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0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课件(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91.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5 23:01:0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十课 中华民国的创建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独立,革命形势的发展要求有一个统一的中央政府。经过多方协商,决定在南京成立临时中央政府。
1911年12月,17省代表在南京选举
产生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以16票
的绝对多数当选。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南京临时政府宣告成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国——
中华民国成立,开启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五色旗
辛亥革命的果实——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的建立
时间
地点
总统
纪年
机构
意义
性质
1912年1月1日
南京
孙中山、黎元洪(副)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公历
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南京临时政府改革措施
政治
经济
社会生活
教育
保障人权
奖励工商,鼓励实业
提倡平等
男女同校,废小学读经
平等自由思想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民国纪年法与公元纪年法的换算
民国元年
民国2年
民国4年
民国6年
1911年
1912年
1913年
1917年
1915年
1914年
1916年
民国3年
民国5年
民国N年
(民国纪年法)
(公元纪年法)
民国10年=公元?年
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当尽文明国
应尽之义务,以期享文明国应享之权利。满清时代辱国之举措与排外之心理,务一洗而去之;与我友邦益增睦谊,持和平主义,将使中国见重于国际社会,且将使世界渐趋于大同。
——孙中山《临时大总统宣言书》
材料研读
材料表明南京临时政府秉承怎样的外交政策?你又是如何看待南京临时政府的外交政策的?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一方面,与各国友好亲睦,反对媚外辱国和盲目排外;
另一方面,又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向帝国主义妥协并向其寻求庇护,以期获得帝国主义的承认与支持。
皇帝倒了,辫子割了
新式服装——中山装
(孙中山)便被选为临时大总统,一时贤才竞进,髦士纷来,冠佩峨峨,须眉济济。好一个转危为安国治民安的气象。
——姚鹓雏《恨海孤舟记》

社会生活悄然变化,民主共和观念广泛传播,可是否真的像此时人们期待那样,中国将在孙中山的领导下,迎来一个国泰民安的新气象?
从缠足到放足
革命果实没了——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袁世凯1859—1916
袁世凯,北洋军阀领袖。
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
1905年掌握全国北洋新军的控制权。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清廷急切要求“统兵平乱”。
1911年被任命为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袁世凯和外国使领馆人员
武昌起义之后,清朝调集大军前往镇压。接连拿下汉口和汉阳。

革命党
立宪派
有条件
支持
属意
投机
内阁总理大臣
袁世凯
南北和谈
反清独立区
袁世凯
孙中山
左右施压
两面渔利
晚清
列强
架空
代言人
和谈时期
各派意愿
革命军队伍壮大后,面临了严重的财政问题(难以养活军队)
革命精神与枪杆子钱袋子的博弈
画面中的袁世凯——
戴着官帽,穿着朝服,满脸堆笑地骑在木马上摇晃,似乎在前进,实际上原地不动。暗寓其假革命、真篡权的阴险面目。
《袁世凯骑木马》
1911年《民立画报》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下诏退位
清朝268年的统治宣告结束
我是历史分割线
清帝溥仪退位
清帝退位诏书
2月13日孙中山向临时参议院提出辞职
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
临时大总统
3月10日袁世凯在
北京就任大总统
3月11日公布实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被袁世凯窃取
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标志性事件)
据材料,说说袁世凯为何能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材料1:帝国主义各国采取军事威胁、外交孤立和经济封锁等手段,对革命
政权施加压力。
材料2:1911年新军总兵力不过13.18万人,袁世凯的北洋系新军有7.45万人,
成为新军的绝对主力。
材料3:一方面对革命党人进行武力镇压,一方面又迫使清政府接受议和。
帝国主义支持袁世凯
袁世凯军事力量强大
袁世凯善谋权术
据材料,说说袁世凯为何能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材料5:孙中山被迫对袁世凯妥协退让,表示如果清帝退位,袁世凯
赞成共和,可以保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材料6:清帝退位的第二天,袁世凯通电声明赞成共和。
材料4:革命政权中的立宪派和旧官僚,也乘机向革命派进攻。
立宪派和旧官僚支持
资产阶级软弱性和妥协性
袁世凯假意赞成共和
袁世凯窃取
革命果实的
原因:
中国是双半社会,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归纳总结
袁世凯掌握
军队和实权
帝国主义
支持袁世凯
立宪派和
旧官僚的进攻
资产阶级
的软弱和妥协
请说说革命果实被窃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根本原因
外因:
外因:
内因:
内因:
捍卫革命果实的“紧箍咒”——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时间
颁布
目的
内容
性质
意义
1912年3月11日
①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②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③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④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司法独立等;
主权在民
三权分立
平等
自由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政体
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颁布;由参议院制定
核心精神: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
行政权
(总统、国务员)
司法权
(法院)
立法权
(参议院)
权力制衡
有效地防止专制独裁
责任
内阁制
通过第8、9、10三课的学习,请评价辛亥革命?
功绩
局限
教训
推翻了满清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资本主义进步思潮开始深入人心;极大地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进步。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杜会的性质。
在双半社会的中国走资产阶级共和国的道路行不通。
民族资产阶级无力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革命要取得成功必须发动和依靠群众。
思维构建
辛亥革命
重要成果
结果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
中华民国和南京临时政府的概念区分
中华民国
1912—1949年中国的国家名称,分为南京临时政府时期(1912.1~3)、北洋政府时期(1912.3~1928年底)、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8~1949)三个历史时期。
南京临时政府
特指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性质的中央政权。(标志着中华民国的诞生)
10月10日
12月
1月1日
2月12日
2月15日
3月10日
3月11日
4月2日
中华民国创建进程示意表
武昌起义
孙中山当选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
临时政府成立
清宣统帝下诏退位
袁世凯当选临时大总统
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临时参议院决议将临时政府迁往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