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古诗二首 第1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1.古诗二首 第1课时 优质课件+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1-11-15 17:50:30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村 居
本篇课文范读音频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目录
壹 课前导入
贰 字词学习
叁 古诗浅析
肆 古诗赏析
伍 古诗拓展
壹 课前导入
趣味引入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
助读资料
风筝
风筝是由古代劳动人民发明于中国东周春秋时期,至今已2000多年。相传墨翟以木头制成木鸟,研制三年而成,是人类最早的风筝起源。后来鲁班用竹子,改进墨翟的风筝材质。直至东汉期间,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以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到南北朝时,风筝开始成为传递信息的工具;从隋唐开始,由于造纸业的发达,民间开始用纸来裱糊风筝;到了宋代,放风筝成为人们喜爱的户外活动。宋人周密在《武林旧事》写道:"清明时节,人们到郊外放风鸢,日暮方归。""鸢"就指风筝。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宋苏汉臣的《百子图》里都有放风筝的生动景象。
贰 字词学习
易读错字
yīng






liǔ

zuì
学习生字

shī
书写指导:左窄右宽,右部横画上下短,中间长。
结构:左右
音序: S
部首:讠
组词:古诗 诗人
造句:今天我们学习了一首古诗。
学习生字

cūn
书写指导:左右等宽,第四笔是点不是捺。
结构:左右
音序: C
部首:木
组词:村庄 农村
造句:翻过这座山,一片小村庄展现在我们眼前。
学习生字

tóng
书写指导:第五话长托上盖下“里”的竖在竖中线上。
结构:上下
音序: T
部首:立
组词:儿童 童年
造句: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和花朵。
学习生字
zhǎng(长大)
cháng(长处)

叁 古诗浅析
初读诗词
村居
【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初读诗词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急忙借着东风愉快地放起了风筝。
诗词详解
诗的前两句:草长莺飞,把春天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看到了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景象,使人们的眼前仿佛涌动着春的脉搏。诗人一个“醉”字,生动地写出了春日大地艳阳高照、烟雾弥漫,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的姿态。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
诗的后两句:这两句写出了人物的活动。儿童放学归来,迎着春风放风筝,同时也在放飞希望,放飞幸福快乐的时光,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刻画了孩子们的天真烂漫,映衬出春天的勃勃生机。
诗词详解
阅读方法解密:巧背古诗
技巧:1.熟读古诗。
2.大体了解诗意。
3.边读边想像画面。
4.抓重点词练习背诵。
肆 古诗赏析
核心问题
《村居》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延伸问题
《村居》描绘的是什么景色?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课文结构
村居
草——长
莺——飞
杨柳——拂堤
儿童——归——忙——放
生机勃勃
课文主旨
《村居》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看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伍 古诗拓展
推荐阅读
纸鸢
(宋)寇准
碧落秋方静,腾空力尚微。
清风如可托,终共白云飞。 
国学诵读
春夜喜雨
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初读诗词
【谜语】
像蝶不是蝶,像鸟不是鸟,清明前后天上飞,就怕雨水浇。
谜底: 风筝
同学们,下节课见!《古诗两首》教案
提示:本篇课文配套范读音频可微信扫一扫下方二维码免费获取
(发现-课文朗读-选择年级)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指名说诗意,理解“纸鸢”。
听到同学们动听的读书声,课文里的生字很想跟我们交朋友。看,它们是谁?
1.交流识记字形。出示:诗 村 童
加一加:“诗”“讠+寺”; “村”是“木+寸”,“童”是“立+里”。
1.教师指导书写。
出示“诗 村 童”的田字格课件
“诗”的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村”左右结构,左右等宽,“木”的捺变成点。
“童”上下结构,注意下面“里”的笔顺:
教师在黑板的田字格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3.学生练习写字。
学生练习。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第二课时
(一)知诗人,解题意:
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习古诗的方法吗?(共分四步:a.知诗人,解题意,b.释词语,明诗意,c.想意境,悟诗情,d.拓展阅读。)这节课我们就用这四步学诗法来学习《咏柳》。
1.关于作者,你知道多少?
2.学习生字“咏”、“柳”。题目“咏柳”是什么意思?
3.作者是怎么歌颂柳树的呢?请大家轻声读一遍古诗。什么意思呢?下面我们来进行第二步。
(二)释词语,明诗意:
1.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以小组的形式来理解诗意。
2.汇报自学情况。
第一句: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A.妆:(课件演示妆的演变过程),意思是装饰,打扮。
一般都是谁打扮?那么本诗是说谁打扮?
B.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这句话的意思是: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
第二句: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裁:用部首查字法查“戈字部”。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这句话的意思是: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像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三)想意境,悟诗情。
1.再来读第一句话,说说你眼前出现的是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似一位姿态婀娜的美人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摇摆。
谁能通过诵读把这美妙的画面读出来?
2.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被作者用“似剪刀”形象化了。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还能剪出什么?
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我们美的想象。
3.此诗借柳树歌咏春风,把春风比作剪刀,说她是美的创造者,赞美她裁出了春天。让我们借作者的诗文,读出我们心中对春的赞美。
(四)横纵观,拓视野:
春天正向我们走来!让我们吟着春天的诗,与春天撞个满怀……
请在下面的三首诗中,选一首喜爱的背诵下来,并说说理由。
出示古诗:朱熹的《春日》、杜甫的《绝句》(迟日江山丽)和叶绍翁的《游园不值》。
(五)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A.交流识记字形。
(课件出示)出示生字田字格课件:碧 妆 绿 丝 剪
有什么办法记住它们?
加一加:“王+白+石”是“碧”,“纟+录”是“绿”,“前+刀”是“剪”,“纟+纟”是“丝”。
换一换:“将”去掉右边部分,换成“女”,就是“妆”。
B.指导书写。
1.教师在黑板上板演,并让学生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比划书写。(提醒学生注意把握字的上下比例,把字写匀称)
2.学生练写。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纠正写字姿势。个别作业展评。
  (六)总结提升,拓展延伸
  1.今天我们学习《咏柳》这首诗,你一定有很多的收获吧!把你的了解、想法和你的好朋友说一说。
  2.柳树像一位婀娜多姿的女子,赶快拿出你的纸和笔把它画下来吧!
扫码布置本篇课文朗读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