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五年级语文单元练习(七)
(上完第八单元后用)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积累运用
看拼音,写词语。
kuī shì xīn suān shuāi lǎo miáo shù quē shǎo
( ) ( ) ( ) ( ) ( )
2.写同音字。
suǒ piān qǐ zhǎn
( )然无味 ( )僻 ( )敢 ( )断
烦( ) ( )章 ( )讨 ( )新
3.我能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并根据语境将合适的词语写在横线上。
流( )溢( ) 一知( )( ) 黯然( )( )
千篇( )( ) 如饥( )( ) 不( )而( )
( )( )有味 ( )心( )血 牵( )挂( )
1)爸爸终于给我买了《哈利波特》,我拿到书立刻 地读了起来。
2)姐姐去国外上大学,妈妈每天都在为姐姐 。
3)我们读书不能 ,遇到不懂的一定要及时问清楚。
4.品读句子,完成练习。
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①画“ ”的部分可以用成语 来替换。
②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③这句话说明的道理与( )相同。
A.学而不思则罔 B.思而不学则殆
5.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忆读书》一文寄托着作者冰心对少年儿童的期望的句子是:“ ,
, 。”
2)古人对读有着深刻、独到的见解。《论语》中有言:“ ,
是知也。”“我非 ,好古, 。”朱熹曾说:“读书有三到,谓 、 、 。”这些见解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与启迪。
3)欧阳询是 代著名书法家,《九成宫醴泉铭》是他的 (字体)代表作之一。
4) ,此日中流自在行。
6.给下列各题选择对应的找书方法。
A.从别人推荐的书目中找。 B.从感兴趣的题材中找。
C.从感兴趣的作家、作品中找。 D.读各种不同题材、体裁的书籍。
1)我喜欢到图书馆借阅书籍,我会走遍每一个书架,争取一年中每一个书架上的书至少
读过一本。( )
2)读了《森林报》,我对这类与众不同的写法很感兴趣,就去找了这一类的书继续读。( )
3)作家叶文玲对读书竟然有那么多经验分享,我再去找找她的其他作品读一读。( )
4)课文《忆读书》中提到了一本书叫《水浒传》,我没有读过,我想去找来读。( )
7.口语交际。
在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总能找到一些个性鲜明、吸引我们的人物形象,请根据实际情况填写。
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 ,他(她)出自《 》。我们喜欢他(她)的理由是
二、阅读理解
(一)忆读书(节选)
我自1980年到日本访问回来后,即因腿伤闭门不出,“行万里路”做不到了,“读万卷书”便是我唯一的消遣。我每天都会得到许多书刊,知道了许多事情,也认识了许多人物。同时,书看多了,我也会挑选、比较。比如说看了精彩的《西游记》就会丢下烦琐的《封神榜》,看了人物栩栩如生的《水浒传》就不会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对于现代的文艺作品,那些写得朦朦胧胧的、堆砌了许多华丽词句的、无病而呻的文字,我一看就从脑中抹去。但是那些满带着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哪怕只有几百上千字,也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书看多了,从中也得到了一个体会,物怕比,人怕比,书也怕比,“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
因此,某年的“六一”国际儿童节,有个儿童刊物要我给儿章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我只写了九个字,就是∶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画“ ”的句子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其表达效果是
。
3.第一自然段中加点的“消遣”一词在这里可以理解为( )。
A.作者无所事事 B. 作者非常喜爱读书 C. 作者是一个无趣的人
4.在作者看来,什么样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5.“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三者顺序能否颠倒?为什么?
闲谈读书法
古今中外,圣贤先哲,留下的读书之法,浩如烟海。但究竟自己最适合什么样的读书法,应当因人而异。鲁迅先生喜欢“跳读法”,因为他认为:若是碰到疑问而只看那个地方,那么无论到多久都不会懂的。所以,跳过去,再向前进,于是连以前的地方都明白了。”而爱因斯坦的“总、分、合”三步读书法,特点同样十分明显,所谓”总”,就是对全文形成总体印象。所谓“分”,就是在总体了解的基础上,再略读一下全文的内容。而在略读中,则要特别注意书中的重点,要点以及与自己的需要密切相关的内容。最后是“合”,就是在略读全书之后,着重把已经获得的印象条理化、系统化,使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起来。
英国作家毛姆的“乐趣”读书法,是他在自己的读书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他提出“为乐趣而读书”的主张,他说:“我也不劝您一定要读完一本再读另一本。就我自己而言,我发觉同时读五六本书反而更合理。因为,我们无法每天都保持不变的心情,而且,即使在一天之内也不见得会对一本书具有同样的感情。”如此“脚踏多条船”,使自己的读书兴致始终都保持在高度兴奋之中,其效果当然要比“感情专一”,抱着一本书疲惫地“一啃到底”好得多。
当然,( )哪种读书方法,对求学者而言,( )只是一种工具而已。所以,万不可为某种方法所左右,尤其忌讳读死书、死读书的恶习,对所捧之书,( )能钻进去,( )能跳出来。( )这样,( )能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正如孟子所言:“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1.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
浩如烟海:
2.在文中的括号内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3.文中列举了三位名人的读书法,请你根据文章内容连线。
鲁迅 “乐趣”读书法
爱因斯坦 跳读法”
毛姆 “总,分、合”三步读书法
4.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在文中指( )
A.全部相信书本上写的就不如没有书
B.书只是一种工具,不要盲目迷信,要找到适合自己的读书法把书读活,使他人的知识为自己所用。
5.这篇文章主要讲了什么 请简要地写在下面。
6.你喜欢哪种读书方法呢 把你喜欢的读书方法写下来与大家分享吧!
三、习作
题目:读书伴我成长
要求:①写写你与书之间的一两件事;②抓住重点,写出真情实感;③不少于400字。
200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