句话概括信客的为人。
二、自主学习
1、 逐段朗读课文归纳文章所写内容,易于轻松理清文章脉络。
2、细读课文,走进信客的内心深处。(赏析语言)
(学生自己赏析完,全班交流)
格式:这里运用( )描写,我从中看到一位( )的信客。
三、 共同探究:
(一)跳读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作者在写信客之前,为什么先写一个老信客?
2、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重点写?
3、信客为什么留下遗愿,死后要与老信客葬在一起?
(二)共同探究写作技巧
回顾《背影》的语言朴素平实,《台阶》的语言十分口语化。品读总结本文语言有什么特点?
四、归纳提升
结合本单元所学课文,交流你从中学到的写人的方法技巧。
五、课题检测
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接济(jì) 文绉绉(zōu) B.噩耗(è) 伎俩(jì liǎnɡ)
C.吊唁(yàn) 唏嘘(xī) D.诘问(jié) 焦灼(zhuó)
2.找出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信客已经长途跋涉了二三十年。
B.他读过私塾,年长后外出闯码头。
C.我名誉糟蹋了,可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
D.茅屋外只有劲利的山风。
3.选出加粗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 )
A.噩耗传来,女人大放悲声。
B.信客说自己赚了钱要接济他。
C.半夜了,女儿还没有回来,妈妈焦虑万分。
D.大半辈子的风尘苦旅,整整一条路都认识他。
阅读下文,完成4~8题。
只要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农民的眼光里,有( ),有( );比较得多了,也有( ),有( )。这些眼神,是中国农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这些眼神,是千年故土对城市的探询。
闯荡都市的某个谋生者突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经常发生。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就会匆匆赶去,代表家属乡亲料理后事、收拾遗物。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乡间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标记,乡人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很久的委婉语气把噩耗通报。可怜的家属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昏厥,他都不能离开,帮着安慰张罗。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恨城市,憎恨外出,连带也憎恨信客,把他当做了死神冤鬼,大声呵斥,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
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老信客说过,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做信客的,就得挑着一副生死祸福的重担,来回奔忙。四乡的外出谋生者,都把自己的血汗和眼泪,堆在他的肩上。
4.文中括号内应填入的词是( )
A.羡慕 嫉妒 嘲笑 轻蔑 B.嫉妒 嘲笑 轻蔑 羡慕
C.轻蔑 羡慕 嫉妒 嘲笑 D.羡慕 嫉妒 轻蔑 嘲笑
5.分析下列句子所用的描写方法。
(1)直到他流了几身汗,赔了许多罪,才满脸晦气地走出死者的家。( )
(2)他能不干这档子事吗?不能。说什么我也是同乡,能不尽一点乡情乡谊?( )
(3)回到乡间,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
6.为什么老信客说“这乡间不能没有信客”?用原话回答。
7.作者重点写了信客什么事迹?为什么要作为重点写?
8.说说自己周围像老信客一样默默奉献的人。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