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首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年 级 地 理 试 题
本试卷共6页,18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答题卡2页。
★ 祝 考 试 顺 利 ★
注意事项:
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上交。
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地球局部表面自转线速度等值线分布图,回答1~2题。
1. 图示区域大部分位于
A. 北半球中纬度
B. 北半球低纬度
C. 南半球中纬度
D. 南半球低纬度
2. 图中a、b两点纬度相同,但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明显不同,原因是
A. a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B. b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C. a点地势低,自转线速度大
D. b点地势高,自转线速度大
下图中a为晨昏线,c为经线,b为C线上地球自转线速度最大的点。读图回答3~4题。
3. 当a、c两线重叠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北京和海口昼夜等长
B. 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C. b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达一年中最小值
D. 此时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近日点附近
4. 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b地水平运动物体方向的是
暑假期间,小明前往墨尔本(37°E46'S)旅行。在墨尔本,小明发现很多建筑的布局并非严格的南北朝向,而是有一定的偏角。下图为墨尔本某街道上两栋方形大楼的俯视图。据此完成5~6题。
5. 建筑物的布局方位会影响墙面的采光条件。小明旅行期间,全天都不能采光的墙面是
A.大楼甲的①墙面 B.大楼甲的②墙面
C.大楼乙的③墙面 D.大楼乙的④墙面
6. 为使大楼乙的①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墙面与街道的夹角α最小可能是
A.14° B.32° C.45° D.59°
下面左图为位于合肥市(32°N,117°E)的要素大市场及周边环境的平面图,右图为该大楼某侧街景的照片。该大楼呈倒金字塔形,从顶层到底层层叠有致,每层面积均相应依次递减,外观呈现向内收缩30度左右的倾斜面。因为倾斜度的关系,该大楼能完成适时阳光遮挡,从而自动为下一楼层形成一个人造阴影,避免强光直射办公室。据此完成7~8题。
7. 该大楼一年中正午全部处于阴影中的时间约
A.3个月 B.4个月
C.6个月 D.9个月
8. 照片中汽车正在靠近要素大市场的一侧行驶,影子在车的右后方,则该照片可能是在何地何时拍摄的
A.扬子江路8:00 B.扬子江路18:30
C.徽州大道10:00 D.徽州大道14:00
丹霞地貌是指出露地表的红色砂砾岩经过长期的外力作用而形成的孤立山峰和陡峭怪石的总称。它在我国广泛分布,但相对集中在东南、西南和西北三个地区。下图为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地理环境要素对比图。据此完成9~10题。
9. 我国三大丹霞地貌分布区
A.东南地区流水侵蚀作用较强,以丘陵为主
B.西南地区地壳抬升剧烈,流水堆积作用强
C.西北地区风化作用明显,以干热河谷为主
D.由东南向西北方向,其内力作用逐渐减弱
10.丹霞地貌形成的地质过程是
A.岩浆冷却—地壳下沉—固结成岩 B.沉积作用—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黄土覆盖—地壳抬升—外力堆积 D.红土堆积—岩浆侵入—外力侵蚀
下图为学生绘制的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11~12题。
11. 图中
A.甲为背斜山 B.乙断层形成早于褶皱
C.丙为火山岛 D.丁由板块碰撞形成
12.图中①岩石
A.经冷却凝固形成 B.为沉积岩
C.由变质作用形成 D.有气孔
为了解决黄河洪涝问题,国家在黄河与渭河交汇处潼关下游规划建设三门峡水电站。1960年9月三门峡水电站建成蓄水之后,原本潼关以上的渭河下游是冲淤平衡河段,就逐渐转变为淤积河道。下图示意1910~2010年渭河下游自然裁弯的过程。据此完成13~15题。
13.渭河下游由冲淤平衡河段转变为淤积河道的主要原因是
A.河床岩石坚硬,不易侵蚀 B.流域降水增多,下泄受阻
C.流域植被破坏,泥沙增加 D.水库水位抬升,落差减小
14.修建三门峡水库后,渭河下游裁弯取直
A.弯道数量增加,裁弯速度减慢 B.弯道数量增加,裁弯速度加快
C.弯道数量减少,裁弯速度加快 D.弯道数量减少,裁弯速度减慢
15.渭河下游最容易产生自然裁弯的月份是
A.2月 B.5月
C.7月 D.11月
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甲图为①、②、③、④四地二分二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乙图为甲图四地中某两地的昼夜长短年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8分)
(1)甲图四地中,自转线速度最大的是________,昼夜长短年内变化最大的是________,四季最分明的是________,纬度由高到低的排序为________。(8分)
(2)乙图中,A、B两线反映的昼长变化对应甲图中的地点分别是:A________,B________。(4分)
(3)简述11月①地昼夜长短情况及变化趋势。(6分)
17.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浙江雁荡山世界地质公园,地质史上曾发生多次火山活动,每一次火山喷发往往形成软硬相间分布的岩层,硬岩层垂直节理发育。受新构造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雁荡山区域的火山岩出露地表并形成峰、嶂、瀑、穴等地貌景观;在各溪流的源头沟谷段,沟床上往往出现呈多级分布、几乎直立的岩槛;在很多沟谷口可见泥石流扇形堆积体。下图为岩嶂景观图和多级岩槛瀑布形成过程示意图。
(1)描述岩嶂地貌的特征。(2分)
(2)解释雁荡山多级岩槛瀑布的形成过程。(6分)
(3)分析沟口泥石流扇形堆积体发育的地质地貌条件。(8分)
18. 横断山区位于我国地势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理环境独特。下图为横断山区南段某区域河流的景观。回答下列问题。(21分)
⑴ 概括横断山区的地形格局。(3分)
⑵ 说明横断山区地形特征的成因。(6分)
⑶ 描述横断山区南段某区域河流特征并分析其形成原因。(12分)
石首市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 二 年 级 地 理 试 题
参考答案
A 2. A 3. A 4. C 5. A 6. B 【解析】第5题,暑假期间即每年的7、8月份,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墨尔本日出东北,日落西北,且中午时,太阳在正北方向。所以大楼甲的①墙面不能受到太阳照射。A项正确。第6题,大楼乙的①墙面全年每天均有采光机会,即在每年北半球的夏至日时,该墙面仍然可以采光即可。由图中信息可得知,北半球冬至日时,当地日出东南,且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为31°,所以夏至日日出东北时太阳光线与街道的夹角也应为31°。若使①墙面日出时可以受到太阳照射,夹角需大于31°。夹角α最小可能为32°。B项正确。 7. C 8. C 【解析】第7题,由材料可知,建筑物的外观呈向内收缩30度的倾斜面,即建筑物与地面呈60°夹角,当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时,大楼正午全部处于阴影当中。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可算出太阳直射点位于2°N时,合肥市正午太阳高度为60°,当太阳直射点位于2°N以北时,合肥市正午太阳高度大于60°,全年大约有6个月的时间,C项正确。第8题,汽车靠近要素大市场的一侧行驶,在扬子江路上行驶方向为自西向东,在徽州大道上行驶方向为自北向南。上午10:00,汽车在徽州大道行驶,太阳位于汽车东南方,影子位于汽车西北方,即影子位于车的右后方。C项正确。9. A 10. B 11. D 12. A 13. D 14. B 15. C 【解析】第13题. 由材料可知,水库建成前,渭河下游冲淤平衡,水库建成后,河段转变为淤积河道,其原因主要是水库水位抬升,落差减小,河流冲淤能力减弱,泥沙淤积严重,D正确。河床岩石与淤积无关,A错误。降水增多,流量加大,冲淤能力强,B错误。流域植被没有发生破坏,C错误。故选D。第14题. 由图可知,水库建成后,弯道增多,但裁弯取直的速度加快,所用时间缩短(线段的长度对比可以得出),B正确,A、C、D错误。故选B。第15题. 由图可知,自然裁弯月份主要发生在7月,7月流域降水量大,河流容易形成洪峰,容易出现决堤,产生裁弯取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18分)答案:(1)② ④ ① ④①③② (每空2分)
(2)④ ② (每空2分)
(3)昼长夜短;昼渐长,夜渐短。 (6分)
17.(16分)答案:(1)陡峭雄伟,延展如幕。(2分)
(2)溪流侵蚀硬岩层,因垂直节理发育,岩层易崩塌形成岩槛瀑布;瀑布水流冲蚀软岩层,形成洞穴,导致上部岩层的崩塌;地壳多次抬升,溪流多次下切侵蚀,重复此过程,形成多级的岩槛瀑布。(6分)
(3)地质地貌条件:沟床比降大;上游受构造运动影响,断裂发育,岩石破碎,易风化成碎屑物质;暴雨引发滑坡直接促成泥石流;沟口地势较和缓,物质易堆积。(8分)
18. (21分)答案:
⑴横断山区的地形格局表现为山高谷深、山河相间、南北纵列。(3分)
⑵是由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塑造的。内力作用表现为位于板块交界处,板块挤压使地壳隆起抬升;外力作用表现为流水下切侵蚀作用强烈,从而形成山高谷深的地形格局。(6分)
⑶特征是该段河床宽而浅,河道弯曲。(4分)形成原因主要是河床坡度平缓,水流缓慢,流水下切侵蚀作用较弱,堆积作用明显;(4分)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径流量大,河流含沙量大,枯水期河流径流量减小,泥沙大量沉积,形成弯曲的河道。(4分)
高二地理试卷 第1页,总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