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 4.5 乘法分配律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 数学四年级上册 4.5 乘法分配律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1.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1-11-15 14:10: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使学生能联系现实问题主动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感受数学规律的确定性和普遍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
【教学重难点】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
2.抽象归纳并能用符号表达乘法分配律。
【教学设计】
教学乘法分配律及应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便运算是本单元重点,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以及应用这些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进一步学习乘法分配律,逼近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整数范围内的基本运算律。通过用两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引导学生比较列出的两道算式,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再让学生照例子列举同类算式,分析共同特点, 从中发现乘法分配律。教材有意识让学生经历乘法分配律的发现过程,并在合作与交流中理解和掌握乘法分配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资源
1.出示情境
情境一:
四年级评选优秀少先队员,四(1)班有6位同学当选,四(2)班有4位同学当选,奖品是每人一本《经典童话》,单价12元。一共花去了多少元钱?
情境二:
一个长方形,它的长是12厘米,宽8厘米,它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情境三:
一辆小轿车和一辆大客车分别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而行,3小时相遇,小轿车每小时行60千米,大客车每小时行50千米,甲、乙相距多少千米?
2.引导学生用多种方法尝试解决这些问题。
3.反馈: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情境一:
1.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
2.还有不一样的方法吗?
出示:(6+4)×12=12(元)
6×12+4×12=12(元)
3.这两种算法每一步各表示什么?
情境二、三反馈方法同上。
二、探求新知,发现规律
1.观察以上三道题中的几个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探究,得出下列三组等式,并用语言描述:
(6+4)×12=6×12+4×12
(12+8)×2=12×2+8×2
(60+50)×3=60×3+50×3
2.探究乘法分配律
(1)观察上述三个等式,你有什么发现?
(2)请你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写在练习本上。然后反馈。
(3)小结: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等于先把两个加数分别同这个数相乘,再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这叫做乘法分配律。
(4)这样的等式写的完吗?能不能用字母来表示乘法分配律?
(a+b)×c=a×c+b×c
a×(b+c)=a×b+a×c
(5)介绍一种记忆方法:a代表爸爸,b代表妈妈,c代表我,×代表爱。即:
(a+b)×c=a×c+b×c
爸爸和妈妈爱我,也就是爸爸爱我,妈妈也爱我。
或C×(a+b)=c×a+c×b
我爱爸爸和妈妈,也就是我爱爸爸,我也爱妈妈。
三、应用规律
1.判一判:
9×6+4×6=(6+4)×9 ( )
(2+4)×15=2×15+4×15 ( )
5×(20+6)=5×20+6 ( )
24×7+7×76=(24+76)×7 ( )
2.填一填
①(10+7)×6 = ×6+ ×6
②8×(125+9)=8× +8×
③7×48+7×52= ×( + )
④53×9+9×47=( + )×
2.选一选。请用手势表示正确答案的编号。
与25×(4+8)相等的算式是( )。
①25×4+25×8; ②25×4×25×8; ③25×4+8
3.做一做,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20+4)×25 35×37+65×37 38×29+38 25×41
四、巩固运用,提高能力
送饮料: 24箱苹果汁和26箱橘子汁。每箱饮料24瓶。
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得出26×24-24×24=(26-24)×24
五、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3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