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

文档属性

名称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2.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12-09-24 13:25: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巩固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能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物质分离、提纯的实验操作。
(2)了解层析法,能说出层析法所依据的原理。
2、过程与方法:
(1)能通过独立思考、探索,在对物质性质研究的同时设计实验方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研究方法,提高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
结晶的适用范围、原理及操作
教学难点
冷却结晶的原理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教师:日常生活中,我们接触的物质,大多数都是混合物,而化学家们在研究物质的组成和性质时,经常要先将被研究的物质从混合物分离出来并加以提纯,今天我们就来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那既然说了是分离与提纯,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我请一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
教师:好的,我们来看一下它们各自的定义。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种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并恢复到原状态,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得到比较纯的物质。
提纯:将混合物中的杂质(不需要的物质)通过物理或化学方法除掉而得到所需物质的过程。
从这两个定义出发我们可以看出什么?
学生:分离的要求比提纯高。
教师:确实是这样的,对于提纯,我们只要把不需要的物质除掉就可以了,不用管最后,这个杂质是什么状态,但是分离,我们不但要把物质一一分开,还要恢复到它原来的状态。
那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初中时我们学过哪些关于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学生:过滤、结晶(蒸发)。
教师:好的,那就请同学们帮老师一个忙,这几天老师遇到一个头疼的问题。我呢在实验室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以氯酸钾为原料制备了点氧气,反应完全后,后续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方案给我,如何把反应后的KCl和催化剂二氧化锰一一分开?我请一个同学来回答一下。
学生:把反应后的产物溶于水,二氧化锰不溶于水,但是KCl却可以溶于水,溶解充分后,再过滤一下,就可以把两者分开了。
老师:好的,一个溶于水,一个不溶于水,这个我们是应用了什么原理?
学生:……
教师:这个呢我们是利用物质的溶解性差异,将溶于液体和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开来。 
那滤纸上是什么?滤液又是什么?
学生:滤纸上的是黑色的二氧化锰,滤液里的是KCl。
老师:是的。过滤的实验大家在初中都做过,相信大家都很熟悉了,操作要点是什么?
学生:一贴、二低、三靠。
教师:分别指什么?(PPT展示过滤装置图)
学生:……
教师:同学们记得很牢,不错。那对于这个分离实验我们就做完了吗?
学生:没有,我们要把KCl从溶液中提取出来。
教师:那我们又该怎么办?
学生:蒸发溶剂。
教师:是的,这个我们是利用了加热使溶液中溶剂不断挥发而析出溶质(晶体)的原理。实验用品有哪些?
学生: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
教师:对于结晶操作,我们有哪些要注意的事项?
学生:……
教师:(PPT总结)
前一个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来了。有个同学很不小心,把我提纯好的KCl放进装有很多硝酸钾的试剂瓶里,根据PPT上KCl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我们该怎么拯救这瓶硝酸钾呢?现在两个物质都可以溶于水,这可怎么办呢?大家仔细看这幅图,有什么发现?
学生: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很大,而KCl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
教师:是的,所以我们可以在较高温度时将混合物溶于水配成浓溶液,冷却到一定温度后,会有什么现象发生?理由?
学生:有硝酸钾固体析出。因为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降低下降的很快,所以有大量的硝酸钾晶体析出,而KCl 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不大,因而不会有晶体析出。
教师:回答的很好,然后过滤我们就可以得到我们想要的硝酸钾了。这种方法也是结晶,区别于前一种结晶法,我们把现在这种叫冷却结晶,前一种叫蒸发结晶,根据它们操作的不同应该很好区别吧。要是觉得还不放心,我们还可以做重结晶来提纯硝酸钾。
我们理论说了这么久,先在来实践一下。
练习:已知氢氧化镁难溶于水,硫酸钡既难溶于水也难溶于酸,碳酸钡难溶于水,但可以溶于酸。现在含硫酸钠、氯化镁和泥沙的粗盐,请设计方案,由粗盐提纯氯化钠。
学生:……
教师:我们来总结一下,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概括出几个主要事项:
(1) 除杂试剂必须过量
(2) 过量试剂必须除尽(因为过量试剂带入新的杂质)
(3) 除杂途径必须选最佳
这是所谓的“三必须”,我们还要遵循“四原则”,那就是提纯过程中不增加新的杂质,不减少欲被提纯的物质,被提纯物与杂质容易分离,被提纯物质要复原,概括起来,就是“不增,不减,易分,复原”,希望大家记一下。
教师: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一种新的分离方法,叫层析法。这个大家只要了解一下即可,不需要掌握。请看书P20的拓展视野,看完请回答我层析法依据了什么原理?
学生:根据混合物中各物质被吸附性能的不同。
教师:这是我们今天要学的所有内容,我们来归纳一下。(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