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小毛虫 第2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小毛虫 第2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5 17:50:30

文档简介

(共27张PPT)
22.小毛虫
第二课时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01
课文品读
03
课文拓展
02
课文赏析
01
课文品读
课文回顾
边听边想,从课文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课文理解
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着周围的一切:大大小小的昆虫又是唱,又是跳,跑的跑,飞的飞……到处生机勃勃。
说说你对这里了解到了什么?
小毛虫以旁观者的身份审视昆虫的美好生活,当时它不知道自己也能飘然而飞,但理想的种子已经你已经深埋在内心。
课文理解
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昆虫有飞的、跑的、唱的、跳的,这一切似乎都和小毛虫无关,因此,它感觉自己很“可怜”,很“笨拙”。这是一种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为什么小毛虫觉得自己很可怜?
欲扬先抑
课文理解
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
你从“九牛二虎”“一点点”体会出了什么?
“九牛二虎”“一点点”写出了小毛虫在爬行时费力不小,但速度很慢。
课文理解
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仿佛周游了整个世界。
对于“笨拙”的小毛虫来说两片叶子之间距离就是整个世界的长度,这是一种夸张的手法,进一步说明它爬行速度之慢,爬的很累。
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体会出了什么?
夸张
课文理解
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条小小的毛虫,眼前最要紧的是学会抽丝纺织,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屋。
“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可见小毛虫的态度是坚决的,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是重要的。
“不悲观失望,不羡慕别人”说明了什么?
课文理解
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织啊,织啊,最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屋里。
“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突出了小毛虫工作地努力。
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了什么?
课文理解
小毛虫听到的声音就是自己的心声。要按规律耐心等待。这就像黎明前的黑暗一样。
小毛虫听到的声音有什么含义呢?
心理描写
“以后会怎么样呢?”它在与世隔绝的茧屋里问。
“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小毛虫听到一个声音在回答,“你要耐心等待,以后会明白的。”
课文理解
阅读方法解密:巧用成语
概念:成语是俗语的一种,是指语言现象中常用而又定型的词组或短句,它结构凝练而富于表现力。
效果:恰当地运用成语,可以使语言生动活泼,使文章言简意赅,并增加表达的广度和深度。
运用:本文的“生机勃勃”“九牛二虎之力”“与世隔绝”“色彩斑斓”都是成语,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课文理解
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色彩斑斓”写出了翅膀的美丽,“绒毛”写出了翅膀的轻盈。“飘然而起”写出了蝴蝶的舞姿之美。小毛虫为自己的脱变而惊喜。
你从这段体会出了什么?
比喻
02
课文赏析
核心问题
我从课文中明白了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不怕困难,就会取得成功。
你从课文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延伸问题
1.一读: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小毛虫的什么故事?
本文写了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不悲观、不失望,尽心竭力地工作,最终脱胎换骨,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的故事。
延伸问题
2.二画:画出小毛虫变化的句子。
①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
②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延伸问题
3.三品:小毛虫在茧屋里经历了什么?
小毛虫在茧屋里经历了疑惑和漫长的等待。
4.四探:小毛虫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因为小毛虫不悲观、不失望,尽心竭力地工作,它相信万物都有自己的规律,最后它变成了灵巧轻盈的蝴蝶。
课文结构
不悲观,不失望
起初:笨拙的小毛虫——不会唱,不会跑,不会飞
尽心竭力
破茧而出,蜕变成蝶(灵巧轻盈)
成长过程
小毛虫挪动
裹进茧房
织茧
自信,耐心等待
尽心竭力
按照自身规律发展不怕困难一鸣惊人
小毛虫
课文主旨
本文写了一条可怜而又笨拙的小毛虫要想脱胎换骨,要想羽化成为美丽的蝴蝶,必须经过自己尽心竭力地工作。通过毛虫的羽化,告诉我们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将按照自己的规律发展,要做好自己的事,不怕困难,就会取得成功。
03
课文拓展
推荐阅读
小蝴蝶和毛毛虫
毛毛虫趴在一片绿叶上,肉嘟嘟的身子慢慢向前蠕动着。一只漂亮的小蝴蝶飞过来,引起了毛毛虫的注意。
毛毛虫抬起头来,惊喜地喊:“妈妈,妈妈!”
“谁是你的妈妈!”小蝴蝶生气了。毛毛虫仔细看了看小蝴蝶,不好意思地说:“姐姐,你真漂亮,像我妈妈一样漂亮。”
“什么?你说什么?你妈妈是谁?”小蝴蝶惊讶地问。
推荐阅读
毛毛虫认真地回答:“你一定认识我的妈妈,她可美啦!好像一朵会飞的花,她就是蝴蝶呀!”小蝴蝶糊涂了:“你妈妈是蝴蝶?怎么会呢?我的妈妈才是蝴蝶呢。”
“蝴蝶真的是我的妈妈呀,你为什么不相信呢?”毛毛虫委屈得都要哭了。小蝴蝶想,还是问一问妈妈吧。
于是,小蝴蝶去找妈妈。蝴蝶妈妈飞来了,她看了看毛毛虫,对小蝴蝶说:“毛毛虫没有骗你,他和你一样都是我的孩子。”
“啊?真的?”小蝴蝶叫了起来。
推荐阅读
蝴蝶妈妈爱抚地对小蝴蝶说:“傻孩子,你刚从妈妈产的卵里孵出来时,也是毛毛虫这个样子的。那时,你不停地吃东西,越长越大。后来,就吐丝结茧,把自己封在里面,脱去外皮成了蛹。蛹在茧里睡上一段时间,最后脱去蛹皮,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别看你弟弟现在丑,长大了肯定是个英俊的蝴蝶王子呢。”
“真的!”小蝴蝶开心地笑了。她轻轻地飞到毛毛虫身边,亲了亲她的“丑”弟弟。
国学诵读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蝉鸣空桑叶、八月萧关道。
——王昌龄《塞上曲》
野蚕作茧人不取,叶间扑扑秋蛾生。
——张籍《田家行》
走进传统文化
【歇后语】
老虎吃蚊子——塞不住牙缝        
蜘蛛网——捉不了大虫       
蜘蛛结网——独霸一方
春天的蜜蜂——闲不住
高射炮打蚊子——小题大作
同学们,下节课见!22.《小毛虫》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教学目标:
1.会认16个生字,学写8个生字。
2.运用“读文章,想画面”的方法,想象课文描绘的画面。
3. 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在老师的指导下,有感情朗读课文中的关键语段。
5. 体会不要因为自己不如别人而感到自卑、失望,要乐观、充满信心。唯有努力去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才能感受生活的快乐和美好,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教学重点:
1. 理解词语“生机勃勃”“尽心竭力”“九牛二虎之力”“色彩斑斓”等词语
2. 通过学习课文,理解重点语句。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画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在昆虫王国里,住着各种美丽的昆虫。它们飞的飞,唱的唱,跳的跳,到处生机勃勃。只有一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跳,也不会飞,被冷落在一旁。这只孤零零的小毛虫多么羡慕那些能飞能跳的昆虫啊,它的命运会发生变化吗?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小毛虫》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小毛虫的命运会怎样呢?请读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语句读通顺。
  2.检查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
  重点指导:
“怜、竭”是三拼音节;“怜”的声母是l不是n;多音字“佛”、“挣”,引导学生通过组词或结合具体语境进行辨析。
  (2)检查朗读
  ①指名开火车读。
  ②通过读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三、合作探究,学习课文。
  1.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2.学生质疑,梳理归纳。
(1)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呢?找出相关的句子画上横线,读一读。
(2)文中有许多吸引人的描写,找出来,并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
  (3)作者是怎样描写小毛虫的?你有什么收获?
  3.学生汇报交流。
  (1)小毛虫在成长过程中有哪些变化?
  (2)把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和大家交流。
四、布置作业,巩固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第二课时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师:寒冷的冬天过去,春天来了,到处生机勃勃。你听,小昆虫们正在开音乐会呢,谁能看图说说当时的情景啊
2.学生介绍图上的内容。
师:是啊,这些昆虫又是唱,又是跳,它们的歌声轻快,舞姿优美,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轻歌曼舞”。
二、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一)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1.(出示:一条小毛虫趴在一片叶子上,用新奇的目光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强调冒号)师读。这个一切是指——
2. “新奇的目光”是一种怎样的目光?你能换一个词语说说吗?(近义词:好奇)
3.请几位同学来为大家读读这句话,要求读出“新奇”的感觉。
4.小毛虫在观察。它难道不想加入昆虫们的活动可是……(出示:只有它,这个可怜的小毛虫,既不会唱,也不会跑,更不会飞。)读了这句话,你觉得小毛虫怎么样?
(可怜——【板书:可怜】)
那它是怎么移动的呢?读一读课文的第二小节。
(二)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1.(出示: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挪动了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它觉得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小毛虫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从文中找一个词回答。(笨拙)【板书:笨拙】
2.学习生词。(出示:笨拙:行动迟缓,不灵活。笨手笨脚。)
3. 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小毛虫的“笨拙”,用圆圈圈出。(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
4.先来看看“挪动”这个词,学习生字:挪。“挪动”是什么意思?请“挪动”一下你们的小屁股。你们“挪动”起来非常容易,非常开心。
可是,小毛虫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二虎之力”是多大的力气?(九头牛和两只老虎加起来的力气、拉动九头牛和两只老虎的力气。)(形容花了很大很大的力气)
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才挪动了——(一点点)。(费力地读,感觉要用全身的力气)
5. 啊!小毛虫是多么——(笨拙)啊!正因为如此,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两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只是这么短的一段距离,为什么小毛虫却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6. 学生尝试回答,老师帮助小结。
(随机抽学生回答)两片叶子对我们来说只是很短的距离,可是对于小毛虫来说,这个距离怎么样啊——(很长)嗯,非常漫长;这个路程怎么样啊——(很远)嗯,非常遥远;花的时间怎么样啊——(很多)嗯,太多太多;用的力气怎么样啊——(很大)嗯,非常费劲,它太累了。所以当它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时,感觉——(自己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7. 把这节连起来读一读。读出小毛虫“笨拙”的感觉。
(三)学习课文第五小节。
1.小毛虫真的是非常“笨拙”,那它永远就这样了吗?自己读一读课文,看看小毛虫发生了什么变化?它最后变成了什么?(蝴蝶)
2.从哪里看出来的?课文的第几小节?(第五小节)
(出示:时辰到了,它清醒了过来,再也不是以前那条笨手笨脚的小毛虫。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了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双翅,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它飞啊飞,渐渐地消失在蓝色的雾霭之中。)
第五小节中并没有“蝴蝶”两个字,从哪些词句中可以看出?
3.“小毛虫”是怎样从茧中挣脱出来,蜕变成美丽的“蝴蝶”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视频。(播放视频一段,用课文中的句子解说。)
4. 它变成了蝴蝶,现在它又是一只怎样的蝴蝶呢?来,心里读一读最后一节,想一想。交流。
(灵巧——文中是说它的“动作”;轻盈——文中是说它的翅膀;色彩斑斓——文中说的是它翅膀上的花纹。)【板书:灵巧轻盈】
5.逐句朗读,把它的灵巧、轻盈用朗读表现出来。重音轻读、示范朗读。吹绒毛感受。
6.小毛虫有没有想到自己会有这样的变化呢?(“惊奇”、“竟”)
竟然:出乎意料。
加上惊喜的语气读。
7.小小配音员,为视频配音。(惊喜的表情、语气)
8.小毛虫终于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它高兴极了。你们高兴吗?想象一下自己是小蝴蝶,说一说:你为什么高兴?(出示句式:“因为……所以我高兴。”或者“我高兴是因为……”)
9.尽管小毛虫原先是那样的笨拙。从小毛虫到蝴蝶的蜕变是那么的意想不到,那么的神奇。
男生读小毛虫的过去(第一、二小节),女生读现在(第五小节)。
(四)学习第三、第四节。感受小毛虫工作的尽心竭力。
1. (出示: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任何人。)
尽管如此,小毛虫——
2. 尽管如此就是尽管这样。那么这样指的是怎样呢?我们要读懂它,就得再来读读前面两小节了。自己读读,想想,如此指的是—— 1)自己很笨拙。(出示“笨拙”) 2)昆虫们快乐无比。
3.现在你能这样来说说吗?想清楚了,悲观失望是对自己的。羡慕是对别人的。谁来说?
(出示:小毛虫对 不悲观失望。——小毛虫很乐观,一点也不悲观。
小毛虫不羡慕 。——别人快乐的本领,它一点也不想要。)
谁能把两句话连起来说。(老师加上“并不”,“也不”。)
(答案:小毛虫对自己的笨拙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其它昆虫。∕小毛虫对自己的笨拙并不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其它昆虫。)(板书:不悲观、不羡慕)
4. 因为它懂得一个非常简单又非常重要的道理,那就是——读。(出示:它懂得:每个人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板书:该做的事)展开想象,说说大家都有什么各自的工作?
【句式:(谁)该做的事情是(什么)】
5.蜜蜂该做的事情是——(采蜜),蚂蚁该做的事情是——(搬运食物),蜻蜓该做的事情是——(捉害虫)。这些昆虫,它们都是在做自己该做的事情。而它,这条小小的毛虫,该做的事情是——(出示:它,一条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读)。注意这里有个逗号,要停一停,再读一读。
6.明白了这一点,小毛虫——(出示: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做着工作。)
1)这里有个词:尽心竭力。(板书:尽心竭力。)
“竭”是“用尽”的意思。
2)现在你能说说“尽心竭力”的意思了吗?(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力气。)
3)小毛虫尽心竭力地做着什么工作?
7.概括地说,是什么呀?让我写在黑板上,字越少越好。吐纤细的银丝,就是——(板书:吐丝)下面呢?“织“,织什么?(板书:织茧)读一读。吐怎样的丝?
(出示:图片 的银丝 )瞧,多纤细,比头发丝还要细,细到几乎看不见!织怎样的茧房?
(出示:图片 的茧房)想想,用这样纤细的丝,要最终织成这样的茧房,而且课文中说是把小毛虫从头到脚裹起来。多不容易啊。
8.谁再来读句子?
它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它费尽了心思,用尽了力气,吐着纤细的银丝,编织着牢固的茧房。它——(织啊,织啊。)
9.听老师来读,你有什么体会吗?师: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生:读得很累――评价:是小毛虫爬得很累!可是还是一刻不停地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生:不停地织。评价:这么细的丝,断了,继续织――反反复复地织啊织啊
你听出了——
(尽心竭力、做自己该做的事情、它一刻也不停歇。)
尽管小毛虫是那样的“笨拙”,但是它知道自己该做的事。像老师一样来读读(织啊织啊。)读整个小节,感受小毛虫的尽心竭力。
10.分组朗读课文
11.总结板书
原本可怜、笨拙的小毛虫并没有对自己悲观失望,也不羡慕别的昆虫轻歌曼舞的本领,而是尽心竭力地做着它该做的事情——吐丝、织茧。经过了坚持不懈的努力,它最终变成了一只灵巧、轻盈的蝴蝶。
三、读重点句,体会情感。
①“小毛虫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能挪动一点点。当它笨拙地从一片叶子爬到另一片叶子上时,自己觉得,就像是周游了整个世界。”
 (引导学生抓住“九牛二虎之力”“挪动一点点”理解小毛虫的“笨拙”,体会作者细致的观察和拟人的写法)
②“尽管如此,它并不悲观失望,它懂得谁都有各自该做的事情。它,一只小小的毛虫,应该学会吐纤细的银丝,为自己编织一间牢固的茧房。”
(引导学生体会小毛虫的积极心态,并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③“小毛虫一刻也没有迟疑,尽心竭力地工作着,终于把自己从头到脚裹进了温暖的茧子里。”
(引导学生从“一刻”“尽心竭力”“终于”等词语中,想象小毛虫是怎样尽心竭力地工作的,体会它的勤奋与坚韧。)
④“它灵巧地从茧子里挣脱出来,惊奇地发现自己身上生出一对轻盈的翅膀,上面布满色彩斑斓的花纹。它愉快地舞动了一下翅膀,如绒毛一般,从叶子上飘然而起。”
   (幻灯演示毛虫羽化成蝶的过程。)
四、复述课文,课堂小结。
1.根据板书和图片复述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
每个人都有一双隐形的翅膀,面对困难不悲观、不羡慕,尽心竭力地做好自己的事情,那么一定会有化茧成蝶的一天。
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小毛虫从“笨拙”到“灵巧”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呢?它做了哪些努力?你想对它说什么呢?
   2.配乐朗读。
   你在读书的过程中,有什么感悟吗?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小毛虫 蝴蝶
(可怜笨拙) (灵巧轻盈)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