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6 18:12:0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有人认为,“五四精神是一种不屈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种改造和变革社会的执著探索精神;一种团结战斗的精神。”下列能够说明这些结论的有
①反对巴黎和会将中国山东主权转让给日本
②提出“外争主权,内惩国贼”的口号
③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探索救国出路
④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学生扩大到工商界人士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有学者认为:五四运动前后,新思潮经历了一个从思想启蒙到“直接行动”、从“价值重估”到“社会改造”的转变。由此,五四运动后,革命运动代新文化运动而兴。该学者意在说明
A.五四运动推动思想启蒙 B.新文化运动发生了质变
C.主流思想推动社会变革 D.救亡图存运动持续高涨
3.1919年5月,由于巴黎和会的召开,中国掀起了以“外争国权,内惩国贼”为口号的五四运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猛醒,开始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这说明五四运动
A.加剧了中西文明的冲突 B.以民族文化来反对外来文化
C.受到一战与十月革命影响 D.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爆发
4.参加过五四运动的罗家伦说:“自从受了‘五四’这个大刺激以后……无论是谁,都觉得从前的老法子不适用,不能不别开生面,去找新的,这种潮流布满于青年界。”由此,可以看出,五四运动最直接的影响是
A.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促进了中国教育的改进
C.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D.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5.1920年9月16日,蔡和森在给毛泽东的信中说,中国“要经俄国现在所用的方法,无产阶级专政乃是唯-无二的方法,舍此无方法”。1921年1月21日,毛泽东回信说“我没有一个字不赞成”。这表明在他们看来中国
A.要走俄国式城市中心暴动的道路 B.暴力革命是进行社会改造的必然
C.应当开辟有本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D.工人阶级是取得胜利的核心力量
6.在中共一大上,代表们谈到做官的问题,一致认为不应该当部长、省长,一般说不应当担任重要行政职务。不过,允许我们的同志当类似厂长的官。代表们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便于开展工人运动 B.联合农民阶级
C.推翻帝国主义统治 D.孤立资产阶级
7.陈独秀在建党初期提出,工人阶级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比较幼雅,因而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资产阶级虽然也比较幼雅,但力量比农民集中,比工人雄厚,因此,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应该是资产阶级。这反映出
A.中共没有真正按马克思主义建党 B.马克思主义尚未真正实现中国化
C.陈独秀否定了工农革命的积极性 D.中共在建党初期没有自己的理论
8.中共二大《宣言》指出:“国际资本帝国主义正是通过各个军阀,来实现他们侵略掠夺中国的目的,军阀混战的实质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利益冲突的反映。正因为如此,列强的压迫不去,军阀的势力不除,中国是万难实际统一的,而且内乱还会不止!”中共得出这一认识主要基于
A.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 B.力图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C.意识到掌握武装的重要性 D.对中国社会性质的分析
9.八七会议指出:“共产党现时最主要的任务是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中准备农民的总暴动,……推翻反革命的政权。”据此推知,此时的中国共产党
A.开始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实践 B.已经摆脱俄国革命模式束缚
C.确立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的方针 D.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10.1930年1月,毛泽东在给红四军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的信中指出,那种“全国范围的、包括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在此,毛泽东主张
A.开启“工农武装割据 B.发动武装反抗斗争
C.将工作重心移至城市 D.深入进行土地革命
11.毛泽东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文中说:“近代式的若干工商业都市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同时存在,几百万产业工人和几万万旧制度统治下的农民和手工业工人同时存在,管理中央政府的大军阀和管理各省的小军阀同时存在,反动军队中有隶属蒋介石的所谓中央军和隶属各省军阀的所谓杂牌军这样两部分军队同时存在。”上述材料反映出毛泽东意在
A.研究中国近代社会的不平衡性 B.揭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客观条件
C.论证中国革命成功的必然性 D.指明坚持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12.1928年10月3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常务会议通过《训政纲领》,内容包括:“依照总理建国大纲所定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四种政权,应训练国民逐渐行使,以立宪政之基础。……治权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五项,付托于国民政府总揽而执行之,以立宪政时期民选政府之基础。”下列对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训政”理解正确的是
A.同宪政时期的任务相同 B.实质是实行独裁统治
C.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D.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13.1928年,中国共产党通过了《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1929年修改为《兴国土地法》,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一切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1931年又通过了土地革命路线,提出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其结果是该法律得到广大群众的积极拥护,农民踊跃参军支持革命。土地法的不断变化发展表明
A.必须根据主要矛盾变化调整革命纲领
B.党对土地斗争的认识已经得到了完善
C.标志着中国苏维埃法制建设逐步完善
D.这些法律不符合当时农民的革命需要
14.20世纪二三十年代,福建各苏区涌现出大量的民间歌谣并广为流传,如“山歌越唱音越高,二胡来和紫竹箫;苏区山歌像团火,唱得处处红旗飘”。此类歌谣的涌现
A.丰富了民间歌谣的艺术形式 B.展现了民间艺术的地域特色
C.发挥了土地革命动员的作用 D.反映了苏区宣传的巨大成功
15.1931年11月,苏维埃中央机关持续开展了一场大规模的节省运动。进入1934年,这场与反贪腐、反官僚相结合的群众性的“反浪费风暴”,席卷整个中央苏区,这场运动
A.杜绝了贪污浪费的现象 B.缓解了根据地的经济困难
C.着眼于建设廉洁的政权 D.致力于增加根据地的收入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陈独秀(1879- 1942),中国共产党创始人和早期领导人之一。原名庆同,字仲甫。安徽怀宁人。1915年9月,在上海创办并主编《青年》杂志(一年后改名《新青年》,高举民主与科学的旗帜。1916 年任北京大学教授。1918 年和李大钊创办《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义,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1920 年,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中国共产党发起组,进行建党活动。1921 年7月在上海举行的中共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他虽然没有出席,但被选为中央局书记。从一大到五大,均被选为中央委员,先后任中央局书记、中央局执行委员会委员长、中共中央委员会总书记等职务。国民党反动派叛变革命后,陈独秀犯了严重的右倾投降主义路线错误,使革命事业遭受重大损失。1927年,在中共“八七”会议上被撤销总书记职务。1932 年10月,陈独秀在.上海被国民党政府逮捕,囚禁于南京,抗战爆发后出狱。1942年5月在贫病交加中逝世。
——摘编自朱文华《陈独秀传》
(1)根据材料,简述陈独秀主要的革命活动情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客观评价陈独秀对中国革命的贡献。
1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红军在长片途中共爬过了十八座山脉,其中有五座终年积雪,占领了大小六十ニ座城市,突破了十个地方军阀的封锁包围,通过了六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红一方面军长征历时368天,途中仅休息了四十四天,平均走182.5公里オ休整一次,日平均行军37公里。红一方面军从瑞金、于都出发到达陕北,平均每前进一公里就有“三至四个红军献出生命”。
——摘自《数字长征》
材料二:如果没有在长征中确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没有经过长征锻炼而使我党在理论、路线、政策、策略上的成熟,西安事变非但不能成为我们党和中华民族命运的转机,反而会成为一场灾难。
一一摘自《炎黄春秋》2016第11期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红军长征途中面临的困难。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征途中确立毛泽东的核心地位是哪次会议 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长征胜利的意义。
参考答案
1.B2.C3.C4.C5.B6.A7.B8.D9.C10.D11.B12.B13.A14.C15.D
16.(1)活动:创立《新青年》杂志,宣传民主科学;领导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发起成立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工作。
(2)贡献:宣传了民主、科学,传播了马克思主义,促进了国内思想解放;作为五四运动的指导者和总司令,为爱国救亡和反帝反封建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和早期领导人,推动了中国革命事业的发展。
17.(1)国民党军队及地方军阀围堵;自然条件恶劣;党内自身存在的错误。
(2)遵义会议会议纠正了博古等人的“左”倾军事路线错误,肯定了毛泽东正确军事主张。选举毛泽东为政治局党委,取消了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
(3)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革命转危为安。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播下了革命的种子。长征精神是党和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长征一结束,革命的新局面就开始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