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山东学情”高二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5 小题,每小题 3分,共 45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1.《史记》中记载,“故天子听政,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瞽献曲,史献书,师箴,瞍赋,
朦诵,百工谏,庶人传语,近臣尽规,亲戚补察,瞽、史教诲,耆艾修之,而后王斟酌
焉。是以事行而不悖。”材料反映了( )
A.“国人”有力制约君主权力 B.分封制对君主执政行为有影响
C.君主权力受到原始民主制约 D.官僚政治下分工合理日趋完善
2.班固在《汉书》中认为,“法家者流,盖出于理官。信赏必罚,以辅礼制。《易》曰:
“先王以明罚饬法。”此其所长也。及刻者为之,则无教化,去仁爱,专任刑法而欲以
致治,至于残害至亲,伤恩薄厚。”这说明作者( )
A.倡导礼法并进多元发展 B.主张废除严刑峻法
C.立足儒家视角评判法家 D.主张重塑儒家伦理
3.《旧唐书·食货志》上记载,“武德四年(621 年)七月,废五铢钱,行开元通宝钱……
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右后左”。
通宝取“流通宝货”之内涵。这一规定( )
A.反映政府对货币作用认知增强 B.开创中国古代统一铜币的新体制
C.体现了钱币的重量价值 D.开辟以年号铸造钱币的新纪元
4.王安石认为“以仁义礼信修其身而移之政,则天下莫不化之也,”他主持重新注解了《诗》
《书》《周礼》,合成《三经新义》,并作为学校法定教材颁发到全国。这样做旨在( )
A.修正儒学不合时宜之处 B.营造变法舆论环境
C.突出强调个人道德修养 D.改造学校课程体系
5.宋初,延续了唐代良贱不婚的传统。南宋后期,“婚姻不问阀阅”已经成为不少家庭恪
守和遵从的信条。这一变化( )
A.深受理学发展的影响 B.得益于科举制的完善
C.反映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D.冲击了封建纲常礼教
高二历史 第 1 页 共 6 页
6.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珠,
西南距川,入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
A.增强了中华文明认同感 B.扩大了明王朝疆域范围
C.巩固了传统的宗藩秩序 D.促成了朝贡体系的形成
7.下表是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变化的数据表,清前期人口比明初人口增加的因素是( )
耕地面积(亿亩) 人口数量(万)
明初洪武年间 8.5 6600
清乾隆年间 10 41000
A.耕地的大量增加养活更多人口 B.一条鞭法使百姓赋税负担大大减轻
C.重农抑商政策逐步松弛 D.摊丁入亩政策使百姓不再藏匿人口
8.下表是 1940 年陕甘宁边区政府部分县参议员、政府委员党派统计(单位:人),这一
结构构成( )
庆阳 合水 镇原 清涧 绥德
县别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议员 委员
共产党 23 3 20 3 20 3 54 7 54 5
党
国民党 17 3 14 3 17 —— 33 3 50 7
派
无党派 24 3 27 5 12 6 67 1 102 1
A.适应了当时国内形势发展需要 B.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体现了工农民主政权的性质 D.壮大了反抗国民政府的力量
9.下图是“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及格证书”,上面写到,“卓士闳,年五十岁,男性,浙
江省奉化县公民,应甲等公职候选人考试,经检核及格,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法第十
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此证。”落款为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二月,并加盖印章。
由此可知( )
A.北洋政府通过考试选拨人才 B.当时公职人员选拔有法可依
C.国民政府禁绝任人唯亲 D.北洋政府官员选拨制度化
高二历史 第 2 页 共 6 页
10.20 世纪 60 年代,毛泽东提出了“中间地带”思想,“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
指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
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观点的提出基于( )
A.中国加入不结盟运动 B.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冷战格局下的战略思考 D.团结开展反帝反殖斗争需要
11.新中国成立后先后颁布的宪法都是四章,1982 年以前的宪法结构顺序是“序言”“总
纲”“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1982 年宪法的结构顺序是“序言”“总
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宪法结构这一变动( )
A.昭示着国家权力来源于人民 B.凸显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C.确立了国家实行依法治国 D.体现了社会主义的原则
12.罗马法规定,当有人种植葡萄时偷用他人材料来做葡萄藤的支杆时,不许支杆的主人
马上讨还材料,只许他向葡萄园主双倍追诉支杆的价值,只有在葡萄园终结的时候,才
可以取回原物。这表明罗马法( )
A.条文规定教条机械 B.诉讼程序缺乏公正
C.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D.贵族垄断法律特权
13.《大宪章》第 39条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判,或经国法判
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
这一规定( )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B.体现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C.践行了“议会至上”的思想 D.主要维护市民阶层的利益
14.1781 年,法国财政大臣雅克·内克在思考法国财政困境时指出:英国国土面积和人口
数量都远不及法国,但它竟能靠信贷来维持同法国长期的战争,他认为,英国成功在于
其政策的“公开性”,“英国信用强大的原因之一是……将财政状况公之于众……所有
放款人都了解收支比例”。这反映当时英国的优势在于( )
A.借贷金融关系发达 B.人民崇尚契约精神
C.经济实力过于强大 D.社会治理体系优越
15.英国自 1870 年建立文官制度以来,考核以工作能力与表现为标准,考核结果作为奖励
和晋升的依据,20世纪 60 年代以来,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为满足专业管理和专业化分工,
逐渐废除了通才的考核标准,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在于( )
A.国家干预逐步加强 B.工厂制度有力推动
C.行政效能逐步提高 D.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高二历史 第 3 页 共 6 页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 4小题,共 55 分)
16.阅读材料,回答何题
材料 中国古代地方层级演变表
魏晋
时期 秦 汉 隋唐 宋金 元 明 清
南北朝
州(原监 道(原监 路(原监
高层政区 行省 布政使司 省
察区) 察区) 察区)
路、府、 府、直隶 府、直隶
统县政区 郡 郡、王国 郡 州 州
州 州/州 州
县级政区 县 县、侯国 县 县 县 县 县 州、县
——整理自高中历史教科书择性必修 1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地方层级演变的特点,并做合理解释。(14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图 1、图 2、图 3是中国古代三个历史时期(唐代、两宋、元代)的科举状元籍贯统计
部分摘录表。分别指出与图 1、图 2、图 3相对应的历史时期,并说明理由。(15 分)
高二历史 第 4 页 共 6 页
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28 年 10 月 3 日由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训政纲领》,内容如下:
中国国民党实施总理三民主义,依照建国大纲之训政时期,训练国民使用政权,至宪政
开始完成全民政治,制定左之網领:
第一条 中华民国于训政时期开始,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
行使政权。
第二条 中国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闭会时,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
第三条 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漸行
使,以立宪政之基础。
第四条 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
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
第五条 指导监督国民政府重大国务之施行,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行之。
第六条 中华民国国民政府组织法之修正及解释,由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
议议决行之。
根据材料,绘制一幅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权力结构示意图,并进行解释。(12 分)
高二历史 第 5 页 共 6 页
1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近代国际法在曲折中不断向前发展。如下表如示:
时间 国际法举要
格劳秀斯在《战争与和平法》一书中指出“公战能够由各方主权
1625 年 者单独发动,在王权政制下这种权力理所当然属于君主”,强调了主
权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主体地位。
法国大革
国际法主要确立和增加了有利于新兴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和若干
命到19世纪
内容,如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不容干涉内政,公海自由等。
后期以前
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到帝国主义阶段,国际法上增添了一些反动的
19世纪后
原则、规则和制度,如所谓的势力范围、合法干涉、和平封锁等等。
期
特别是领事裁判权、租借地制度、不平等条约制度。
15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巴黎签订了《废弃战争作为国家政策工
具的一般条约》(《非战公约》),废除战争为“推行国家政策的工
1928 年
具”,在订约的同时,英美法等大国先后对公约提出保留条件,声称
有权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诉诸战争”。
50个国家的代表签署了《联合国宪章》,规定联合国的宗旨是“维
1945 年 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成全球人民经济及社会之进展”,“不干
涉他国内政”等。
第三次海洋法会议通过了《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合约为维护人
1982 年 类共同继承财产和各国海洋权益规定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原则和制
度,改变了之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
包括中国在内的近百个国家签署了《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公约》,
1994 年 公约建立的国际合作机制将有利于推动防治荒漠化领域的国际合作,
成为国际社会与各国防治荒漠化方面的国际法依据。
——据王铁崖《国际法》、李铁成《联合国简明教程》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中内容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与阐述。(要求:观点
具体明确,阐释史论结合,逻辑清晰。)(14分)
高二历史 第 6 页 共 6 页2021 年“山东学情”高二期中质量检测
历史答案
1.【答案】C
【解析】原文译文大体是,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公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
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少师诵读箴言,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而看不见的
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
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
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
实行而不违背道理。体现了君主行事上受到了众人等一定程度制约,反映了君主权力的受限,
即西周时期君主权力受到了原始民主的制约。
2. 【答案】C
【解析】原文译文大体是,法家这一学派,大概产生于古代掌刑事诉讼的官吏。有功者必得
赏,有罪过者必定受到惩罚,以此来辅助礼制。《周易》里说:“先王因此明察刑罚,整顿
法律。”这是法家擅长的方面。等到刻薄寡恩之人研习法家学说,则否认政教风化的作用,
抛弃仁慈相爱的学说,单纯凭借刑法,想用这样的办法达到治理好国家的目的,竟然伤害自
己关系最亲近的亲属,伤害亲属间的恩爱关系,疏远亲友间的感情。班固认为法家学说是辅
助礼制的,单纯的严刑峻法会破坏宗法伦理,可见,他是站在立足儒家视角评判法家。
3.【答案】A
【解析】通宝取“流通宝货”之内涵,反映了当时人们对货币作用的认知,开元通宝是唐高
祖时期铸造,年号“武德”。
4.【答案】B
【解析】题干中王安石的取士之法,目的是顺利推行变法,选拨和培养人才,为变法营造舆
论环境。
5.【答案】B
【解析】据题意可知,唐代的婚姻还受门第差别的影响,而宋代婚姻中门第观念已经弱化。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由于社会阶层流动加速,门第观念的弱化,而社会阶层流动加速则得益
于科举制的完善,故选 B;宋初理学还没有完全形成,“深受影响”表述有误,排除 A;这
一变化反映了门第观念的变动,而非社会结构的变动,排除 C;这一变化是社会观念的变化,
并不是冲击封建纲常礼教,排除 D。
6.【答案】A
【解析】明代通过茶马贸易扩大了明朝文化的影响力,形成了一条无形的文化疆域,促进了
民族交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
7.【答案】D
【解析】摊丁入亩彻底废除了人头税,政府逐渐放松了对户籍的限制。
8.【答案】A
【解析】从构成看体现的是三三制原则,这有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力量进行抗
战,适应了当时国内形势的发展需要。
9.【答案】B
【解析】中华民国三十六年为 1947 年,不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从依省县公职候选人考试
法第十条之规定,合行发给及格证书可知,当时公职人员选拨有法可依。
10.【答案】C
【解析】20 世纪 60 年代中国外交处于困境,毛泽东“中间地带”的思想是对中国外交出路
和方向的思考,是对冷战格局下的战略思索。
11.【答案】B
【解析】1982 年宪法结构顺序中,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放到了“国家机构”前面,
体现了宪法更加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
12.【答案】C
13.【答案】B
【解析】第 39 条规定反映的是在司法权方面王权受到了限制,是“王在法下”原则的体现。
14.【答案】D
【解析】法国财政大臣惊叹英国在管理中将财政状况公布,拥有强大的信用,可见英国在治
理中方法得当。
15.【答案】D
【解析】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英国官员考核制度为满足专业管理和专业化分工,考核标准
变化的原因在于工业革命对文官素质提升需求有关。
16.示例:
特点:地方层级增多,由二级制演变为三级制;州、道、路等监察区演变为行政区;县作为
地方基层行政区,相对稳定。(6分)
可从原因和影响两个角度进行阐释,如原因可阐释为:高层行政区划分较小,可有效避免地
方割据;为加强对地方的监督,设监察区,最终演变为行政区;县是基层行政单位,长官由
中央直接任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6分)
影响可阐释为: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国家统一,有利于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分)
【解析】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要求指出中国古代层级演变的特点。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汉
代以后层级变多,即二级制演变成三级制;原本的州、道、路等监察区都演化成行政区;而
县作为基层行政管理单位保持稳定,基本没有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变化的原因主
要是高层行政区划分较小,可有效避免地方割据;为加强对地方的监督,设监察区,最终演
变为行政区;县是基层行政单位,长官由中央直接任免,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带来的影
响则是强化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
17.图 1:科举录取人数最少,南方录取人数少但又占有一定比例。这与元代统治时间较短,
科举一度停考,歧视“南人”,但经济重心和教育重心早已南移的状况吻合。故图 1为元代。
(5分)
图 2:录取总人数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北方省份。这与唐代科举制初创,政治、经济、文化
重心均在北方的状况吻合。故图 2为唐朝。(5分)
图 3:录取总人数显著增加,在分布上:北方省份河南录取人数高居榜首,南方录取人数明
显增加,尤其是浙江高居南方各省榜首。这与两宋重视文官,科举制进一步完善;北宋时经
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河南开封又是北宋都城和政治中心;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都
城迁至杭州城等状态吻合。故图 3为两宋时期。(5 分)
【解析】
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从魏晋时期开始出现了经济中心的南移,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南
方得到开发,文教事业迅速发展,逐渐超过北方。在科举考试中的考试成绩也逐渐超过北方。
图 1中科举录取人数最少,南方录取人数少但又占有一定比例。这与元代统治时间较短,科
举一度停考以及元朝统治者歧视“南人”的政策有关,所以图 1为元代,图 2中录取总人数
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北方省份。这与唐代科举制初创,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均在北方的状
况吻合。故图 2为唐朝。图 3中录取总人数显著增加,在分布上:北方省份河南录取人数高
居榜首,南方录取人数明显增加,尤其是浙江高居南方各省榜首。这与两宋重视文官,科举
制进一步完善;北宋时经济重心尚未完成南移,河南开封又是北宋都城和政治中心;南宋以
后经济重心南移完成,都城迁至杭州城等状态吻合。故图 3为两宋时期。
18.示例:
图示(6分)
解释:中国国民党执政后,开启了训政时期。在训政时期,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表国民
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托付给国民政府总揽执
行;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政治会议负责指导监督国民政府的重大国务。可见,国民党的所
谓“训政”违背了孙中山的“主权在民”的初衷,是剥夺人民权利的一党专政。(6分)
【解析】
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权力结构示意图,根据“由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表国民大会,领导国
民行使政权”“以政权付托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执行之”“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
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等信息可以看出,中国国民党代表大会代
行国民大会职权,其执行机构是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中央执行委员会指导监督国民
政府,国民政府拥有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治权。对这一权力机构的解释,可
以从各机关之间的关系说明权力行使的机制;还可以作一评价,即由国民党全国代表大会代
表国民大会领导国民行使政权的做法违背了孙中山的“主权在民”的初衷,是剥夺人民权利
的一党专政。
19.示例∶近代以来,多重因素共同推动国际法的发展。(2分)
17世纪,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国家成为国际关系的主体,协调主权国家关系的国际法形
成;1789年法国大革命对国际法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国家享有独立主权,不容干涉内政、
公海自由等原则反映着资产阶级国家的利益;基于一战后自身的安全考虑,法国不断构筑集
体安全体系,1928年,法、美等国签订的《非战公约》,在国家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实
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从而限制了国家的战争权,在国际法上奠定了"侵
略战争是国际犯罪"的法律基础,并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成为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德、日战
犯的重要法律依据;1945年,《联合国宪章》确定的和平解决国际问题、制裁侵略的机制,
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战争冲突,维护了世界和平;二战后,新兴民族国家纷纷独立,要求改
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公平合理分配人类共同财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改变了之
前的海洋法只为少数大国服务的局面;20世纪 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全球
性问题的凸显,各国又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签署公约,寻求合作。 (10分)
综上所述,近代以来主权国家的形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国际战争与战后体系的确立、国
际组织的推动、第三世界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等诸多因素共同推动了国际法的发展与
丰富,进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2分)
【解析】
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学生可以围绕表格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以
来国际法发展的影响因素、历程、趋势、对世界的影响等方面提出观点,并加以阐释。参考
观点如下∶从原因角度,可以拟出"近代以来,多重因素共同推动国际法的发展""对国家利
益的追求是国际法产生演变的内在需要"等;从过程内容角度,可以拟出"近代以来国际法不
断丰富发展""国际法的领域逐步扩展"国际法发展的全球化趋势"国际法的演变带有鲜明的
时代特征"等;从影响角度,可以拟出"国际法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