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 花城版 第3课 歌曲《保卫黄河》音乐教案(表格式 一课时)

文档属性

名称 六年级下册 花城版 第3课 歌曲《保卫黄河》音乐教案(表格式 一课时)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花城版
科目 音乐
更新时间 2021-11-15 20:15:1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小学音乐学科教学设计常用表格
课题 《黄河大合唱》 课型或模块 欣赏课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初步欣赏《黄河大合唱》,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创作动机,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主义情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欣赏《黄》的三个乐章,民间音乐素材对音乐写作的重要性。 2、通过欣赏三个乐章,体会音乐要素的运用对于塑造音乐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音乐要素来感知音乐所呈现的音乐形象。
教学重点 欣赏第一乐章《黄河船夫曲》、第四乐章《黄水谣》,感知不同的音乐主题和段落所呈现的不同的音乐形象。 能完整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难点 能理解乐曲的主题呈现形象作用的手法,理解音乐要素对于音乐主题及形象构成的重要性。 用二部轮唱的形式演唱《保卫黄河》
教学内容分析 黄河大合唱》是人民音乐家冼星海1939年3月创作的著名大型声乐作品,是我国近代音乐史上一部具有强大艺术生命力的壮阔无比的史诗。作品痛诉了华夏摇篮——黄河遭受的苦难;揭示了黄河伟大坚强的气概;歌颂了中华民族反抗侵略、坚强必胜的英雄气概。
教学策略 创设情景,激发情感,感受作品的内涵,使之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 。通过欣赏和了解黄河大合唱的三个乐章,在本课的学习中要求学生在认识掌握个基本音乐要素的基础上,能够运用音乐要素的对比来感知不同的音乐主题、体会音乐要素的对音乐情绪和音乐形象所起的作用。
教 学 过 程
教学程序 教师教的活动 学生学的活动 教具、学具以及媒体运用 教与学的评价手段运用 教学环节设计意图
导入阶段 看见黄河 教师引导学生畅谈黄河 了解黄河及《黄河大合唱》的点点滴滴 学生介绍黄河 学生介绍冼星海 学生介绍《黄河大合唱》 课件 讨论 让学生了解黄河
展开阶段 听见黄河 欣赏《黄河船夫曲》 提问: 你在音乐听到了什么?(口号) ②音乐中的口号表现的是什么?(劳动号子) ③音乐共分几个段落,你是怎样划分的。(三个段落) 2、介绍劳动号子对音乐的影响 1、学生回答问题 2、在问题引领下分析音乐 课件 欣赏、 提问 通过聆听对比作品的的音乐特征
拓展阶段 (3)学习第四乐章《黄水谣》 教师播放《黄水谣》,学生欣赏。(借助音乐,以强烈的气氛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1. 请学生说说头脑中想象到的画面并谈谈音乐情绪?并说说改曲讲述了什 么样的故事 2. 自由诵读,酝酿感情,朗诵歌曲前的朗诵词,请学生自告奋勇上台朗诵,相互作出评价。 (4)教师小结:《黄水谣》 《黄水谣》是一首“民谣体”的歌曲,“民谣体”是指一些流传民间带诉说性的民歌, 音乐情绪:刚开始比较亲切、柔和,一会转到了比较悲愤的情绪,也就是说,音乐转入由低沉而逐步推向悲愤的控诉。 它描绘黄河两岸沃土千里,千百年来勤劳的人民在黄河两岸劳动、生活;但是在敌寇的铁蹄践踏下,人民美好的生活被破坏了,我们要反抗,把侵略者赶出家园,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 5 )欣赏《保卫黄河》 a、分组讨论,改曲有什么样的音乐情绪(学生自由发言) b、讲述了什么内容(学生自由发言) c、指出歌曲的演唱形式(齐唱、轮唱) 1、想象音乐画面 2、酝酿情感,做出评价 3、总结这种音乐题材 课件 问答 通过情感的疏导,感染学生,引起共鸣
结束阶段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课件 提问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