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湘艺版 - 第一课 浏阳河 音乐教案(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 湘艺版 - 第一课 浏阳河 音乐教案(一课时)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2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艺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15 19:31:4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综合唱歌课《浏阳河》
教学内容:
学唱《浏阳河》。
教学目标:
能用明亮、圆润的声音学会演唱歌曲《浏阳河》,并能与学生运用方言对唱。
多角度地体验音乐,感受音乐体裁、形式的多样性,开阔艺术视野。
教学重点:
通过学唱《浏阳河》,感受音乐体裁的多种音乐表现形式。
教学难点:
开阔学生音乐思维,培养学生听音乐的良好习惯。
教材分析:
脍炙人口的《浏阳河》,原系唐璧光先生于解放初期为小歌剧《田寡妇看瓜》谱写的一个唱段,后被改编并广泛流传,以致许多人认为是湖南民歌,而不知道它是创作歌曲。
歌词第一段系设问段,演唱时要优美轻快,诙谐风趣,第二段系回答段,演唱时要坚定、明快。
学生情况及教学设想:
六年级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思考能力强。所以我在教学中通过铺垫,启发引导师生共同从音乐中理解音乐,感受音乐。面向全体学生,在注重音乐思维的发展中同时注重音乐视野的扩展,以促进学生审美能力的全面提高。
本课教学思路:
音乐创设情境导入 —— 不同表现形式的感受、铺垫 ——
《又唱浏阳河》 钢琴和古筝版的《浏阳河》
学唱歌曲 —— 感受地放风韵 —— 扩展学习
《浏阳河》 方言版《浏阳河》 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
八、教学过程:
(一)、走进红土地
1、师:今天我将带大家踏上一块人杰地灵的红土地,去尽情领略那里的优美音韵和地方风情。
2、课件播放《又唱浏阳河》
师:“家乡有支歌,一支流蜜的歌……”,同学们湖南曾经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根据地,湖南省湘潭县我们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故乡,在这片红土地上有个著名地方,它的名字家喻户晓。它就是——“浏阳河”(板书课题)
师:对!它就是“浏阳河”,让我们用长沙话亲切的喊一声它的名字吧。
(二)、情系红土地
1、感受、铺垫
感受多种体裁形式,了解歌曲,开阔艺术视野。
师:《浏阳河》是一首家喻户晓的歌曲,这首歌曲还被改编成了许多其它形式的音乐作品。课前让同学们找一找《浏阳河》的钢琴曲、古筝曲等形式的资料,谁准备好了?
生上台播放《浏阳河》钢琴和古筝曲的资料
生谈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
2 、学唱《浏阳河》
师:听着这熟悉的旋律,我看大家都忍不住想唱了吧?
1)出示歌谱,集体跟琴轻声唱谱LA
2)出示完整歌词,学生自由练唱。
3)集体跟琴齐唱。
3、感受地方风情,对唱《浏阳河》
师:这首《浏阳河》真是脍炙人口,老师还收集了著名歌唱家李谷一运用湖南方言演唱的《浏阳河》,现在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吧!
播放听赏资料
师:长沙话“河”读ho,“路”读lou,“出”qu读,“个”读guo,“哦,咯还不晓得!”
师:下面我们用长沙话对唱一遍,“晓得不晓得?”
4、延伸与扩展
听赏《永远的朋友》
师:作曲家孔祥东创作的奥运歌曲《永远的朋友》,就像是我们本次奥运会的会徽一样,有着不可磨灭的中国情感和中国的民族特色在内,他将中国的民族音乐元素融入其中,其中就有《浏阳河》的旋律以中国特有的五声音阶勾画出中华民族的烙印。
听赏《永远的朋友》
师:请同学们谈一下对音乐的感受。
生:……
师:“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告别红土地
师:今天,我们虽然只学唱了《浏阳河》一首歌,感受了音乐的不同体裁的体裁和形式,但很高兴同学们能够跟老师一起多角度地去体验、感受音乐,那麽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对音乐哪方面的理解和感受?
生:运用湖南方言演唱《浏阳河》,更能表现地方音韵。
生:钢琴版的《浏阳河》旋律很流畅、优美,我也想去弹它。
生:我以后创作歌曲也要加入我们中国的,我们河南的民间曲调。
生:我知道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小结
师:《浏阳河》的旋律六十年前传遍了大江南北,今天的它依旧留在我们的心中,希望大家永远记住浏阳河的声音,让这旋律伴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