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第10课 音乐家(四)——舒伯特 欣赏《魔王》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魔王》,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世界古典音乐文化的热爱。 通过教师讲解、观看视频和理解关键语句的方式,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 通过听辨《魔王》片段的音乐特点的方式,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通过听唱体验和角色扮演的方式,加深对《魔王》音乐特点的感受,培养表演能力。 了解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的生平。 通过听辨《魔王》片段的音乐特点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听觉感受力和情绪感知力。 通过听唱体验的方式,引导学生有感情有表情地演唱,提高学生感受和表现音乐要素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魔王》,初步了解艺术歌曲的主要特点。 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教学重点 目标2 目标3
教学难点 目标1
教学方法 听辨法、唱练体验法、合作探究法、讨论法、对比法、讲授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平台、教学课件、20份歌词、道具(皇冠、黑色披风)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激趣导入 (课前先发《魔王》歌词) 出示问题:请听辨以下乐段的曲名,此曲的作曲家是谁?我们在哪个年级学过此曲?播放舒伯特《摇篮曲》音频片段。 提问,评价。 3.播放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视频。 带着问题欣赏乐段。 思考讨论,举手发言。 观看舒伯特创作《摇篮曲》的故事视频。 通过观看故事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了解舒伯特的生平 1.提问:说说你对舒伯特的认识。 2.概述舒伯特生平。 1.说说自己对舒伯特的认识。举手发言。 2.齐读“如果有钱买纸,我就可以天天作曲了。”从这句话你能感受到舒伯特怎样的生活状况和对音乐怎样的态度? 3.齐读“他什么东西都能写,他是一个天才。”从中你感受到舒伯特是怎样的音乐家? 4.理解“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观看视频,了解舒伯特在音乐道路上是怎样选择的。 5.理解“舒伯特是英年早逝的‘艺术歌曲之王’。” 通过理解关键句子、教师概述和观看视频的方式,了解舒伯特的生平,加深对舒伯特的认识。
三、听辨《魔王》片段的音乐特点 1.概括《魔王》的故事内容。 2.听辨前奏中伴奏乐器是什么?提问,板书。 3.听辨魔王对孩子三次诱惑时,魔王和孩子对话的力度对比和孩子情绪的变化。 4.提问。 5.评价,小结。 快速浏览P57第二段,了解《魔王》的创作背景和歌词来源。 听辨前奏中伴奏乐器是什么? 3.带着问题听辨各乐段。 4.思考和讨论,举手发言。 通过阅读和听辨活动,了解艺术歌曲的歌词和伴奏的特点,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
四、听唱体验 1.引导学生观察谱面,去发现旋律和音调的异同。 2.通过对比聆听,引导学生把握孩子三次被魔王诱惑的不同情绪;以听代教,让学生自主学会唱三句旋律。有感情地演唱三句旋律。评价学生表现。 3.引导自主展示“害怕”、“惧怕”和“惊恐万分”的表情;出示相关的参考动画表情,引导学生有感情并有表情地表现出孩子三次被魔王诱惑的不同情绪。评价学生表现。 1.观察谱面,说说三个乐句旋律和音调的异同。 2.先听后唱,自主学会唱三句旋律。 3.自由展示相关表情,模仿教师出示的参考动画表情,有感情并有表情地表现出孩子三次被魔王诱惑后的不同情绪。学生自评。 通过观察和听唱,引导学生把握好孩子的情绪和表情,为后面角色扮演做铺垫。
五、完整欣赏《魔王》 1.出示问题:(1)听辨演唱形式。(2)感受魔王和孩子的情绪,对比想象并模仿魔王和孩子的神情。播放《魔王》动画视频。 2.提问。 3.小结,板书。 1.带着问题欣赏动画。 2.举手发言。 3.了解《魔王》乃至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 通过完整欣赏作品,熟悉情节和情绪,为角色扮演作铺垫。了解艺术歌曲的演唱特点。
六、角色扮演 1.选择魔王三次诱惑孩子的场景中的一次来进行角色扮演。在表演中选出最佳组合和最佳演员。 要求:①大胆去挑战角色,合理安排演员,其余组员出谋划策。②熟悉对话内容,注意把人物的心理、神态和性格生动地表现出来。③合理使用道具。 2.各小组展示。(对话表演和配乐表演) 3.评价,小结。 1.合作探究:按要求生动地进行角色扮演。 2.小组成果展示。 3.小组互评。选出最佳组合和最佳演员。 通过角色扮演环节,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
七、 拓展 推荐欣赏舒伯特《小夜曲》。 课后欣赏舒伯特《小夜曲》。 拓展欣赏《小夜曲》,拓宽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学生对世界古典音乐文化的热爱。
八、 小结 1.舒伯特是个怎样的音乐家? 2.艺术歌曲主要有哪些特点? 1.思考和讨论问题。 2.自主发言。 回顾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分层布置作业 基础题:1.欣赏吴碧霞演唱的中国艺术歌曲《枫桥夜泊》. 2.课后搜集一首你喜欢的课外的舒伯特歌曲并与同学分享。 拓展题:写一篇80字上的《魔王》听后感。
板书设计 认识舒伯特 欣赏《魔王》 (1797——1828) 奥地利 英年早逝 “艺术歌曲之王” 艺术歌曲主要特点: 歌词:诗歌 伴奏:钢琴 演唱:对演唱者技术有较高要求
教学反思 课后我反思这节课,发现了很多问题。 课前比较匆忙,忘了调试多媒体平台的音量。因为很多班多媒体平台声音都很小,借班录课,我担心这个班多媒体平台声音也很小,我就把“魔王第一次诱惑孩子”的片段音量调大了,结果声音太大了,我又把总音量调小,结果后面两个片段音量和前面第一个片段就不是同等条件下听辨,以致学生听不出对比,我只能让学生再听一遍,最后学生听出来了,但是耗时,效率低,我不能灵活地处理突发问题。因此我得到教训:课前一定要抽时间试音,提前调整,这样才能有效利用好课堂宝贵的40分钟,提高课堂的效率。 幻灯片放映出现了一点问题,可能是手误点多了一下,播放了第四张幻灯片后,跳过了第五张幻灯片,由第四张直接到第六张,后来讲着讲着才发现环节出现了问题,这说明我准备得还不够充分,对自己要讲的内容还不够熟悉。讲完了第六张又重新回到第五张,这样连接过渡已经不流畅了,当时心情不大好,但是只能提醒自己要冷静。时间没把握好,超时了,前面的环节不够紧凑。可能是受到了幻灯片问题和音量问题的影响。 引导学生有感情并有表情地演唱环节,在模仿了参考的动画表情后,忘了让学生带着感情和表情来演唱了,过渡到观看动画视频环节又没注意用合适的过渡语。总之还有很多细节没处理好,平时备课还需要多磨练,尽可能地熟悉每个环节的内容、过渡、小结和整体的思路。 角色扮演环节,我让学生尽量熟悉甚至背出台词以便更好地扮演,但是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难以做到,他们是一边看屏幕的台词一边演,效果也还行。学生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表演?我反思了一下,不用让学生背出台词,应该引导学生熟悉台词后,用眼睛的余光看台词,把精力放在表情和动作上。如果课前指导学生练习角色扮演,熟悉要扮演的场景音乐,展示的效果会好很多。课堂练习角色扮演的时候,循环播放三个场景的音乐作为背景音乐,让学生跟着音乐练习,应该能让学生更好地把握好表演的情绪和节奏。 每节课都有它提升的空间,课后如果及时反思并不断改进,我相信我的课堂一定会越来越受学生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