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1-2022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 (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单元测试(WORD版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1-11-16 18:20: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国的现代化历程就是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双向互动过程。下列“双向互动”的事件,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①马尼拉外长会议确定东盟同中国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②提出“中国的对外政策是独立自主的,是真正的不结盟”
③上海合作组织成立,是当代国际关系中一次重要的外交实践
④参加日内瓦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A.①②③④ B.④①③② C.①④③② D.④①②③
2.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暨国务院第六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中指出:“多民族是我国的一大特色……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民族问题而采取的政策是
A.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B.各民族完全自治不受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C.允许少数民族划定任何地区进行自治 D.各民族可以组建自己的军队
3.1949年成立的首届中央人民政府中,副主席6人中,党外人士3人;委员56人中,党外人士27人;4名副总理中,党外人士2人;15名政务委员中,党外人士9人。在政务院所辖的34个部、会、院、署、行中,担任正职的党外人士14人。这说明新政府
A.使人民当家作主 B.得到民众广泛拥护
C.是民主联合政府 D.实行无产阶级政权
4.1950年,《凉山彝族汉语文扫盲课本》中,最初级的笔画练习都是以“中国”“共产党”“毛泽东”“人民政府”等开始。《广东农民速成识字课本》中,主要有“中央”“解放”“南昌”“东方”“光明”等。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贯彻落实建国初期党的教育方针 B.构建与国家政权对应的意识形态
C.探索引导宣传舆论的全新形式 D.提高农民的自然科学和文化素养
5.《彭燕郊溆浦土改日记》记载:土改的地区,如果要兵,有要不尽的兵源。农村中偷窃的现象没有了,现在有些地方真正是夜不闭户,没有偷牛、赌宝,人人都以劳动为光荣。该记载可以用来说明土改
A.彻底改变了社会风气 B.推动了工业化的开展
C.目的是为了获得兵源 D.有利于巩固人民政权
6.1954年,毛泽东在一次谈话中提到,“瑞金时代组织最纯洁,但有一个缺点,形式纯洁,却孤立了自己,政权不稳定,要搬家(即经过长征搬到延安)”。他意在强调(  )
A.经济建设的急切性
B.法治建设的紧迫性
C.严重的“左”倾错误泛滥需要及时纠正
D.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需完善
7.1956年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宣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世界上一切国家的和平运动和正义斗争,我们都必须给以积极的支持。”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反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 B.奉行独立自主不结盟政策
C.采取“一边倒”外交方针 D.恢复了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8.1957年4月25日至5月25日,首届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在广州中苏友好大厦举行。前来参加交易会的有19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多人,以港澳地区和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客户为主,共做成3878笔交易,成交1754万美元。由此可知,该商品交易会的创办
A.扩展了与外部世界的交流渠道 B.加强了与苏联的经贸联系
C.突破了计划经济对外贸的束缚 D.壮大了不结盟运动的力量
9.1960年,王进喜率领1205钻井队艰苦创业,打出了大庆油田石油大会战第一口油井,为我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王进喜以“宁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顽强意志和冲天干劲,被誉为油田铁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A.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B.国民经济恢复的重要成果
C.拼搏奉献的时代精神 D.三线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
10.在1961年1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陈云指出:“现在供应紧张,应该‘两条腿走路’即有些商品可以实行凭证分配的办法,有些商品应该是只要有钞票就可以买。”这反映了
A.主张实行市场经济体制 B.计划经济不适应新形势
C.人民公社体制已被废除 D.主张巩固计划经济体制
11.1962年,高等工业学校教学工作会议召开,出台《教育部关于直属高等工业学校修订教学计划的规定(草案)》,对高等工业学校的教学大纲、计划、教材等进行了修订。这一草案的出台旨在
A.推动“一五”计划的实施 B.扩大教育的发展规模
C.落实教育“大跃进”方针 D.适应国家的经济调整
12.1968年11月17日,毛泽东指出:美国要顾及美洲、欧洲、亚洲等多处利益,“处境相当困难”,“是把自己的力量估计太大了”。他仔细阅读美国新当选总统尼克松的文章和竞选材料,还请周恩来等人阅读这些材料,并指示《人民日报》全文刊载了尼克松的就职演说。据此可知( )
A.中美敌对关系有所改善 B.第三世界与中国外交利益趋同
C.中国重视中美关系走向 D.美国总统已阐明对华外交政策
13.1971年,毛泽东说:“亚洲国家19个,非洲国家26个。拉丁美洲是美国的后院,只有古巴和智利同我们建交。这次(会议)居然有17个国家投我们的票,美国的‘后院’起火。”毛主席谈论的这一历史事件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 B.中美正式建交
C.中日邦交正常化 D.中苏关系恶化
14.20世纪70年代以前,中国的熊猫外交主要发生在与苏联、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中。中国在1972年将熊猫赠送给美国,1973年赠送给法国,1974年赠送给英国,1975年赠送给墨西哥,1978年赠送给西班牙。这反映了
A.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B.改革开放提升了中国国力
C.中国的外交政策发生变化 D.与中国结盟成为世界潮流
15.周恩来曾向来访中国的美国客人说:“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二十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是( )
A.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差异使相互敌视 B.中美两国在朝鲜战场上对峙
C.中美两国相距遥远,交通不便 D.美国曾经支持国民党发动内战
二、材料分析题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中国建立之初的国际秩序观具有双重特点,既有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国际秩序的认同,又有对美国为首的西方国际秩序的否定。在此基础上新中国逐步表达出自己的坚持和平共处的国际秩序观。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中苏关系恶化,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从主要遵从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国际秩序,到批判该秩序。20世纪70年代初,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实际上是倡导一种新的国际秩序观。1978年后,中国的国际秩序观也因中心任务的改变而发生很大变化。对西方的国际秩序观不再全盘否定,而是部分接受。同时。中国提出了改变现行国际秩序并努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目标。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在推动建立国际新秩序方面作了许多积极努力,提出了许多新的思路。2005年7月,中国和俄罗斯发表关于21世纪国际秩序的两国联合声明提出了新的国际秩序的具体原则。标志着中国国际秩序观内容的重要拓展。
——摘编自叶自成、蒋立群《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国际秩序观的变迁表现。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国际秩序观变迁的主要影响。
三、论述题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50年10月2日深夜,毛泽东发给斯大林一封回电,电文如下:
1950年10月1日来电收悉。我们原先曾打算,当敌人向三八线以北进攻时,调动几个师的志愿军到北朝鲜帮助朝鲜同志。但是,经过慎重考虑,我们现在认为,这一举动会造成极为严重的后果。
第一,靠几个师很难解决朝鲜问题(我军装备极差,同美军作战无胜利把握),敌人会迫使我们退却。
第二,最大的可能是,这将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结果苏联也可能被拖进战争中来。这样一来,问题就变得极其严重了。
中共中央的许多同志认为,对此必须谨慎行事。
但如果我们出动几个师,随后又被敌人驱赶回来,并由此引起美国与中国的公开冲突,那么我们整个的和平建设计划将被全部打乱,国内许多人将会对我们不满(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创伤尚未医治,人民需要和平)。
因此,目前最好还是克制一下,暂不出兵……
我们将召开党中央会议,中央各部门负责同志都将出席。对此问题尚未作出最后决定。
这是我们的初步电报,我们想同您商量一下。
——摘自《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第三卷
有学者以此为依据,认为中国不愿出兵朝鲜。请谈谈对该观点的认识。
参考答案
1.D2.A3.C4.B5.D6.D7.A8.A9.C10.B11.D12.C13.A14.C15.A
16.(1)表现:由认同到批判苏联主导的社会主义秩序;由否定到部分接受西方国际秩序观;由被动接受国际秩序到积极推动改变不合理的旧国际秩序;提出自己的国际秩序观并不断调整、具体化。
(2)实践并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方针;为国内的经济建设创造有利的国际环境;影响并推动了国际关系格局的改变;扩大了中国的影响,提升了国际地位。
17.不同意。孤证不立,仅凭一封电报,不足以证明中国不愿意出兵,还需要其他佐证;中国与朝鲜历来友好互助,面对朝鲜求助,应尽力援助;毛泽东作为国家领导人,面对建国初期的各类困难,对于关系国家命运的慎重决策、全盘考虑是非常理性的做法,不应曲解为不愿意出兵;当时中苏同属于社会主义阵营,文末说明毛泽东是在与苏联商量自己的顾虑;出兵朝鲜是维护国际正义、捍卫世界和平、保卫新生共和国的必然选择;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新中国冒着巨大风险,义无反顾地进行抗美援朝,为此付出了巨大牺牲,也侧面否定了不愿出兵的揣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