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7张PPT)
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15.1 两种电荷
摩擦起电:
像这种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
一、两种电荷:
1.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
规定:
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做正电荷;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做负电荷。
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互相排斥,异种电荷互相吸引。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
3.验电器
作用:检验物体是否带电。金属箔片张开,说明带电。
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带电体所带电越多,金属箔片张开角度越大。
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电荷量,简称电荷。电荷量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用字母C表示。
二、原子及其结构:
原子由位于中心的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
原子核带正电,核外电子带负电;
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的正电和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在数量上相等,整个原子不显电性
1.原子的核式结构理论:
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2.摩擦起电本质
失去电子的物体因为缺少电子而带正电;
得到电子的物体因为有了多余电子而带等量的负电。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三、导体和绝缘体:
1.实验研究
A
B
验电器A、B金属箔的张角没有变化。
验电器A的电荷量没有变化,验电器B仍不带电。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验电器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由闭合变为张开。
验电器B上也带了电。有一部分电荷通过金属棒从A移动到了B,电荷发生了定向移动。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B
橡胶棒不容易导电,金属是容易导电的。
2.导体:
(1)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导体。
(2)常见的导体: 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食盐水溶液等。
(3)导体导电的原因:
导体中存在自由电荷
金属:自由电子
食盐溶液:阴离子
阳离子
3.绝缘体
(1)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做绝缘体。
(2)常见的绝缘体:橡胶、玻璃、塑料、空气、油等。
(3)绝缘体不易导电的原因: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电荷束缚在原子、分子之中,不能自由移动。
练习
1.下列现象中,由于摩擦起电造成的是( )
A.在干燥的天气里脱毛衣,会听到轻微的噼啪声
B.演奏二胡时,琴弓的弓毛与琴弦摩擦会产生声音
C.冬天感到手冷时,双手摩擦会使手变暖和
D.把钢针沿磁体摩擦几下,钢针就能吸引铁屑
2.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 (选填“正”或“负”)电,如图将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
是因为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A
正
同种
练习
3.与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上了正电,这是因为( )
A.丝绸上有些电子转移到了玻璃棒
B.玻璃棒有些电子转移到了丝绸上
C.丝绸上有些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
D.玻璃棒有些正电荷转移到了丝绸上
B
练习
4.下列物体在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人体 B.金属棒 C.塑料棒 D.食盐水溶液
C
5.下列现象中,不属于摩擦起电现象的是( )
A.用毛皮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碎纸屑时,纸屑被粘起
B.电风扇的塑料叶片上常粘满灰尘
C.用固体胶棒可以将照片粘在中考报名表上
D.用干燥的毛刷刷衣物时,毛刷上粘着许多细微脏物
C
练习
6.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使A带电,B不带电,可以看到A的金属锡箔张开,B的金属锡箔闭合(如图).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棒将A和B上的金属球连接起来,则A、B金属箔张角的变化情况是( )
A.A和B都不变 B.A变小,B张开
C.A变大,B不变 D.A闭合,B张开
B
练习
7. 气球与头发摩擦起电,经检验气球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气球得到了一些电子 B.气球失去了一些电子
C.头发得到了一些电子 D.头发和气球间没有电子转移
A
8.如图所示,用餐巾纸摩擦一根可以绕铁支架自由转动的吸管,使它带上电,现用一带电的物体靠近吸管带电的一端,发现它们互相排斥,说明它们带 (选填“同种”或“异种”)电荷;吸管上的电荷没有通过铁支架转移,说明吸管是 (选填“导体”或“绝缘体”).
同种
绝缘体
你学会了什么?第十五章 电流和电路
第1节 两种电荷
【目标】
1.认识摩擦起电现象,了解电荷的种类及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2.了解验电器的原理及其作用,了解电荷量及其单位。
3.了解原子结构,认识元电荷、自由电子和电荷的移动。
【重点】
电荷,摩擦起电现象,原子结构
【难点】
摩擦起电实质
【自学反馈】 1.自然界只有 种电荷。
2.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叫 ,被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 叫 。摩擦起电的实质 。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 ,异种电荷 。
4.电荷量: 叫电荷量,简称电荷。其单位是 ,简称 ,符号 。
5.原子的结构 元电荷
(1)原子由 和 组成, 位于原子的中心, 带正电, 带负电。
(2)人们把最小的电荷叫作 ,常用符号 表示e= 。
(3)在通常情况下,原子核所带正电荷与核外电子总共所带负电荷在数量上 ,所以整个原子呈中性,对外不带电。
6..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人体、大地、酸碱盐溶液。
6.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叫 ,如: 、玻璃、塑料等。
7.金属是靠 导电的,其带 电。
知识点一、两种电荷
1.摩擦起电现象
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做摩擦起电,我们梳头发的时候,头发跟着梳子飘起来就是因为摩擦起电造成的。
2.两种电荷
自然界只有两种电荷,我们便把其中的一种叫做正电荷,另外一种叫做负电荷。我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的电荷为正电荷,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电荷叫负电荷。
3.电荷间的相互作用
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特别提醒:带电体还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如果两物体相互吸引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二者带异种电荷;二是二者之一带电(正负均可),另外一个不带电。
4.电荷量
电荷的多少叫做电荷量,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C).
特别提醒:两个带等量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接触时,两物体电荷中和,都恢复成不带电的状态。电荷的中和也是电子转移的结果,并不是电荷消失了。
5.验电器
(1)作用:通过金属箔是否张开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通过金属箔展开的角度比较物体带电量大小。
(2)原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典例1】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甲和乙两个轻小物体, 结果与甲相排斥、跟乙相吸引.于是可以判定( )
A.甲带正电, 乙带负电
B.甲带负电, 乙带正电
C.甲带负电, 乙不带电或带正电
D.甲带正电, 乙不带电或带负电
【典例2】实验室里常常用验电器来检验物体是否带电, 用被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 可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会因排斥而张开, 对这一现象理解正确的是( )
A.金属箔带正电, 金属球不带电
B.金属箔和金属球都带正电
C.金属箔带正电, 金属球带负电
D.金属箔产生了正电荷
【变式1】A,B是两个轻质带电泡沫小球,C是毛皮摩擦的橡胶棒,A,B,C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场景如图所示。由此判断( )
A. A带正电 B.B带正电 C.A可能不带电 D.B可能不带电
【变式2】毛皮摩擦的橡胶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如图甲,原因是 。经检验,图甲中橡胶棒和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后,验电器带上了5×10-5C的电荷,若将另一带电小球与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金属箔闭合,如图乙,则此带电小球带 电,电荷量是 C。
【变式3】小明判断泡沫球的带电情况的流程① ②
知识点二、原子结构和元电荷
1.原子结构
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一个原子的质量几乎全部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处于原子的中心,电子在核外绕原子核高速转动。原子核带正电,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所带正电荷量等于电子所带的负电荷量,所以整个原子是电中性的。
(2)元电荷
通过实验发现,电子所带的电荷量的大小是自然界中最小的,人们把这个最小的电荷量叫做元电荷,用符号e表示,C.任何带电体所带的电量都是原电荷的整数倍.
注意:元电荷指的是最小电荷量,不是指电子.电子是负电荷,电子电荷量是1.6×10-19C。
摩擦起电的原因:
(1)在通常情况下,原子呈中性,由原子组成的物体也呈中性。
(2)不同物质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不同。
(3)两个不同物体相互摩擦时,原子核束缚电子本领弱的物体,它的一些电子就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等量的负电。
(4)注意:“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荷的转移,并不是摩擦创造了电荷。”
【典例1】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 http: / / www.xkb1.com / )
A.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B.梳子的原子核比头发的原子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弱
C.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D.摩擦创造了电荷
【变式1】一个物体带正电的原因是 ( )
A.该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强 B.该物体没有质子
C.该物体失去了电子 D.该物体得到了质子
【变式2】用绸子摩擦玻璃棒,玻璃棒带正电,这是由于( )
A.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绸子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
C.绸子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 D.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绸子上
【变式3】用手拿玻璃棒和丝绸摩擦,则玻璃棒上 (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元电荷 D.不带电
知识点三、导体和绝缘体
1.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可导电可带电)
常见:金属、人体、大地、石墨、酸碱盐水溶液…
2.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不导电可带电)
常见:玻璃、陶瓷、橡胶、塑料、空气、油、干木头…
特别提醒:(1)导体和绝缘体都可以导电。
(2)导体和绝缘体没有明显的界限。
(3)导体和绝缘体可以相互转化, 当条件改变时, 绝缘体可变为导体。
例如:当玻璃变成炽热状态时, 由绝缘体变为导体。
在条件改变时, 导体也可以变为绝缘体。
例如:酸、碱、盐的水溶液是导体, 当给水溶液通电后, 水溶液中的正、负离子向两极移动, 并在两极析出, 水溶液中的正、负离子逐渐减少, 水溶液会逐渐变为绝缘体。
3.自由电荷:导体中有大量的自由电荷,绝缘体中几乎没有。自由电荷包括正离子、负离子和自由电子 。金属导电——靠大量的自由电子
4.电荷在导体中能定向移动
金属导体中只有自由电子发生移动,没有正电荷移动。
在导电溶液或者电离气体中正负离子定向移动。
5.静电的利用和防止
(1)危害:引起火花、击穿电子元件
(2)防止:用导体输入大地(如:运油车有链拖地、地毯里有金属丝)、降低湿度
(3)利用:静电织绒(让布带电)、除尘(烟囱里装带电网)
【典例1】验电器甲带0.5×106C的电荷量,乙不带电。现在用一个金属棒将验电器甲,乙金属球连接,则稳定后验电器乙随带电量为 C(稳定后不考虑金属棒所带电量),刚连接瞬间,金属棒中移动的是 电荷,电荷移动方向是 。
【典例2】与火车相比, 汽车车厢外表面更容易堆积灰尘. 对于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分析, 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最可能的是( )
A. 火车车厢的外表面比汽车车厢的外表面光滑, 更不容易堆积灰尘.
B. 火车行驶的速度比汽车的大, 产生的风更大, 更容易把灰尘吹掉.
C. 火车行驶的速度比汽车的大, 车厢外侧空气流动的速度比汽车的大, 车厢外侧气压比汽车的小, 车厢的内外压强差比汽车的大, 更不容易堆积灰尘.
D. 在车辆行驶过程中, 车厢外表面由于和空气摩擦而带电, 因为汽车的轮胎是绝缘的橡胶, 和铁轮的火车相比更不容易把电荷导入地下, 因而更容易吸附灰尘.
【变式1】纺织厂里有一道工序叫作“梳棉”,只有将杂乱无章的棉絮梳理成顺直的棉絮条后,才可用于纺线。梳棉车间必须保持一定的_______程度(选填“潮湿”或“干燥”),以防止因_____________而造成的不便和危害。
【变式2】用手拿一铜棒和丝绸摩擦,则铜棒上 ( )
A.带正电 B.带负电 C.带正电或带负电不能确定 D.不带电
【变式3】下列四组物质属于导体的一组是 ( )
A.人、大地、油 B.金属、电木、橡胶
C.石墨、大地、盐水 D.玻璃、纯水、陶瓷
【变式4】导体容易导电是由 ( )
A.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子 B.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离子
C.导体中存在大量的自由电荷 D.导体中存在大量的带电粒子
【变式5】空气电离:空气是由氧、氮、水蒸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组成的气体混合物,在正常情况下,气体分子不带电(显中性),但在射线、受热及强电场的作用下,空气中的气体分子会失去一些电子,即所谓空气电离,这些失去的电子称为自由电子,它又会与其它中性分子相结合而得到电子的气体分子带负电,称为空气负离子,空气电离产生的自由电子大部分被氧气获得,形成负氧离子,又称"负离子"。下列对该段材料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
A.空气一定绝缘体 B.空气一定是导体 C.电离后的空气是导体 D.以上都不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