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彩的感觉与联想》教学设计
课时:一课时
课型: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色彩的情感作用,感受色彩的丰富想象力和表现力,并懂得和运用色彩进行简单的表达。
2、过程与方法:经过欣赏、品味、分析、实践的学习过程,掌握色彩联想的观察和表达的几种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观察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增强自主参与和勤于思考的勇气和能力,强化社会责任感,将美育融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中。
教材分析:
本课是“欣赏·评述”、“ 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内容,是在原有色彩基础上的探究和拓展的课程,通过学习色彩知识和感受大自然的色彩与社会生活的关系,引导认识色彩在造型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运用色彩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色彩联想,培养学生美术表现能力。
指导思想:
我们生活在色彩缤纷的世界里,当眼睛看到色彩时,会自觉的把色彩和自己在生活经验中的各种事物形象的联系起来,而这种联想又因每个人的生活阅历、情感经验、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而产生一些个性差异。正是这种联想是色彩具有了强烈的影响力,左右着人们的心理、情绪。本课就是要学生对丰富的色彩展开自由的联想,运用多种手法,了解色彩的表达规律。
教学重点:
了解色彩在生活中的象征意义,用多种方法表现自己对色彩的联想。
教学难点:
选择适当的色彩表达具象和抽象联想内容。
教学方法:
演示、品味,讲授、启发, 观察、分析, 探究、实践,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看老师手里拿的是什么(彩色羽毛)?这些羽毛是非常神奇,如果你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支,我就能猜出你的性格,有没有同学想试一试呢?(学生尝试)我是通过什么猜出你们的性格的?(羽毛颜色)
为什么能通过羽毛的颜色就猜出你们的性格?(颜色能带给我们各种各样不同的联想和感受,往往不同性格的人对色彩都有自己不同的喜好)。
二、进入新课:
1、介绍色彩中冷色和暖色属于有彩色系、中性色属于无彩色系。板书课题:色彩联想与表达
2、播放非洲部落音乐、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介绍色彩三原色(红、黄、蓝), 教师直观演示、讲解色相环中的三原色、间色和复色,
3、介绍色彩三要素知识,即色彩的三个属性,通过课件动态图片使学生认识色相、明度和纯度。引导学生怎样辨别绘画作品的明度与纯度的对比。
小结:明度是一个色相的对比,纯度是多个色相的对比。
4、巩固辨别明度对比和纯度对比的作品
5、对颜色的记忆产生对事物的不同感觉和联想,请学生品尝简单的食物,感受是什么味道,根据体验联想酸的颜色、甜的颜色、苦的颜色和辣的颜色。再由四幅色彩混合作品让学生猜出坚硬、朴素、柔和和华丽的色彩。
三、根据色彩特征编故事
游戏规则:
1、 通过对羽毛颜色的联想编一个小故事
2、 要有情景性和逻辑性
四人一小组讨论,联想羽毛信内容,猜、说展示羽毛信故事,进一步加强学生对色彩的感知和联想能力。
小结:在我们的大脑记忆库里,颜色能带给我们丰富的情感体验。
四、自主表现:
请同学们用色彩小方块描绘对一年四个季节的表现和联想。每人选一个季节,可以像拼图一样拼摆好,再粘在底板上。
温馨提示:
1、选出适当的颜色,看看能不能尽情的表现出你对这个季节的感受和联想。
2、从颜色的角度考虑一下搭配是否和谐、漂亮。
3、如果觉得颜色不够丰富,可以继续剪形、添色。
五、交流评价:
你最喜欢哪一张?它哪里吸引你,你联想到了什么?谈一谈自己的配色意图。
小结:
春夏秋冬四季的表现其实是色彩带给我们的冷暖体验,在色相环中哪些是冷色,哪些是暖色?(分析色相环)
六、思考探究:
在生活中有没有巧妙利用色彩
冷暖搭配的?起到什么作用?(学生回答,寻找实例)
了解中性色特点(黑、白、灰),讲解明度的三个色阶。
七、分析讨论:
如何合理的搭配色彩,装饰自己的房间,从而起到调整情绪、改善性格的作用。
小结:
在纯度不变的情况下,可改变色彩的明度。在生活中颜色的搭配非常重要。
八、视频欣赏
1、观看《海底珊瑚礁色彩》视屏,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绚烂多姿的色彩带给我们们美妙的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在美育中渗透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德育要求。
2、观看《濒死的珊瑚礁》视频,感悟色彩象征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增强自然环境破坏严重的危机意识,请学生谈怎样做到人和自然和谐相处的想法和今后的打算。
九、课堂总结:
绚丽色彩在大自然中无处不在,它带给我们视觉和心理的享受,虽然近些年由于人类的活动,对大自然造成了一些伤害,但很多有识之士积极参与到环境保护的行列中,通过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这堂课对色彩的认识和学习,不仅明白色彩的联想和搭配成为人们追求生活品质的一个重要方面,更期望同学们今后也能从点点滴滴做起,做一个大自然中式的守护者,为社会的更和谐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