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1张PPT)
语 文
教与学 学导练
九年级 全一册
第一单元
上 册
名著阅读跟踪
《艾青诗选》
目录
名著导读
01
跟踪训练
02
名著导读
一、作者简介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他是自由体新诗的代表诗人。“艾青”是他1933年发表《大堰河——我的保姆》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大堰河——我的保姆》感情诚挚,诗风清新,轰动诗坛。之后,他陆续出版诗集《大堰河》《火把》《向太阳》等,笔触雄浑,感情强烈,倾诉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厚情感。
二、知人论诗
艾青18岁时考入西湖艺术学院绘画系,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后因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活动,被捕入狱。在狱中,艾青失去了绘画的条件,于是开始“借诗思考、回忆、控诉、抗议”。1933年第一次用“艾青”的笔名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表达对抚养他的保姆大堰河的深深挚爱和无尽怀念。
三、阅读要点
1.了解艾青诗歌创作的特定时代背景,分析诗歌意象的特点以及作者在诗中寄寓的思想感情。
2.比较分析在不同时期下的艾青诗歌的风格。
3.分析鉴赏艾青诗歌的艺术特色。
四、不同时期的诗歌风格
(一)20世纪30年代主要作品及特征
1. 写作背景
抗日战争开始后,日本侵略军连续攻占了华北、华东、华南的广大地区,所到之处疯狂肆虐,妄图摧毁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中国人民奋起抵抗,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诗人在国土沦丧、民族危亡的关头,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慷慨激昂的诗歌。
2. 作品风格
诗人这一时期的诗歌总是充满“土地的忧郁”,多写国家民族的苦难、悲伤与反抗,具有非常凝重、深厚而又大气的风格,如《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诗人反复咏叹“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诗人善于通过印象、感觉的捕捉来表达浓烈的情思,形式上倾向朴素、自然,不拘泥外形的束缚,把新诗推向一个新阶段。如《北方》,写“从塞外吹来的/沙漠风,/已卷去北方的生命的绿色”,写“我爱这悲哀的国土,/古老
的国土/——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用近乎散文的诗行,传达出极为深厚的爱国之情。又如《黎明的通知》,以“黎明”的口吻,呼唤“诗人啊/你起来吧”,让所有热爱生活的人们、所有的“城市和村庄”做好准备,迎接“白日的先驱,光明的使者”的到来。全诗自由铺陈,自由抒发,诗句仿佛从“黎明”的胸臆中直接飘出,散而有致,活而有序,给人以极大的美感。
这一时期,艾青的诗歌的主要意象是“土地”和“太阳”。他的长诗《向太阳》《火把》,借歌颂太阳、索求火把,表达了驱逐黑暗、坚持斗争、争取胜利的美好愿望。诗人也因此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这些诗歌也是自由体诗的代表,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特点,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诗中含有大量的设问、呼告、对话、引语等,极大地增强了诗歌的真切感和表现力。
(二)1978年以后主要作品及特征
1. 写作背景
1957年艾青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重返诗坛,经过了二十多年的沉寂,诗人“归来”,久被压抑的情感澎湃高涨,开始了他诗歌创作的另一个高峰。
2. 作品风格
这一时期诗人“归来”,诗风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诗句变得更整齐,诗情变得更深沉,诗意变得更警策。如《鱼化石》,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又如《镜子》,写镜子“仅只是一个平面,却又是深不可测”,因为它真实、直率,从不掩饰,所以“有人喜欢它”“有人躲避它”。这样的哲理小诗,通过镜像来反观人生,充满哲理,饶有兴味。
当然,这一时期的诗人,仍然继续歌颂着光明的主旋律,写了长诗《光的赞歌》,赞美“光”这一神奇的物质,赞美“光”带来的社会文明,以及“像光一样坚强”的社会正义,字里行间饱含着睿智哲思。
此外,擅长绘画的艾青,在他的诗歌创作中还明显地表现出“诗中有画”的特点,诗作具有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素描一般的简练、凝重。
五、艺术特色
1.独特的意象和主题,其中心意象是土地和太阳,而主题则是爱国主义。土地的意象凝聚了艾青对祖国和人民最深沉的爱。太阳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爱国主义是艾青作品中永远唱不尽的主题,诗人通过意象表达了一种刻骨铭心、至死不渝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感情。这种感情在近代中国人民中具有普遍性和典型性。
2.具有忧郁的诗绪。“忧郁”渗透了诗人的灵魂,是构成艾青诗歌艺术特性的基本要素之一。我们可以把它叫作“艾青式的忧郁”。艾青的忧郁一方面来自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来自留学法国时期所感受到的“漂泊的情愫”和西方象征派、印象派文学思潮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来自特殊的时代。在抗日战争的炮火中,艾青辗转于北方,亲眼见识了北方人民的现实苦难,与我国古老民族的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传统产生了心灵的契合。因此,这种忧郁里,浸透了诗人对祖国、人民的极其深沉的爱,更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忠实和深刻的思索。但艾青的忧郁并不是消极的,其所给予读者的是一种“深沉”的力量,表现的是他对美好生活的执着追求和坚定的信念。
3.艾青诗歌以散文美,创造了现代自由体诗的一座高峰。艾青的诗感情真挚、语言朴素、不求外在形式的整齐,也不注重押韵,比以往某些自由体更自由。艾青的诗歌是现代新诗发展了近二十年后的新成果。所以,它在成长中汲取了现代新诗的广泛的营养,同时他也受到了波特莱尔、凡尔哈伦等外国诗人的影响。这样,他的诗歌在艺术上就比以前的自由体诗有了更大的提高。
简言之,他善于准确地捕捉感觉,并在主客观的融合中提炼形神兼备的生动意象,使之成为感情与理智的复合体,具有多层次的联想意义和广阔的象征空间。
他的多数诗不强行押韵,也不追求字、行、节的整齐划一,但也有少数诗外形无拘无束,却注重营造内在的节奏与旋律。
同时,善用比喻,短句活泼多姿,长句气势浩荡,朴素而又隽永,纯净而又深刻。
跟踪训练
一、名著阅读
1. 品味画线句子共同的表达效果。(4分)
夕阳把草原燃成通红了。/刈草的孩子无声地刈草,/低着头,弯曲着身子,忙乱着手,/从这一边慢慢地移到那一边……
草已遮没他小小的身子了——/在草丛里我们只看见:/一只盛草的竹篓,几堆草,/和在夕阳里闪着金光的镰刀……
(节选自《艾青诗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刈草的孩子
用鲜明的色调,清晰的线条,给全诗笼罩上了一层阔大的、凄美的气氛,反衬出割草孩子的渺小,寥寥数笔就写出了在那个民不聊生的时代连孩子都生活得那么艰辛困苦,从而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愤慨。
2. 理解意象“太阳”的含义。(3分)
向太阳(节选)
今天/太阳的炫目的光芒/把我们从绝望的睡眠里刺醒了/也从那遮掩着无限痛苦的迷雾里/刺醒了我们的城市和村庄/也从那隐蔽着无边忧郁的烟雾里/刺醒了我们的田野,河流和山峦
(节选自《艾青诗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太阳”这一意象表现了诗人灵魂的另一面:对于光明、理想、美好生活热烈的、不息的追求。这是艾青的诗歌中“永恒主题”的内容之一。
二、名著探究
阅读下面关于《艾青诗选》的思维导图,完成下面两小题。
1. 填入上图①②③④处正确的一组诗篇是( )
A. ①《我爱这土地》 ②《煤的对话》 ③《光的赞歌》 ④《礁石》
B. ①《煤的对话》 ②《光的赞歌》 ③《我爱这土地》 ④《礁石》
C. ①《我爱这土地》 ②《礁石》 ③《煤的对话》 ④《光的赞歌》
D. ①《煤的对话》 ②《我爱这土地》 ③《礁石》 ④《光的赞歌》
D
1.【解析】见艾青不同时期的创作风格。
2. 随着时代的变化,艾青诗歌的风格也有所不同。借助给出的思维导图,结合下面的两首诗,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探究艾青诗歌风格的变化。
河(二)
沿着寒夜的河边/我听见河水哗哗地流着/好像一群喧闹的夜行者/一边行走,一边歌唱/它们在这寒冷的夜晚/从冰层下面/不止地奔向远方……
一切都已入睡了/但河水依然兴奋地流着/经过广大的黑暗的地域/一直奔向黎明
鱼化石(节选)
动作多么活泼,/精力多么旺盛,/在浪花里跳跃,/在大海里浮沉;
不幸遇到火山爆发,/也可能是地震,/你失去了自由,/被埋进了灰尘;
……
你绝对的静止,/对外界毫无反应,/看不见天和水,/听不见浪花的声音。
……
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即使死亡,/能量也要发挥干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河(二)》是艾青在抗战时期写的一首自由体诗,呈现出散文化、口语化的风格,语言简洁明快;句式长短错落,不求押韵。全诗感情真挚,展现出诗人对于光明、理想和美好生活的热烈追求。②《鱼化石(节选)》是艾青在新时期写的一首哲理诗,诗歌自觉追求音乐性,出现了格律化倾向。诗句变得更整齐,注重押韵。与《河(二)》相比,诗情更深沉,诗意更警策。通过鱼化石引发对生命本质的思考,字里行间饱含哲理。